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协委员郑杨:供应链金融顺周期特征会放大供应链的不稳定性;建议依托“链主”企业加大金融服务供给新模式

中国经济导报 , 中国发展网 , 2023-01-16 , 浏览:7113

金融如何支持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多样化金融工具如何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注入源源不断动力?今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郑杨建议加大金融支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固力度。


“产业链循环畅通是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也是实现稳增长的关键因素。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当前复杂严峻形势下,稳定安全强大的产业链已成为全球顶级城市核心竞争力,上海要增强产业链韧性和辐射力,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亟需金融业在支持产业链稳固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郑杨说,然而,供应链金融顺周期特征会放大供应链的不稳定性。尤其是在经济下行期,金融机构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会减少对经营困难企业的信贷投放,由此加剧经济周期波动对链上企业融资的影响。同时,对于供应链远端中小企业,由于与“链主”企业来往较少,且供应链金融信用评价体系完善性不够,造成金融机构出现不敢贷、不想贷及不愿贷现象。


此外,科创金融服务模式较为传统、引领性不强。科创企业作为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主要桥梁,融资渠道仍以债务融资为主,但这类企业“轻资产、高风险、高成长”的特征与传统信贷业务的适配性较差。同时,科创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应用方面依然存在一定阻碍,尚缺乏大量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中长期贷款产品。此外,上海创投机构数量、股权投资案例数以及投资金额等也有待提升。


跨境产业链金融服务限制多、突破性不够。目前,我国资本项目完全开放比例仍然过低,人民币进出渠道仍受到政策和业务规模等限制,跨境人民币使用范围、深度以及便利性都有待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能参与的中国资本市场项目有限。跨境产业链上企业能够享受的跨境融资等金融服务依然存在较大限制。


因此,郑杨建议,一要探索依托链主企业加大金融服务供给新模式,强化金融服务产业链的完整性和持续性。建议聚焦产业链上的“链主”企业,进一步鼓励金融机构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具体而言,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以通过提高授信额度、降低融资门槛等方式,开发针对重点领域产业链的标准化、批量化链式服务模式,将资金有效注入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高产业链整体运营效率和运转能力。此外,建议上海引导金融机构加快建立新型的、规范的、完整的且可以全国复制推广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为全国有效破解链上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示范引领。


二要深化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打造面向创新链的金融服务体系。建议立足科技创新活动规律,针对创新链不同环节的资金需求特点,强化科创金融服务与产品创新,精准支持处于不同阶段的科技型企业。比如,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知识产权ABS等表内外融资渠道,解决高价值知识产权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通过采用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预期收益质押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助力创新链良性循环发展。同时,建议加大政银合作力度,向金融机构进一步开放科技型战略新兴企业及科技项目名单,共享项目评审结果,共建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及项目专家库,搭建科技金融合作的立体化渠道和平台,推动金融机构前置进入开展联合评审的有效机制。


三要进一步加大金融领域开放先行先试,持续提升我国产业链全球竞争力。建议坚持“本币优先”原则,扩大人民币使用范围,积极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拓宽跨境金融服务空间。同时,推动金融机构加强跨境结算和清算、低风险贸易融资、全球现金管理等产品服务创新,更好满足离岸贸易、跨境电商等新贸易场景的融资需求。在此基础上,针对跨境产业链企业,除传统标准化金融服务外,建议金融机构提供定制化的贸易融资解决方案、多币种的外汇套保方案、全球联动的财资管理解决方案、全方位的投资银行服务,更好为国内外跨国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全球金融服务。通过持续高效的跨境金融服务,助力企业更好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产业链外循环的竞争力。同时,建议同步建好各类“防火墙”,加强汇率等领域风险管理,形成跨境产业链与跨境金融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info.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中国经济导报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关于地方隐性债务,财政部重申:中央不救、谁的孩子谁抱!
下一篇:赵先德:以供应链视角审视零售行业的变革,支持新零售的核心能力是PDA供应链
  • 中国发展网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
    万联网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是由万联网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一众业内专家大咖共同编撰的,重点分享了15位业内专家对供应链服务业态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并整合了9大特色标杆案例,对供应链从业者极具指导价值。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
    蔡宇江
    国内首份以物联网+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的行业报告。将于2020年9月17日《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重磅发布。
    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2014年青岛港事件后,国内的大宗商品仓储融资进入一个低谷的状态,银行谈“钢”色变,全线退出这一市场。时过境迁,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存货融资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法律和行业规范也逐步完善,面对巨大的市场刚需,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科技型企业联合前瞻性的银行又开始创新并开展存货融资业务,整个业内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继应收账款票据化之后,仓单数字化、生态化又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另一大趋势。
    顺应趋势,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携手对当前国内的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实践情况、标杆案例等进行梳理,率先在业内推出本白皮书,希望为业内同仁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健康、加速发展。 在此特别感谢上海大学储雪俭教授、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张春艳女士的专业指导。同时,对为本白皮书提供案例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有限,本白皮书无法为大家呈现业内所有的案例、经验、方法!万联网将继续秉承助力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持续为中国供应链金融提供多元化的智慧服务,为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不懈努力!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
    2020年9月11日
    了解更多>
  • 供应链金融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经典作品——《供应链金融》全新修订!《供应链金融》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物华图书奖一等奖荣誉,目前该书经典再版,已登陆各大电商平台,是供应链金融业内人士不容错过的精品读物!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