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市场or风险升级?双碳时代,绿色金融的AB面与应对策略

合合信息解决方案 , 合合信息解决方案 , 2021-08-11 , 浏览:4991

去年,中国正式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发展绿色金融。金融对于支持绿色发展有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市场定价的三大功能,从而助推双碳目标实现。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可以进行市场化交易,也可以作为抵质押品进行融资。碳排放权交易全国一盘棋,也为绿色金融的加速落地提供了有利条件。

 

7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1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明确下半年工作重点,其一是:整体协同、加快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减排效应重点领域提供优惠利率融资。扎实推进碳排放信息披露和绿色金融评价。加强气候风险管理,有序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加强对绿色金融重点问题调查研究。

 

绿色金融作为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的金融解决方案,在战略顶层设计、政策制度推动与产业转型升级趋势下,呈现出截然相反的AB面,一面是拥有巨大潜力空间的百万亿蓝海市场,一面是危机四伏的气候风险与高碳产业转型风险。同时处理好这两面,绿色金融才有可能走得更稳、更远。

 

01

绿色金融的A面与B面

 

 

A 绿色金融迎来百万亿蓝海市场

 

  绿色信贷不良率最高仅0.7%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13万亿元,同比增长24.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2.3个百分点,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超过1.2万亿元。

 

今年5月27日,为提升金融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优化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对金融机构的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业务开展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将纳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曾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圆桌会上表示:对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资金需求,各方面有不少测算,规模级别都是百万亿人民币。

 

而当前绿色贷款在绿色金融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绿色贷款余额仅13亿元,与百万亿的资金需求差距甚远,在一季度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86.44万亿元中,占比不到7%,还有广阔的增量空间。

 

此外,绿色金融资产质量整体良好。银保监会数据显示,绿色信贷近5年不良贷款率均保持在0.7%以下,远低于同期各项贷款的整体不良水平。我国整体不良率在2%左右上下浮动,但绿色信贷不良率,最低不到0.4%,最高仅为0.7%。到现在为止,绿色债券尚未出现违约的案例。

 

绿色金融的环境效益也在逐步显现。以2020年为例,绿色信贷每年可支持节约标准煤超过3.2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超过7.3亿吨。

 

绿色金融通过改变不同类型项目的融资成本与可获得性,引导社会资本逐步从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退出,进入到环保和低污染的绿色产业,可以促进中国实体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同时为金融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舞台,优化金融产品供给与布局,避免存量市场的红海竞争,深化中国金融体系结构。

 

B 绿色转型影响高碳资产价值

 

   高碳产业贷款不良率可能上升

 

在历史性的机遇面前,风险如同镜面般升级:煤电、化工、钢铁、建筑等高碳产业,同时也是当前银行信贷投放集中的成熟产业,绿色转型风险高。绿色转型很可能使高碳资产价值下跌,影响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这会增加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进而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据清华绿色金融中心披露,如果银行继续向煤电提供贷款,在未来10年煤电行业贷款的不良率或违约概率会从现在的2%左右上升到10年后的20%以上。

 

事实上2019年全球已有超过100家主要金融机构撤离动力煤领域。《2020银行业气候变化化石燃料融资报告》调查显示,被调查的银行中有超过70%的银行有限制煤炭融资的政策,越来越多的银行也开始限制对部分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融资。

 

如何有效监测、识别、应对高碳产业转型风险,降低高碳资产配置,保障金融资产安全,引导高碳产业节能减排、低碳转型,是绿色金融不得不面对的B面。

 

02

绿色信贷投放精准拓客

 

绿色产业识别困难

 

拓客认知门槛较高

 

发展绿色金融,首先要找到适合的绿色产业及对应企业,根据产业现实需求推出金融产品与服务,扶持、培育绿色产业发展,提升绿色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占比。由于绿色是个比较宏观的概念,实务中容易“泛绿色化”,把相关不相关的产业都划入绿色产业。

 

绿色产业涉及领域广阔、技术专业性强,导致绿色金融在拓客层面上的认知与识别门槛较高。金融机构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不仅了解低碳排放产业及上下游,还要了解碳汇、碳捕集技术等负碳排产业及技术原理,才能慧眼识珠,准确识别绿色项目。

 

合合信息推出绿色产业库与碳中和产业链、绿色领域产业链,助力金融机构准确识别绿色项目,批量、精准获取绿色产业客户,把握绿色信贷投放方向。

 

锁定6大类绿色产业

 

一站式精准拓客初筛

 

首先,我们需要对绿色产业所包含的产业项目进行严格的界定。2019年3月,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制定我国首份《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明确了绿色产业主要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6大类别。在《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中,同样沿用了这6大类别。

 

依据《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合合信息推出“绿色产业库”,通过对2.3亿+企业及组织机构实时数据、1000亿条企业全景信息的大数据分析挖掘,提供上述6大类绿色产业数据,包含细分行业及对应企业、地域分布。支持按照省份地域、注册资本、成立时间、企业资质等多维度进行快速筛选,帮助金融机构全局掌握绿色产业布局及发展情况,深度挖掘目标绿色产业企业,扩大绿色金融业务。

 

 

地域性金融机构,可以根据绿色产业的全国分布地图,选择地域优势突出,与区域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绿色产业,与之深度绑定。

 

<<<左滑查看生态农业在山东-临沂的分布

 

 

对于符合绿色产业类型的潜在目标客户,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合合信息旗下大数据平台,快速查询到企业的360度全景信息,包含企业工商信息、知识产权、多种关联关系、多类潜在风险;KYC面板快速透视客户、关联企业、关键人员的背景信息,“了解你的客户”;全景标签系统与企业评分雷达,综合展现企业资质与实力;还可获取KYC报告、企业增值信用报告、企业股权结构报告、股权穿透报告等深度报告,实现一站式“绿色产业拓客+尽调初筛”,提升客户筛选效率。

 

碳中和产业链&绿色领域产业链

 

助力绿色供应链金融

 

在绿色转型的背景下,将绿色金融与产业链结合,发展绿色供应链金融,以产业链条不同节点间的真实交易背景为基础,引入贸易融资相关产品,为绿色产业领域的中小客户提供融资支持,也已成为了许多金融机构的创新方向。

 

例如以下产业链领域既是实现双碳目标需要重点加速创新、加大扶持的领域,同时拥有广阔的绿色供应链金融发展空间:

 

新能源: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绿色氢能

 

绿色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低碳建筑:超低能耗、净零能耗、低碳建筑,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

 

绿色交通运输:电动和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换电站、充电站

 

合合信息提供200+产业链专题,涵盖7万多个标准产品,800万家公司,以及产品-产品上下游关系、企业-产品关系和企业-企业上下游关系等1亿条各类产业链关联关系。

 

200+产业链中包含了光伏、风电、生物质发电、核电、页岩气、氢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产业链,水环境治理、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环境监测、大气治理等先进环保产业链,物联网、区块链、半导体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3D打印、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等高端装备产业链,氢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绿色交运产业链。

 

另外,合合信息还推出了碳中和产业链专题,以碳的“排放(节能减排)-交易服务-捕捉吸收”为上下游关系,上游产业为能源互联网、工业节能、交运减排、资源回收和利用、绿色建材,中游产业为碳金融、碳排放监测、碳交易,下游产业为碳应用、生产生活绿色转型、森林(草地)碳汇、CCUS,并对每个产业进行了进一步的产业环节细化与分类。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合合信息提供的全景产业链工具,系统掌握各绿色领域产业链的具体产业环节构成、对应企业、地域分布与企业资质信息、潜在商机动态等,快速、精准地挖掘目标客户,智能评估客户的产业实力与潜力,优化绿色信贷投放目标。

 

合合信息产业链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快速了解绿色项目、深入分析相关产业链的大数据工具,不仅可以对特定绿色领域产业链有全景认知,更能拆解细化到具体环节与个体企业,将绿色供应链金融服务准确地赋予到链上企业。

 

03

气候变化与高碳产业转型风险控制

 

除了传统信贷风险控制,绿色金融还应侧重防范气候变化风险,尤其是由此引发的高碳产业转型风险。

 

气候变化对金融带来的风险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物理风险,极端天气以及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和降水变化等气候与环境的变化,会对实体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是高碳产业转型风险,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收紧碳排放等相关政策或出现技术革新,引发高碳资产重新定价和财务损失风险。如信用风险:更高的排放标准和环保要求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和资产负债,导致企业利润、偿债能力下降,增加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碳排放价格上升,会导致高碳产业的股票价格下跌,给金融市场带来连锁反应,包括大量抛售高碳资产和随之引发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高碳资产流动性降低,金融机构也可能随着市场环境变化难以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最终引发无法估计的损失。

 

合合信息依托大数据,为金融机构提供高碳产业客户全生命周期风险查询、监测、分析、管理服务。

 

在合作前,金融机构应对客户进行审慎核查,结合客户的工商、经营、司法涉诉、环保处罚、知识产权、舆情等信息,完成尽职调查,并根据赤道原则,对融资项目可能对环境与社会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可通过黑名单管理,系统自动排查环保失信企业及内部黑名单企业与其关联企业。

 

合作期间,合合信息提供对企业超160+维度风险的7×24小时实时监控与可视化分析,包括来自主流媒体平台、行业网站、专业网站的新闻舆情的语义分析与自动归类,洞察气候变化与绿色转型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动态影响,帮助金融机构对突发性事件、潜在风险事件做到及时预警、尽早处置应对。

 

 

 

发生风险后,合合信息可将风险信号根据企业间的多种关联关系进行传导,帮助金融机构快速判断风险可能的影响范围,避免产生系统性风险。

 

除此之外,合合信息赋能金融机构数字大屏建设,将金融机构内部数据与合合信息全量企业、全量产业链大数据,进行汇聚、融合、建模,打破数据孤岛。数字大屏结构化、可视化、交互化地呈现数据,重点监测绿色金融运行态势、区域内绿色产业发展动向、合作企业碳排放实时数据等,为绿色金融的统筹发展、风控、效果评价提供大数据支撑。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食品仓储管理不再难,物联云仓50WMS让食品仓储发货轻松搞定
下一篇:行业第一家!九科推出企业级敏捷应用平台,RPA+AI+低代码+流程挖掘赋能企业数字化
  • 合合信息解决方案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
    宋华 蔡宇江 黄贵生 许书川
    经济发展需要信心,供应链金融发展下一个十年应如何重拾信心?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提出:首先,要秉持“先产业后金融,深入产业场景、科技场景以及制度环境场景去发展供应链金融,实现数实融合、以融促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要准确把握政策方向与监管精神,要在近年大风险事件中学习提防重大风险,要找到既有贸易又合规的增长方式,基于产业集群的平台要找到资本认可的发展路径,要突破产融无法切实相向而行的屏障,要有数据资产化布局占领未来资产、要善用公共基础设施借势借力发展。白皮书将围绕上述方面,为业界同仁梳理趋势、关键经验及可借鉴标杆,帮助大家重拾信心、行稳致远。
    了解更多>
  • 数字供应链
    宋华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务部市场调控专家库专家,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日本京都大学经营管理大学院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供应链物流管理,特别是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供应链关系、供应链安全与风险管理、供应链柔性等。近年来的主要著作包括《智慧供应链金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物流成本与供应链绩效管理》《服务供应链》等。 数字化浪潮正势不可挡地向前推进,也深刻影响着供应链领域。不同的产业、企业纷纷探索应用大数据等技术改良甚至重塑产业供应链,创造高度智能化、服务化的数字供应链体系,以打破组织内和组织间的壁垒,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高效整合,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同时,通过塑造更具竞争力的运营模式,推动产业的升级与发展,拓展市场空间,创造新的效益。 本书阐述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科学技术对实体经济及产业供应链有何重要影响,数字供应链在三大产业的应用中需要关注哪些关键问题,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构建数字供应链的系统框架,以实现产业供应链运营效率的提升和产业主体之间的协同,等等。书中广泛介绍了中国企业的先进实践与创新,反映了数字供应链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帮助企业系统地掌握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供应链创新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了解更多>
  • 国企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报告
    万联网
    中国当前面临需求不足、预期不稳的困境,国企必须带头稳经济、稳预期。但当前国企供应链公司在业务运作中也面临缺业务、缺人、缺风控经验等诸多挑战 为解决上述问题,由万联网发起、联合生态内有实操经验的企业家与专家,围绕地方国企践行“数字化+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于2023年4月开始编撰,历经数月最终形成《地方国企供应链公司高质量发展报告一一“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促进地方产业生态发展》(简称《国企指南》)。
    了解更多>
  • 中国数字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与领先实践(2023)
    梁超杰,许书川
    中国数字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与领先实践(2023)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