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小企业发展银行有望诞生?财政部最新回应来了!

万联网 , 毛莉 , 2022-07-22 , 浏览:5445

疫情冲击之下,中小微企业的流动性问题引发关注。在有关部门出台纾困措施的同时,如何从机制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财政部将进一步论证“成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银行”


据财政部官网7月21日消息,日前,针对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代表提出的关于成立政策性中国中小企业发展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低息免抵押贷款的建议,财政部答复称将做进一步论证。


在答复中,财政部表示,目前中小企业的确面临着新增融资困难、财务可持续难度大等问题。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抵押担保弱、信誉等级低等情况,金融机构出于贷款风险的考虑,有时更愿将信贷资源投向风险抵御能力较强的大型企业。对此,相关部门近年来持续推动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融资担保机构、保险、基金等在内的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


财政部指出,近几年,多位两会代表和委员提出设立专门支持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的建议和提案,初步考虑,新设一家政策性银行往往需配备大量的专业人员、设立营业网点,所需时间较长、成本较高,也容易产生与现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交叉和分工协调等问题。对上述情形,财政部表示,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进行深入研究,结合现有政策性银行的支持效果、存在的问题、中小企业发展特点等,就是否需要新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银行"做进一步论证。同时,也将继续引导现有政策性银行结合各自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保障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设立专门支持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的建议,银保监会此前也曾公开回复称,设立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性银行需要从金融服务体系整体布局出发,充分理顺现有体制机制,统筹考虑新设机构的功能定位、公司治理、运营成本和收益,做到既有利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又要风险、成本可控,实现可持续发展。银保监会表示,从新设银行的财务可持续性、新设银行需要政府财政性资金的持续投入、新设银行的人员设置和网点布局、新设银行的服务对象等多方面考量,设立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性银行仍需进一步深入充分研究论证。


建议设立政策性中小企业发展银行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近两年来,新冠疫情整体控制但局部反复导致中小企业生存堪忧,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越加凸显,因此社会各界对成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当前,我国有关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金融制度设计上,缺少使中小企业、政府、商业银行达到利益相容的风险分担和损失分担机制。如机制性问题不解决,无法保证金融支持具有可持续性。因此,近年来两会委员代表们也在不遗余力地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设立具有政策性金融机构性质的中小企业发展银行,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机制问题,健全和完善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


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据新京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范小云此前在两会提案中表示:“一方面,数量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因其与生俱来的信用状况弱、抗风险能力差等特点,一直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是涉及其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等市场化金融机构,因可贷资金来自储户,其运营面临很强的监管约束和市场纪律约束。当前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运营行为上的风险容忍度不断下降,合规的市场化行为难以覆盖和满足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全部金融要求。”


从设立目的上看,委员们建议成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银行,并由其引领打造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以保障扶持政策顺利落地实施。由中小企业发展银行组织资金、建立标准和渠道,对有利民生、就业、创新的中小企业优先提供低息、免抵押贷款。国家中小企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属性主要体现在:引导和扶持中小企业在服务国家战略的方向转型升级;以上缴利税及增资等方式实现公共投资的收益;高效地满足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不以盈利为目的标,实现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培育、发展、壮大的政策目标。


此外,委员们在提案中还表示,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得以成功运行有两个前提:一是中小企业能够得以持续、健康、有序发展;二是有一套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对此,委员们建议进行一套配套的安排,并给出了六方面的建议:成立促进中小企业的政府管理机构、建立相对独立、系统、完善的中小企业法律支持体系、鼓励商业银行和其他政策性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建立危机紧急应对机制。


用“有形的手”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


客观来说,中小企业融资困局也是世界性难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市场“无形的手”自发调节无法改变,而是一项长期、复杂、间距的工程,需要政府和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共同解决。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少、抵押担保弱、信誉等级低的客观现实短时间无法改变,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又“趋利避害”,不愿向中小企业放贷,因此各地依靠政令鼓励、引导金融机构,但力度甚微且仅流于表面。


大量中小微从金融机构无法获得资金支持,只能无奈转向抵押门槛低、手续流程快、但利率奇高的民间借贷。不过,近年来政策对民间借贷也多有打压,叠加疫情之下中小企业利润也抵不住民间利息的“蚕食”,且资金放贷方自身也吃紧不断收贷。多重重压下,中小企业资金就容易“断流”。所以,用“有形的手”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十分必要,急需出台落地性强的、破除“所有制歧视”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化制度。


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是金融界的一件大事。根据委员们的提案,可对照我国国情现实借鉴日、韩等国的经验成立政策性中小企业发展银行,引领、倒逼商业金融机构执行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政策,这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国金融业发展、促进中国经济强劲有效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就日韩方面的经验来看,日本设立有国民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和商工组合中央金库三个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韩国中小企业银行是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国有金融机构,其甚至还在我国设立了分支机构为在华中小韩商提供融资支持。


另外,我国在政策性银行这方面也是有经验的,目前全国已有的三家政策性银行同类。比如1994年成立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主要针对基础设施、外贸金融和“三农”建设等业务领域的中小企业提供直接信贷支持,同时还通过与股份制银行和地方中小银行合作发放转贷款方式,向其他行业的中小企业间接提供低利率融资支持。多年来,这三家政策性银行为完善我国金融服务体系、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方面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其经验值得推广。


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筹建工作或加快


中小企业是实体经济运行的“命脉”。与前几年相比,当前全国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力度也正在大幅加强,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高负荷的“减费让利”和普惠政策,让很多商业银行不堪重负。综合来看,设立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性银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对于银行来说,将大大改善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二,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变相乱收费”“假让利”以及“抽贷、断贷、压贷”等此类现象不会再出现,中小企业将“真正受益”。


综上,平时我们总说,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同样的道理,也要“让专业的银行服务专业的群体”。此前“关于建立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性银行的提案”已有工信部、中国央行、银保监等部门在联合推动,相信在此次财政部回应之后,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的筹建工作也有望进一步加快。


来源:万联网  文/毛莉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商业银行不可过度依赖第三方平台 防止互联网贷款管理“空心化”
下一篇:以支付驱动产业数字化 京东科技首次发布支付科技To B产业服务全景图及三大解决方案
  • 毛莉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国企供应链公司新质发展行动白皮书2024
    梁超杰 蔡宇江 许书川
    由万联网首席金融顾问梁超杰、万联网创始人蔡宇江联合万联供应链新质发展智库7位专家共同编撰, 了解国企供应链服务本地产业的新模式与落地经验 通过国联股份-冷链多多、秦岭数字、草都、冠之链、全联农科、河钢供应链12个案例,从新资本、新分工、新模型、新园区、新基建、新产融、新财务、新要素、新IT等层面,为国企供应链公司提供更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
    宋华 蔡宇江 黄贵生 许书川
    经济发展需要信心,供应链金融发展下一个十年应如何重拾信心?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提出:首先,要秉持“先产业后金融,深入产业场景、科技场景以及制度环境场景去发展供应链金融,实现数实融合、以融促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要准确把握政策方向与监管精神,要在近年大风险事件中学习提防重大风险,要找到既有贸易又合规的增长方式,基于产业集群的平台要找到资本认可的发展路径,要突破产融无法切实相向而行的屏障,要有数据资产化布局占领未来资产、要善用公共基础设施借势借力发展。白皮书将围绕上述方面,为业界同仁梳理趋势、关键经验及可借鉴标杆,帮助大家重拾信心、行稳致远。
    了解更多>
  • 数字供应链
    宋华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务部市场调控专家库专家,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日本京都大学经营管理大学院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供应链物流管理,特别是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供应链关系、供应链安全与风险管理、供应链柔性等。近年来的主要著作包括《智慧供应链金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物流成本与供应链绩效管理》《服务供应链》等。 数字化浪潮正势不可挡地向前推进,也深刻影响着供应链领域。不同的产业、企业纷纷探索应用大数据等技术改良甚至重塑产业供应链,创造高度智能化、服务化的数字供应链体系,以打破组织内和组织间的壁垒,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高效整合,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同时,通过塑造更具竞争力的运营模式,推动产业的升级与发展,拓展市场空间,创造新的效益。 本书阐述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科学技术对实体经济及产业供应链有何重要影响,数字供应链在三大产业的应用中需要关注哪些关键问题,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构建数字供应链的系统框架,以实现产业供应链运营效率的提升和产业主体之间的协同,等等。书中广泛介绍了中国企业的先进实践与创新,反映了数字供应链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帮助企业系统地掌握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供应链创新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