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贸易领域再起风波!三菱商事因铜贸易欺诈损失逾6亿元,决定终止中国金属贸易业务

万联网 , 毛莉 , 2025-01-20 , 浏览:2049

2024年12月初,彭博社报道了日本知名综合商社三菱商事金属贸易(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子公司的一名员工涉嫌进行未经授权的铜贸易,使公司损失超过9000万美元(损失总额超过6亿元人民币),这符合三菱在最近的季度业绩中披露了138亿日元(9220万美元)的损失,称其“中国贸易业务亏损”,但没有进一步解释。

1月13日,彭博社的报道有最新消息传出,三菱金属因上述铜贸易欺诈案决定终止在中国境内开展的金属资源贸易业务,公司将停止在中国现货市场买卖精炼金属和矿产资源,同时不再为当地企业提供相关服务。这一消息在业内引发轩然大波,也让我们看到了全球贸易巨头在复杂市场环境中面临的巨大风险与挑战。

据知情人士透露,1月9日,三菱商事金属贸易(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菱金属”)总经理向客户发送的一份文件显示,因公司经营战略调整及市场环境变化等原因,做出了上述决定,并因此终止与该客户的交易。不过,三菱商事集团旗下其他公司作为交易主体的中国进出口业务,将由集团其他公司继续推进,且美金的进出口贸易仍将继续开展,只是人民币贸易业务停止。

三菱商事在电子邮件中评论称,此次调整是因“市场环境变化”以及铜交易欺诈事件导致的,公司估计此举可能带来“数亿日元”的成本。这一事件不仅对三菱商事财务产生了直接影响,也促使该公司重新审视其在中国市场的整体布局。虽然此次退出涉及现货市场的金属贸易业务,但三菱商事仍计划通过其他部门继续支持中国客户的进出口需求,显示出其战略调整的深思熟虑。

三菱最新风险事件

据彭博社报道,知情人士称,三菱商事于2024年年初开始调查中国子公司龚姓雇员的交易行为,起因是公司铜业务的一些客户未能按期结算或违约。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公司发现龚姓雇员允许某些当地公司推迟支付铜精矿和精炼铜的款项,且三菱并未批准将这些公司作为交易对象。此外,其中一些公司与龚姓雇员有私人关系。不过,欺诈行为被发现前,该龚姓雇员已经已经离开中国,且距今未归。三菱已向中国有关部门提起刑事诉讼。

业内人士分析,这次丑闻可能使三菱在经营上更加谨慎和保守,尤其是对中国市场的交易行为更加严格监管;此外,这也可能触发三菱对内部管理的反思和制度完善,三菱公司可能会采取更多措施加强控制,降低与违规交易相关的风险。

三菱这次事件是一系列涉及大型商品交易公司员工涉嫌不当行为的案件中的最新一起,凸显了大宗商品交易领域需要加强审查和监督,因为该领域涉及巨额资金,个别交易员的行为可能会产生深远影响。

三菱商事美元业务和其他国际贸易业务不受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三菱商事金属贸易(中国)有限公司的前身为日本三菱商事株式会社(以下简称为“三菱商事公司”)于1995年在中国设立的三菱商事(中国)有限公司旗下的金属资源事业部门,其正式于2020年4月1日继承并开展三菱商事公司在中国地区的主要金属矿业商品贸易相关业务。

作为最早在中国设立办事处的外国交易公司之一,三菱商事在中国从事商品贸易已有约30年的历史,是中国铜精矿进口商的重要供应商,同时向全球最大金属消费国出口其他金属如铝。该公司的金属资源部从事多种矿产资源及金属,包括焦煤、铁矿石等钢铁材料,以及铜、铝等有色金属等的贸易、事业开发及投资。以焦煤和铜作为其主要支柱,金属资源部门的使命是进一步增强其世界级优质矿产资源的品质以及竞争优势,同时以有利于环境的方式面向市场与客户,实现长期可持续的稳定供应。

此次三菱金属对中国国内客户宣布“终止金属资源贸易业务”,结合其三菱汽车的退出,说明三菱商事在华与汽车、钢材等相关金属业务的急剧萎缩、无利可图。但是,诚如知情人士所透露的,三菱金属终止的仅是人民币业务,其美元业务和其他国际贸易不受影响。

近年来,中国金属市场的竞争加剧、市场环境复杂化,特别是国内信用体系的不完善,让许多外资企业在华经营面临更高的风险。此外,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导致金属需求减弱,进一步加剧了贸易公司的运营压力。

上述三菱商事这一系列变动,一方面反映出该公司在适应中国市场变化方面面临挑战,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全球经济形势和行业竞争对其业务的影响。对于三菱在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目前充满诸多不确定性,其后续是否会有新的业务布局或战略调整以重回中国市场,还有待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事件将促使更多跨国企业重新审视其在华业务模式,并加强内部风险管理,以应对中国市场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

风控一直在路上

三菱商事因铜交易欺诈退出中国金属贸易的事件,是全球贸易巨头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市场中面对风险的一个缩影。这不仅是一次财务上的教训,更是一堂关于合规、风险管理和市场策略的重要课程。

风控问题,一直都是大宗商品交易商最敏感最核心的环节。如何既不要一刀切,把所有看似风险的业务全部停掉,而让业务一蹶不振,又不要大开大放,让业务增长的背后隐藏巨大的交易风险?

去年我们万联网通过培训、辅导的形式帮助了数百家央国企进行合规整改,发现大家在整改中普遍都有一个深刻的体会:要全面整改到位,不仅仅就合规谈合规那么简单,也不是对照着“十不准”一条条改合同、改制度、改说法那么简单。合规要做好,监管本质上是要求把风险控制住,而要想做好风控,大家普遍发现自己的风控体系非常薄弱。

例如,很多公司的风控人员是抽调自集团上层或集团传统部门的,根本没办法快速理解业务,这不是能力和意识的问题,是从业背景、经历的客观现实,无可厚非。但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唯一的办法就是高强度培训,通过内部部门之间的传帮带和外部有经验的专家的传帮带,让团队快速提升风控能力。

除了风控部门的问题外,还有公司全员对风控有个致命的误解,认为风控就是风控部门的事情。而我们风控课堂上原世界500强首席风控官张洪江老师多次强调,风控真正做得好的公司不可能单靠风控一个部门,因为真正扎实的风控要靠公司所有一线人员在风险发生的那一刻就有所察觉,牵引公司整体规避风险,风控人员不可能时时刻刻在一线,风控部门要做的是带领公司实现全员风控。

那怎么带领?一是全员的意识,尤其管理决策层和业务部门要提升,建立风险文化;二是要学会定权责、流程、标准和绩效全面风险管理的体系,没有一套非形式主义的有效制度,各部门的执行,包括旗下子公司的执行,仍会有很多问题。我们接触的国企普遍反馈的情况是,执行部门、子公司由于不想因为制度太复杂或风控部门“少做少错”的原则,而完不成业绩,会找想尽办法钻漏洞、绕开管理,例如把大订单拆分成小订单绕开高层审批,或者以各种理由只执行三分之二等。

所以到底怎么提升全员的风控意识、风控能力,怎么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我们联合3位专家老师——全面风险管理专家&原世界500强集团首席风控官张老师、国内资深产业互联网专家&原东煤交易总裁黄老师、供应链风控实战专业律师&原怡亚通/商贸通风控总监张老师,将于2月下旬开展第三期供应链风控专题培训《新形势下供应链公司如何调整风控策略,支撑业务高质量发展》,老师们通过深度剖析10大真实风险爆雷案例及若干小案例,并配套系列风控作战工具,通过答疑+研讨形式,手把手带你调整风控策略来支撑业务增长。

同时,这不仅是一堂供应链公司各部门的全面风险管理实战课,更是一场供应链业务交流会,非常欢迎各地方国企及其子公司组团报名参训,最好是集团一把手带着风控总监、市场总监、财务总监、法务总监、人力总监等一起参训,这样才能更好提升团队整体作战能力。

曾有近千位高管精英、几百家央国企组团报名,过往参训企业有:湖北联投、湖北交投、湖北商贸、湖北长捷、湖北宏泰、延长石油、正信集团、河南铁投、武汉金控、厦门信达、厦门海峡、厦门港口、兴港集团、陕西文投、江西蓝投、丰城金控、廊坊国投、鹤壁绿康、广西再生资源、辽宁成大、新疆天富、广东合捷、北京京粮、长如贸易、广东精益、四川联程资产、瓯江口产业集团、深圳港、新星丝路通、卓尔智联、国创鹤壁、湖南建投、江西江冷、河南中豫、大河国际、钰翔集团、东伊实业、中国航油集团、山东民生资源集团、连云港投资、山东海洋投资、鲁担产融、山东富源、苏海集团、兴瑞实业集团、九龙江集团、两光一车、国展实业、黔北天然气、北京佳之兴、山东惠沂通、贵沃粮油、中安供应链...

报名联系:李老师19168536275

课程核心话题:

1、集团如何管控供应链子公司,如何平衡一管就死,一放开就乱的局面?混改投资风险如何防范?如何平衡效率、合规、风控、业绩等各方面?

2、怎么解决业务和风控的矛盾问题,如何让风控更多支持业务开展,而不只会say no?

3、如何将风控融入到各关键岗位,实现全员风控,让风控触角伸到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业务、风控、财务、运营等各部门的权责和绩效如何设计?如何尽职免责?

4、进入不熟悉的行业或往上下游延伸,风控该怎么做?如何做供应链产业链分析,如何选品?如何切入?

5、如何做好事前的分级授信授权模型、业务导入与尽调?如何做好日常运营中的动态监管?商账管理的方法与技巧有哪些?如何有效挽回坏账损失?

6、如果涉嫌融资性贸易,即使按净额法也存在违规。一旦出险,自以为拥有的权利也不会得到法院支持……到底该如何规避融资性贸易?

7、代采代销、自营买卖、出口代理等常见业务的风控难点、误区有哪些?

8、合规监管下,营收压力依然很大,而大宗行情又不好,怎么办?从30年大宗行业周期和前人经验来看,如何穿越周期?

9、近年大企业暴雷不断,类似江苏德龙破产,几大知名国企供应链公司都踩雷,我们能从中得到哪些警醒与启示?

10、当前国企面临大宗行业的系统性风险,该如何应对风险并保量增量?

11、国企与民企进行混改有哪些坑,怎么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如何有效管控股权投资主体资产?三重一大决议如何优化?

课上,3位专家老师将重点围绕:集团型国企管控供应链子公司问题、业务与风控团队打架问题、货物直发/原地货转与合规问题、团队绩效指标设计问题、国企混改问题、规避融资性贸易问题、全面风控体系建设问题等展开授课,并通过答疑+研讨形式,手把手带你通过调整风控策略来支撑业务增长。

来源:万联网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盘点2024|票据市场年度新闻揭晓,深度数科独家发布
下一篇:受江苏德龙破产重整、印尼德龙镍业投资亏损等影响,中国一重计提资产减值17.98亿,2024年业绩预亏32亿-38亿!
  • 毛莉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
    蔡宇江
    国内首份以物联网+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的行业报告。将于2020年9月17日《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重磅发布。
    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2014年青岛港事件后,国内的大宗商品仓储融资进入一个低谷的状态,银行谈“钢”色变,全线退出这一市场。时过境迁,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存货融资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法律和行业规范也逐步完善,面对巨大的市场刚需,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科技型企业联合前瞻性的银行又开始创新并开展存货融资业务,整个业内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继应收账款票据化之后,仓单数字化、生态化又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另一大趋势。
    顺应趋势,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携手对当前国内的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实践情况、标杆案例等进行梳理,率先在业内推出本白皮书,希望为业内同仁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健康、加速发展。 在此特别感谢上海大学储雪俭教授、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张春艳女士的专业指导。同时,对为本白皮书提供案例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有限,本白皮书无法为大家呈现业内所有的案例、经验、方法!万联网将继续秉承助力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持续为中国供应链金融提供多元化的智慧服务,为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不懈努力!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
    2020年9月11日
    了解更多>
  • 国企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报告
    万联网
    中国当前面临需求不足、预期不稳的困境,国企必须带头稳经济、稳预期。但当前国企供应链公司在业务运作中也面临缺业务、缺人、缺风控经验等诸多挑战 为解决上述问题,由万联网发起、联合生态内有实操经验的企业家与专家,围绕地方国企践行“数字化+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于2023年4月开始编撰,历经数月最终形成《地方国企供应链公司高质量发展报告一一“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促进地方产业生态发展》(简称《国企指南》)。
    了解更多>
  • 国企供应链公司新质发展行动白皮书2024
    梁超杰 蔡宇江 许书川
    由万联网首席金融顾问梁超杰、万联网创始人蔡宇江联合万联供应链新质发展智库7位专家共同编撰, 了解国企供应链服务本地产业的新模式与落地经验 通过国联股份-冷链多多、秦岭数字、草都、冠之链、全联农科、河钢供应链12个案例,从新资本、新分工、新模型、新园区、新基建、新产融、新财务、新要素、新IT等层面,为国企供应链公司提供更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
    了解更多>
  •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
    宋华 蔡宇江 黄贵生 许书川
    经济发展需要信心,供应链金融发展下一个十年应如何重拾信心?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提出:首先,要秉持“先产业后金融,深入产业场景、科技场景以及制度环境场景去发展供应链金融,实现数实融合、以融促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要准确把握政策方向与监管精神,要在近年大风险事件中学习提防重大风险,要找到既有贸易又合规的增长方式,基于产业集群的平台要找到资本认可的发展路径,要突破产融无法切实相向而行的屏障,要有数据资产化布局占领未来资产、要善用公共基础设施借势借力发展。白皮书将围绕上述方面,为业界同仁梳理趋势、关键经验及可借鉴标杆,帮助大家重拾信心、行稳致远。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