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发展趋势

《中国金融》2021年第24期 , 胡尧 吴庆跃「重庆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2022-02-09 , 浏览:6118

导读: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供应链金融发展带来新的变化,也为商业银行带来新的业务机遇与挑战

作者|胡尧 吴庆跃「重庆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吴庆跃系重庆银行研究院院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1年第24期


2017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首次对供应链创新发展作出重要部署,以此作为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文《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进一步指出:“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要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展、优化升级,关键是要推动供应链中各企业间金融资本的有效衔接,围绕供应链众多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点痛点,积极稳妥地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与产品创新。当下,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变革与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为供应链金融发展带来新的变化,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业务机遇与挑战。

数字化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发展新变化


制造业诸多行业普遍具备产业链供应链链条长、行业集中度低、参与企业多等特点,供应链金融服务需求旺盛,同时复杂的组织形式与要素关联也导致了这些行业的供应链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情况极其复杂,为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造成较大阻碍。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创新运用,导致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商业运行模式发生巨大改变,产业链供应链运行效率提升,为供应链金融市场需求、业务组织与风险管理带来新的变化。


一是供应链金融市场需求规模显著扩大。数字技术在电商平台、物流服务、生产协调等全方位的运用降低了供应链衔接成本,加速了供应链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良性循环,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的整体运行效率。电商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消费者画像,根据其喜好精准推送商品信息,缩短消费者购物信息搜寻、消费决策的时间。物流综合服务商利用大数据系统对商品物流所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统筹建模分析,科学分配运力,优化流程衔接,实现物流成本的最小化与物流高效到达。生产商借助大数据分析市场消费数据,根据市场需求加快产品改进,同时利用云计算展开工业设计,实现研发生产的协同对接,有效提升产品生产效率,缩短新产品上市周期。随着供应链间各要素的流动速度进一步加快,各环节企业间的业务合作更加密切频繁,基于信任的赊销行为增多,供应链市场金融规模不断扩大。可以看到,国内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逐年增加(见图1),2020年达到16亿元,较2011年年均增长9.8%。同时,灼识咨询研究显示,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主要指应收账款、预付账款以及存货)已从2016年的16.7万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4.9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5%,预计2021年将进一步增至28.6万亿元。


二是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效率明显提升。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可以显著提升交易系统的安全性、准确性与运营效率。利用物联网的传感、定位、导航以及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将供应链企业间交易过程,尤其是仓储和货运环节的实时数据化与可视化,便于金融机构在线上实时监控企业交易行为,核验交易真实背景,减少现场监督成本,大大增强了金融机构对基础资产的掌控能力。大数据、人工智能系统的运用将交易流程线上化与智能化,通过对供应链关联企业、市场数据以及宏观、金融、行业等发展信息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开发针对特定应用场景的金融工具与分析模型,及时了解行业动态与企业资金需求,精准判断目标企业的信用水平、盈利能力与风险状态,提高信用市场信息透明度,提升风险定价与评估的准确性,从而可以提供更加精细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交易流程标准化、线上化、自动化系统加快了信息审查、合约签订、交易结算等完成速度,有助于减少商业银行与企业间的线下沟通成本,降低商业银行在信贷审查、审批和监管方面的人工、资金与时间成本,从银行成本定价角度来看,也提升了商业银行的放贷意愿与支持力度,进一步降低了中小微企业获取信贷资源的进入门槛。


三是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能力持续增强。准入风险把控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大数据智能风控平台、区块链技术降低信息不对称、不完整导致的信用风险,通过大数据对客户财务数据、生产数据、电水消耗、订单数量等海量数据进行汇集,构建计量模型以准确评估风险水平,利用区块链技术推动企业信用评级、关联关系、交易信息等上链,对比区块链上的企业过往数据,判断其与上下游企业之间业务交易合理性,并与其他信用信息交叉验证,实现实时风险预警的多级风控效果。贷后风险管理方面,利用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实时记录、数字化显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物流、资金流等全过程,可以实时把控整个交易过程,核验交易真实性,同时结合大数据对借款企业的业务、资金等相关指标持续进行跟踪分析,可以有效识别和预警企业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行为倾向,及时采取资产保全等措施来规避风险。

国内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新实践

在传统利差缩小、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创新供应链金融业务,向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结算、咨询等综合性服务成为各家银行拓展新业务的着力点与转型方向。从业务定位来看,不同类型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的优势和战略取向各有不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企业客户多,服务普惠金融的监管要求较高,始终把持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业务联系,同时以批发性融资方式向中小微企业进行授信,是其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的主要思路;股份制商业银行拥有灵活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与大量的全国性客户基础,是国内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与创新的主体,较早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供应链金融的业务融合,积累了丰富的数字技术应用经验与业务开展经验,在产品服务创新与业务渠道上具有较强优势;地方性商业银行利用地方平台可以深入到供应链末梢端的小微客户群体,在对小微企业客户的信息收集、业务关系维护与获客能力方面有较大优势,但因自身资产规模不足,缺少大型数字化平台的建设能力,同时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业务合作不多,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存在一定障碍。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主要针对应收账款在自身供应链金融线上平台搭建与金融产品设计上开展创新。比如,最早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平安银行,推出供应链1.0~3.0品牌,提供核心企业系统、反向保理、公司金卫士等产品服务;中国银行的“达”系列贸易融资,提供应收账款融资与质押开证服务;兴业银行的“金芝麻”产品服务涵盖中小企业产、购、销三大环节;重庆银行针对重庆市政府采购,开发定制了首款供应链金融数字产品“链企政采贷”。


数字化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发展新方向


数字化技术加速了社会生产专业分工,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朝着专业化、复杂化、网络化的方向进一步深化,沿着产业链发展、数字金融发展的融合路径,未来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将呈现如下三个新方向。


一是供应链金融的服务领域向行业细分化发展。未来,技术进步将进一步加速产业链企业间的专业分工与协作,社会化生产活动将构成更加专业细化、衔接紧密、功能多样的循环体系,产业链供应链向链条更长、更专、更全的方向发展,这也将促使供应链金融围绕客户需求,向更专业、更细分的方向发展。比如,民生银行以大型乳制品企业为核心,围绕乳业自动化程度高、市场半径小、消费频率高等特点,打造了专门的乳业供应链金融服务链。商业银行未来应进一步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研究能力,加强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在细分领域提供更加专业的金融服务。


二是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模式向产业去核化发展。金融的核心关切是信用,强调基础资产的控制与风险变现,由传统信贷到贸易金融再到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金融创新过程,本质上是信用的评价基础或依据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演进过程,同时金融科技的发展与运用也进一步为信用评价基础延扩化提供了风险识别、把控的能力支持。当前,供应链金融的主流业务模式仍是依托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用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核心企业的信用流动无法触及二、三级或更高级的企业节点,并没有充分发挥整个供应链综合信息对任一个企业节点的增信作用。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金融应该是去核心化的,企业信用源自供应链自身的闭合业务与全流程交易信息。因此,以全产业链供应链信息大数据决策平台为基础,转变传统信用评价与抵押思维,做到真正的信息决策信用,是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未来方向。


三是供应链金融的组织形式向平台协作化发展。供应链上节点企业种类的多样化、企业间业务关系的复杂化、业务协作流程的专业化是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难题,对所有企业信用历史、交易行为、市场关系等综合信息的汇集与处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应收融资票据等市场金融工具的标准、法律制定、流通平台建设与推广也是供应链业务创新的主要障碍,并非某一机构依靠一己之力可以完成。供应链金融发展是系统性工程,离不开商业银行、政府、第三方机构、核心企业以及众多中小微企业的合力协作。因此,搭建供应链金融统一协作平台,加强各机构间的交流合作,建立良好的协调交流机制,是未来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又一趋势。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中国金融》2021年第24期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蚂蚁金服们错在哪?金融科技最大的错误,就是将科技看成一个幌子!
下一篇:最高法院:对《关于修订和深化执行〈民法典〉融资租赁合同专章的建议》的答复
  • 胡尧 吴庆跃「重庆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
    宋华 蔡宇江 黄贵生 许书川
    经济发展需要信心,供应链金融发展下一个十年应如何重拾信心?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提出:首先,要秉持“先产业后金融,深入产业场景、科技场景以及制度环境场景去发展供应链金融,实现数实融合、以融促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要准确把握政策方向与监管精神,要在近年大风险事件中学习提防重大风险,要找到既有贸易又合规的增长方式,基于产业集群的平台要找到资本认可的发展路径,要突破产融无法切实相向而行的屏障,要有数据资产化布局占领未来资产、要善用公共基础设施借势借力发展。白皮书将围绕上述方面,为业界同仁梳理趋势、关键经验及可借鉴标杆,帮助大家重拾信心、行稳致远。
    了解更多>
  • 数字供应链
    宋华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务部市场调控专家库专家,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日本京都大学经营管理大学院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供应链物流管理,特别是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供应链关系、供应链安全与风险管理、供应链柔性等。近年来的主要著作包括《智慧供应链金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物流成本与供应链绩效管理》《服务供应链》等。 数字化浪潮正势不可挡地向前推进,也深刻影响着供应链领域。不同的产业、企业纷纷探索应用大数据等技术改良甚至重塑产业供应链,创造高度智能化、服务化的数字供应链体系,以打破组织内和组织间的壁垒,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高效整合,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同时,通过塑造更具竞争力的运营模式,推动产业的升级与发展,拓展市场空间,创造新的效益。 本书阐述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科学技术对实体经济及产业供应链有何重要影响,数字供应链在三大产业的应用中需要关注哪些关键问题,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构建数字供应链的系统框架,以实现产业供应链运营效率的提升和产业主体之间的协同,等等。书中广泛介绍了中国企业的先进实践与创新,反映了数字供应链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帮助企业系统地掌握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供应链创新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了解更多>
  • 国企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报告
    万联网
    中国当前面临需求不足、预期不稳的困境,国企必须带头稳经济、稳预期。但当前国企供应链公司在业务运作中也面临缺业务、缺人、缺风控经验等诸多挑战 为解决上述问题,由万联网发起、联合生态内有实操经验的企业家与专家,围绕地方国企践行“数字化+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于2023年4月开始编撰,历经数月最终形成《地方国企供应链公司高质量发展报告一一“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促进地方产业生态发展》(简称《国企指南》)。
    了解更多>
  • 中国数字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与领先实践(2023)
    梁超杰,许书川
    中国数字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与领先实践(2023)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