为什么中国企业都喜欢去国外上市?

万联网供应链金融学院 , 万联网供应链金融学院 , 2019-12-22 , 浏览:4823

中国内地公司扎堆海外资本市场已成为一种常态。

 

从2000年新浪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再到2018年3月爱奇艺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十几年间,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BATJ)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高科技企业纷纷在美国或香港上市,不约而同地演绎着“国内赚钱、境外分红”的模式。

 

除了互联网公司,连那些赚钱的垄断央企,如中国移动、中石油、中海油等,几乎都是优先选择在海外上市。


为什么从国企到民企,优质企业上市的首选都是境外的港股或美股?

 

相信通过接下来对美国股市(以纳斯达克为例)与国内股市入市条件等的对比分析,答案就清晰可见了。

 

1、从上市门槛上看:

 

中国:国内上市的审批条件十分严格,比如公司要连续三年赢利,股东人数不少于200人,持有百分之几的股东要达到几个等等。


另外《公司法》规定的企业上市的要求,尤其是对股本方面的要求是很多中小企业无法达到的。


而新推出的中小企业板块,虽说是为中小企业服务,但其实上市的门槛并没有降低太多,甚至没有降低。

 

美国:而国外相对条件要宽松一些,比如只要公司净资产不少于1500美元,近3年中至少有1年的营业收入不少于100万美元,也就是只要你未来成长性好,有前景,目前亏损也能上市。

 

2、从审批流程上看:

 

中国中国现阶段公司上市采取的还是审核制,国内的上市审批程度异常繁缛,一套程序走下来得三五年时间,排队等待企业太多了。而且当然得先照顾国企,尤其是中央直属企业了,一般企业急需要融资,根本等不及。

 

根据统计,每年在中国大陆本土上市的企业不到100家,而已通过证监会核准并在排队的企业每年近400家,更多的企业则还处在向证监会申请的阶段。

 

美国:国外上市非常简便,时间短,原始股需要一年时间就可以上市交易。如果是老股东六个月就可以了。

 

3、从审批费用上看:

 

中国在很多企业印象中,在中国本土上市所需要的费用应该是最低的。但实际上,在本土上市的费用并不低廉。基于对已经上市的公司的统计,在中国上市的平均前期费用大约为1500万元人民币

美国:以纳斯达克为例,首次入市费用5000美元(一次性)。浮动费用取决于上市证券的数目和类:1万一500万股,每股收费0 005美元;500万零1股一1500万股,超过500万股的部分每股收费o. 0025美元;1500万零1股以上每股收费0. 001美元。  


每一份申请的申请费用为1000美元,这笔费用不退,如首次上市成功则可在首次上市费用中冲减。  

 

4、从市场规则上看:

 

中国两国的市场规则也是相当不同,在中国的上市要求甚是严格,两年利润不少于1000万,且要连续增长,最近一年盈利不少于五百万,这就给一些发展潜力较好的企业客观上造成了很多麻烦。

 

美国:在美国,企业的盈利与否和你上不上市关系不大,上市的决定权在广大股民手中,他们觉着你的企业未来能挣到钱或者说企业比较给力,你就能上市,没有太多的关卡。

 

5、在市场监管上看:

 

中国在中国要通过证监会的审批才能上市,而中国股市欠缺的是对上市公司有效的监管。中国的股票市场历来重融资轻回报,这种情况一时难以改善;


另外,上市公司融资的透明度不高,钱到底用到何处,又产生多大效益很难判断. 对违规的公司处理往往殃及到散户,处理拖沓,索赔困难。

 

美国:美国上市程序比较简单,比较快。对公司的各项要求也比较低,只要股票卖得出去,保证陈述的资料是真实的,基本上登记一下就可以上市。


但上市以后的监管很严格,实际上对公司的资质要求也更高,因为如果公司不行根本就没人买你的股票。


除此之外,美国市场的稳定性以及其代表的雄厚的资金来源也为企业融资提供最大空间。对于包括中国公司在内的境外公司来说,对美国资本市场趋之若鹜的最大理由无不在于这一市场所容纳的雄厚资金。

 

通过上市在美国的资本市场亮相,借助路演等方式以及媒体的曝光,取得类似促销的效应,能够提高企业的声誉。通常,股市分析师会跟踪公司的业绩,并定期预测公司前景,积极有利的报告将有助于提高公司股票的价格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在国内还是国外上市呢?


INFO.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万联网供应链金融学院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保理与应收账款质押的11大区别
下一篇:物流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以顺丰为例)
  • 万联网供应链金融学院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
    宋华 蔡宇江 黄贵生 许书川
    经济发展需要信心,供应链金融发展下一个十年应如何重拾信心?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提出:首先,要秉持“先产业后金融,深入产业场景、科技场景以及制度环境场景去发展供应链金融,实现数实融合、以融促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要准确把握政策方向与监管精神,要在近年大风险事件中学习提防重大风险,要找到既有贸易又合规的增长方式,基于产业集群的平台要找到资本认可的发展路径,要突破产融无法切实相向而行的屏障,要有数据资产化布局占领未来资产、要善用公共基础设施借势借力发展。白皮书将围绕上述方面,为业界同仁梳理趋势、关键经验及可借鉴标杆,帮助大家重拾信心、行稳致远。
    了解更多>
  • 国企供应链公司新质发展行动白皮书2024
    梁超杰 蔡宇江 许书川
    由万联网首席金融顾问梁超杰、万联网创始人蔡宇江联合万联供应链新质发展智库7位专家共同编撰, 了解国企供应链服务本地产业的新模式与落地经验 通过国联股份-冷链多多、秦岭数字、草都、冠之链、全联农科、河钢供应链12个案例,从新资本、新分工、新模型、新园区、新基建、新产融、新财务、新要素、新IT等层面,为国企供应链公司提供更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数字供应链
    宋华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务部市场调控专家库专家,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日本京都大学经营管理大学院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供应链物流管理,特别是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供应链关系、供应链安全与风险管理、供应链柔性等。近年来的主要著作包括《智慧供应链金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物流成本与供应链绩效管理》《服务供应链》等。 数字化浪潮正势不可挡地向前推进,也深刻影响着供应链领域。不同的产业、企业纷纷探索应用大数据等技术改良甚至重塑产业供应链,创造高度智能化、服务化的数字供应链体系,以打破组织内和组织间的壁垒,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高效整合,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同时,通过塑造更具竞争力的运营模式,推动产业的升级与发展,拓展市场空间,创造新的效益。 本书阐述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科学技术对实体经济及产业供应链有何重要影响,数字供应链在三大产业的应用中需要关注哪些关键问题,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构建数字供应链的系统框架,以实现产业供应链运营效率的提升和产业主体之间的协同,等等。书中广泛介绍了中国企业的先进实践与创新,反映了数字供应链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帮助企业系统地掌握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供应链创新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