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进博会)冯氏集团:百年港企要做中国文化传播的“全球链接者”

中国新闻网 , 樊中华 汤彦俊 , 2023-11-10 , 浏览:6288

  来自三星堆的大师面具、来自国家博物馆的玉龙、来自香港的小黄鸭联名烘焙、来自澳洲的波普艺术、来自法国的“小巴兔”……第六届进博会上,这些世界知名的文化艺术IP同时出现在香港冯氏集团的展台上,仿佛凝缩了时空,又彼此相映成辉。

  “文创是今年冯氏集团参展进博的一大亮点。作为有117年历史的香港企业,冯氏集团一直扮演着‘香港通道、链接全球’的角色,在‘香港要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最新定位下,我们不仅要把国外的文化IP带进中国,更要将国内的文化历史通过文创的方式带到国外,让世界更多更深地了解中国文化。”参展第六届进博会期间,冯氏集团中国区总裁办高级副总裁张正才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在谈起业务多元化的集团为何在内地全新布局文创产业时如此表示。

      11月7日,第六届进博会上,冯氏集团展位的三星堆文创吸引观众。记者 汤彦俊摄

  张正才说,在2022年第五届进博会上,香港贸易发展局牵头发起“港企区域考察团”,冯氏集团受邀前往四川,了解当地文化传统和文旅产业发展,考察后迅速组建了文创业务团队,以三星堆文创新品开发作为第一个项目,开启了冯氏集团的新业务探索之路。

  而一年来,冯氏集团为三星堆文创产品拓展了新品类和数个新品,同时不断与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多地博物馆积极对话,共探以文创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之路。

  “可以说,冯氏文创‘生于进博、长于进博’,进博会提供的国际化舞台,让更多人知晓文创,也使国内外的企业、机构等有深度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张正才说,正是进博会,让冯氏集团有机会自足“香港优势”传播中华文化,发挥身为港企的责任与桥梁作用。

  不仅如此,在张正才看来,中国文创产业有丰厚的资源与巨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沛,应当不断以更加容易被下一代所喜爱的方式传承,以更容易被世界所理解的方式传播,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有效介质。

  另一方面,他指出,近年来国潮强势崛起,这背后是中国自信引领的全方位潮流涌现。而据国家文物局统计,2020年内地博物馆开创的11万件文创产品,销售总额达到12亿元人民币,其中“90后”“00后”消费者占比过半,市场潜力巨大。

      11月8日,第六届进博会上,充满童趣的IP及产品吸引观众驻足。记者 汤彦俊摄

  蓬勃发展的中国文创产业为如冯氏集团这样的“新入局者”留出了怎样的机遇?

  “一是冯氏拥有从消费者洞察到设计、生产、制造的全环节供应链优势,我们的数字化供应链与柔性制造能力能帮助文创商品的开发更快速,更灵活,满足消费者多元且瞬息万变的消费喜好,”张正才举例,今年6月8日,在与国家博物馆洽谈后,随即将其藏品、新石器时代礼器代表“玉龙”的图样发给设计团队,10天后即拿到了文创设计样品。而每一个文创设计都可以小批量生产,以“小单快返”的方式不断试探市场喜好,进行个性化定制。

  此外,张正才观察到,中国消费在不断升级,这也使得文创产品需要摆脱以往廉价粗制的单一“纪念品”形象,“消费者更加希望将传统文化元素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能使用、能观赏,带来‘悦己’感受,提高生活品质,因此我们将三星堆大师面具、生命之树等做成无火熏香,将国家博物馆的‘玉龙’做成袖扣,既追随消费时尚,也让文化元素自然地融入生活中。”

  同时他指出,冯氏集团百余年来在美妆、针织、鞋服等领域累积了充分的产品开发经验,成为文创产品开发、设计的坚实基础。

     11月8日,第六届进博会上,观众排队参观体验文创产品。记者 汤彦俊摄

  而在成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链接者”上,“冯氏集团是缘起广州的百年港企,有对中华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与情感,”张正才说,同时,“我们了解全球市场,拥有众多海内外IP授权运营和文创产品跨界合作的经验,能最大化避免文创出海‘水土不服’。”

  就在2023年初,在香港贸易发展局牵头下,冯氏集团作为香港企业代表之一参与“故宫文创香港空间”筹备工作,为其设计具有香港元素的故宫文创产品。7月,该空间正式对外开放,致力于推进中国文创“在港发展、依港出海”。

  谈及在文创领域的未来发展规划,张正才表示,冯氏集团将持续开拓各地博物馆资源,把握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香港优势”,借助政府、商会、组织机构等“伙伴资源”,在未来一同探索让中华文化更好“走出去”的商业路径,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之美。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中国新闻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人工智能持续升温,准时达在高交会上发布AI最新研究成果
下一篇:准时达3年蝉联“2023物流与供应链(中国)解决方案”TOP30榜单
  • 樊中华 汤彦俊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
    万联网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是由万联网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一众业内专家大咖共同编撰的,重点分享了15位业内专家对供应链服务业态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并整合了9大特色标杆案例,对供应链从业者极具指导价值。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
    蔡宇江
    国内首份以物联网+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的行业报告。将于2020年9月17日《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重磅发布。
    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2014年青岛港事件后,国内的大宗商品仓储融资进入一个低谷的状态,银行谈“钢”色变,全线退出这一市场。时过境迁,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存货融资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法律和行业规范也逐步完善,面对巨大的市场刚需,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科技型企业联合前瞻性的银行又开始创新并开展存货融资业务,整个业内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继应收账款票据化之后,仓单数字化、生态化又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另一大趋势。
    顺应趋势,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携手对当前国内的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实践情况、标杆案例等进行梳理,率先在业内推出本白皮书,希望为业内同仁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健康、加速发展。 在此特别感谢上海大学储雪俭教授、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张春艳女士的专业指导。同时,对为本白皮书提供案例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有限,本白皮书无法为大家呈现业内所有的案例、经验、方法!万联网将继续秉承助力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持续为中国供应链金融提供多元化的智慧服务,为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不懈努力!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
    2020年9月11日
    了解更多>
  • 供应链金融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经典作品——《供应链金融》全新修订!《供应链金融》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物华图书奖一等奖荣誉,目前该书经典再版,已登陆各大电商平台,是供应链金融业内人士不容错过的精品读物!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