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瑞实业总裁王金昌:从金融视角解读供应链管理平台的发展模式

大宗传媒 , 闫碧洁 , 2024-10-31 , 浏览:1283

大宗商品交易市场风雨三十载,其中不少从业者见证了市场的跌宕起伏,并与之一起成长。他们是推动行业变革的中坚力量,是创造价值高地的中流砥柱,是勇于开辟新径的吾辈楷模。

近日,期货日报大宗周刊推出人物专访系列报道,与这些深耕行业数十载,依旧奋战在前线的平台企业掌舵者、地方交易场所领路人、科技公司实干家进行深度对话,透过他们对行业的深入洞察,获得方向和启迪。

本期受访嘉宾是河南中瑞集团公司副董事长、郑州中瑞实业集团公司总裁王金昌。他是中南大学管理学博士,在信托、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工作多年,拥有资深的金融行业从业背景,曾在多个大型实体性生产企业、供应链管理企业任高管。

中瑞集团控股的瑞茂通股份公司是全国AAAAA级供应链服务企业、第一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在产融结合的大背景下,供应链管理平台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该如何发挥作用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王金昌以其专业的金融视角对供应链管理平台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刻的解读。 

记者:中瑞集团从煤炭贸易起家,经过20多年发展,成为业界领先的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企业。以煤炭贸易为例,以往需要业务人员亲自去煤场出货、去站台盯货,现在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很多贸易流程线上就能完成,银行贷款几分钟就能到账。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年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问市场变化带给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王金昌:数字化已经渗透进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这是大势所趋。因此,顺势而为才能适应行业的变化。传统的贸易中间商所产生的附加价值已经远远无法满足这个行业的需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断丰富业务形态,增强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黏性,通过供应链金融业务弥补企业在商品交易过程中的资金缺口,在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之间扮演好调节器的角色。

从贸易到管理,说起来简单,但是走起来却是很大的一个跨步,需要打破很多固有思维。以往的大宗商品贸易流程复杂,并且各方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形成了一个个小圈子,信息不透明、操作不规范,这就导致了很多问题,例如贸易空转、融资性贸易等金融风险事件。

随着市场的进化,我们逐渐意识到,提高供应链协作水平的最好方式就是打通信息壁垒,让贸易流程变得更加规范和透明,这也有利于企业在金融市场上获得增信。因此,在保障各方利益的前提下,我们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比如区块链、物联网(IoT)和大数据分析,实时追踪和记录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这不仅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还减少了欺诈和错误的可能性,有助于将核心企业的信用延伸至供应链的末端,打破核心企业的融资瓶颈,帮助中小企业提高资金可得性。

这些年,我们做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打破一个个固有的小圈子,建立起功能完备、能够抵御风险、实现利益共赢的供应链生态圈,在金融市场上获得更多主动权,同时构筑起一条抵御外界风险的“护城河”。 

记者:在供应链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为企业解决资金问题。近年来国家一直倡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您认为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之间如何实现精准对接,让资金能够真正发挥滴灌中小企业的作用?

王金昌:以我多年的金融机构从业经历来看,传统的技术和信用体系下,缺乏有效的信用传导。融资准入的风险评价重点关注股东背景、主营业务和行业背景、财务情况、担保增信和代偿能力、外部不良信用信息等中小企业在面临抵押品不足的情况下,往往需要依赖增信措施来获取融资。因此,促进金融机构信用体系建设的完善和创新,对发展供应链金融、实现资金精准滴灌非常重要。

首先,可以用产业链画像替代中小企业个体画像,即采用对整个供应链信用的综合评估,而非仅仅针对单个授信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进行评估。以交易线上化为基础,通过数字科技手段,充分核实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增强数据信用的考量,提高融资效率和可获得性。

其次,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整合供应链上下游的数据。通过丰富的交易数据和交易风控手段,对金融机构信用评价的数据进行有效补充。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更精准的信用评估模型,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全面的企业信用信息,帮助金融机构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

最后,促进供应链生态圈企业的数据共享。促进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共享,包括订单、物流、仓储等信息,以提高金融机构对企业运营状况的了解,提高数据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从而更精准地提供金融服务。

记者:近年来,大宗商品市场波诡云谲,您认为供应链管理企业应该具备哪些核心优势,以应对市场突如其来的变化?

王金昌:大宗商品市场面对的内部环境和外部因素复杂多变。因此,风险管理能力是检验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以中瑞集团控股的全国AAAAA级供应链服务企业、第一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瑞茂通为例,我们的风险管理立足于产业链视角,围绕科技赋能风控,以建立数字化风险识别、智能化风险评估、自动化分析报告、动态化风险监控为目标,重点搭建了适应大宗供应链业务场景、行业特性和交易结构的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体系,以数字信用对供应链参与主体和资产进行增信。

供应链管理平台通过建立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周期风控策略模型,可以将事后环节识别的风险特征反馈到前置环节,持续优化风险预防与控制机制,实现智能化风险识别和管控。同时,这也是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体系的一种有效补充。

来源:大宗传媒,闫碧洁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大宗传媒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产业下行期,上游资源端企业销售如何基于产业链视角构建端到端的供应链体系?
下一篇:宋华:只有立足于产业实际需求、紧跟科技创新步伐,供应链金融才能实现多方共生共荣与新质发展!
  • 闫碧洁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
    宋华 蔡宇江 黄贵生 许书川
    经济发展需要信心,供应链金融发展下一个十年应如何重拾信心?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提出:首先,要秉持“先产业后金融,深入产业场景、科技场景以及制度环境场景去发展供应链金融,实现数实融合、以融促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要准确把握政策方向与监管精神,要在近年大风险事件中学习提防重大风险,要找到既有贸易又合规的增长方式,基于产业集群的平台要找到资本认可的发展路径,要突破产融无法切实相向而行的屏障,要有数据资产化布局占领未来资产、要善用公共基础设施借势借力发展。白皮书将围绕上述方面,为业界同仁梳理趋势、关键经验及可借鉴标杆,帮助大家重拾信心、行稳致远。
    了解更多>
  • 国企供应链公司新质发展行动白皮书2024
    梁超杰 蔡宇江 许书川
    由万联网首席金融顾问梁超杰、万联网创始人蔡宇江联合万联供应链新质发展智库7位专家共同编撰, 了解国企供应链服务本地产业的新模式与落地经验 通过国联股份-冷链多多、秦岭数字、草都、冠之链、全联农科、河钢供应链12个案例,从新资本、新分工、新模型、新园区、新基建、新产融、新财务、新要素、新IT等层面,为国企供应链公司提供更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数字供应链
    宋华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务部市场调控专家库专家,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日本京都大学经营管理大学院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供应链物流管理,特别是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供应链关系、供应链安全与风险管理、供应链柔性等。近年来的主要著作包括《智慧供应链金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物流成本与供应链绩效管理》《服务供应链》等。 数字化浪潮正势不可挡地向前推进,也深刻影响着供应链领域。不同的产业、企业纷纷探索应用大数据等技术改良甚至重塑产业供应链,创造高度智能化、服务化的数字供应链体系,以打破组织内和组织间的壁垒,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高效整合,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同时,通过塑造更具竞争力的运营模式,推动产业的升级与发展,拓展市场空间,创造新的效益。 本书阐述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科学技术对实体经济及产业供应链有何重要影响,数字供应链在三大产业的应用中需要关注哪些关键问题,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构建数字供应链的系统框架,以实现产业供应链运营效率的提升和产业主体之间的协同,等等。书中广泛介绍了中国企业的先进实践与创新,反映了数字供应链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帮助企业系统地掌握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供应链创新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