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票业务简析及财务公司展业概述

软通动力 , 软通动力 , 2021-03-25 , 浏览:11193

一、什么是“供应链票据”


2020年4月24日,上海票交所官网上发布了58号文《上海票据交易所关于供应链票据平台试运行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提到:


供应链票据平台依托于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与供应链金融平台对接,为企业提供电子商业汇票的签发、承兑、背书、到期处理、信息服务等功能,通过供应链票据平台签发的电子商业汇票称为供应链票据。”


注:文中所提到的”供应链金融平台”,指的即是后文提到的”供应链平台“,后者为目前的普遍叫法。


供应链票据(以下简称“供票”)的本质是适用于《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的电子票据,对于已经拥有电票管理系统,可以开展传统商票业务的财务公司(以下简称“财司”“)来说,为什么要搭建供应链平台,开展供票业务呢?


我们先来看看供票与传统商票的区别。


二、供票与传统商票的异同




从业务角度来看,供票与传统商票在法律层面、权属层面、付款人等方面没有差别(与供票的电票本质有关),最大的区别在于供票的等分化。


三、供票等分化特点的优势


1.供票如何进行等分化



票交所通过直连接口返回供票开票报文时,生成的是票据包,拥有“票据包编号”与“票号区间”两个字段:


1)票据包编号是唯一的,不论供票如何流转(开票、背书、贴现、到期兑付),票据包编号均不改变;

2)供票等分化最小单位为0.01元,根据金额生成票号区间。例如,签发金额为10万元的供票,其票号区间为[1-10,000,000];

3)供票在背书时,票据包编号不变,票号区间会根据背书金额进行拆分。例如,10万元的供票在背书时等分化为8万元和2万元,其票号区间分别为[1—8,000,000]与[8,000,001—10,000,000]。


2.供票等分化的优势



1)传统商票无法进行部分金额的背书,企业只能采取类似票据池的操作,用大票换小票,重新签发所需金额,这种操作需支付手续费,增加了企业的财务成本。

2)供票的等分化特点,让企业可以对其进行任意金额的背书,且无需支付额外费用。


四、财司如何进行供票业务运营


财务公司要进行供票业务的运营,应确保自身的“供应链平台“身份,实现与票交所供票平台的直连,然后即可搭建供票业务系统,为核心企业(及其成员单位)、供应商等提供供票业务功能。


1.关于供应链平台


只有供应链平台才能通过专线与票交所供票平台直连,从业务层面来讲,满足“可接入SCM/ERP等系统的供应链管理数据来开展金融业务“条件的财司核心业务系统,即可视为供应链平台。


2.票交所供票平台直连


2020年1月,上海票交所发布了《供应链票据平台接入规则(试行)》,明确了以下供应链平台的接入标准:



从“接入规则”的内容来看,票交所对接入供票平台的供应链平台的要求分为两类:

1)硬性要求,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如3亿元以上注册资本、3年以上注册时间、1个会计年营业等;

2)软性要求,票交所需根据供应链平台所提交的材料进行判断,如核心技术与系统功能,技术、业务运营团队等。


3.供票业务流程



1)供票业务的参与主体包括核心企业(及其成员单位)、供应商(所有层级)、财务公司,与票交所直连的财务公司在其中可以同时承担平台运营方与资金方的角色;

2)目前的供票业务环节包括企业入驻、开票、背书、融资、到期兑付(包括已贴现和未贴现)。开票与背书是票据流转的业务;贴现与到期兑付和资金相关,操作与流程上与传统商票具有高重合度;

3)所有的业务环节票交所基本不做明确的要求,仅通过接口进行报文交互,业务由平台运营方自行审核,因此财司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


4.供票业务系统应用架构



1)供票业务系统的应用架构包含网银端(前端)与核心系统(后端),“第三方服务”与“基础服务”通过接口与供票业务系统对接,支持供票业务开展,与账户体系的对接主要为实现线上资金交易,包括出金、入金等;


2)核心企业(及其成员单位)与供应商在网银端进行操作,包括供票签发、供票背书、供票签收、供票贴现、提示付款申请等;


3)核心系统主要处理资金方面的业务,以及与票交所接口的报文交互,主要由财务公司使用。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软通动力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十不准”政策下,国企供应链公司如何面对审计合规检查?
下一篇:浅谈货押融资那些事儿
  • 软通动力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国企供应链公司新质发展行动白皮书2024
    梁超杰 蔡宇江 许书川
    由万联网首席金融顾问梁超杰、万联网创始人蔡宇江联合万联供应链新质发展智库7位专家共同编撰, 了解国企供应链服务本地产业的新模式与落地经验 通过国联股份-冷链多多、秦岭数字、草都、冠之链、全联农科、河钢供应链12个案例,从新资本、新分工、新模型、新园区、新基建、新产融、新财务、新要素、新IT等层面,为国企供应链公司提供更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
    了解更多>
  •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
    宋华 蔡宇江 黄贵生 许书川
    经济发展需要信心,供应链金融发展下一个十年应如何重拾信心?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提出:首先,要秉持“先产业后金融,深入产业场景、科技场景以及制度环境场景去发展供应链金融,实现数实融合、以融促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要准确把握政策方向与监管精神,要在近年大风险事件中学习提防重大风险,要找到既有贸易又合规的增长方式,基于产业集群的平台要找到资本认可的发展路径,要突破产融无法切实相向而行的屏障,要有数据资产化布局占领未来资产、要善用公共基础设施借势借力发展。白皮书将围绕上述方面,为业界同仁梳理趋势、关键经验及可借鉴标杆,帮助大家重拾信心、行稳致远。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数字供应链
    宋华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务部市场调控专家库专家,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日本京都大学经营管理大学院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供应链物流管理,特别是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供应链关系、供应链安全与风险管理、供应链柔性等。近年来的主要著作包括《智慧供应链金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物流成本与供应链绩效管理》《服务供应链》等。 数字化浪潮正势不可挡地向前推进,也深刻影响着供应链领域。不同的产业、企业纷纷探索应用大数据等技术改良甚至重塑产业供应链,创造高度智能化、服务化的数字供应链体系,以打破组织内和组织间的壁垒,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高效整合,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同时,通过塑造更具竞争力的运营模式,推动产业的升级与发展,拓展市场空间,创造新的效益。 本书阐述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科学技术对实体经济及产业供应链有何重要影响,数字供应链在三大产业的应用中需要关注哪些关键问题,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构建数字供应链的系统框架,以实现产业供应链运营效率的提升和产业主体之间的协同,等等。书中广泛介绍了中国企业的先进实践与创新,反映了数字供应链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帮助企业系统地掌握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供应链创新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