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数字化转型下,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新机遇!

亿欧网 , 万联网综合整理 , 2021-02-28 , 浏览:13407

近年来,在产业链、创新链以及资金链的深度融合下,金融服务与供应链场景无缝连接,推动着供应链金融的进一步演化与升级。万联网记者获悉,亿欧智库近日发布了《2021数字化转型下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研究报告(上篇)》(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供应链金融中银行对公业务挑战和机遇、以及中小微企业融资等难题进行了梳理透析,希望通过分析供应链金融现状,能为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提出建议。



供应链金融发展新环境


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十余年间,逐渐受到国家和银行的重视,在政策的利好与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落地下,金融科技服务商也随之涌现。报告中指出,在国家扶持下,中小微企业贷款总额呈上升趋势。


(截图来源:亿欧网)


但根据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9年以实体经济贷款为主的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为98.8万亿元,小微企业2019年贷款余额为36.9万亿元,占比只有37.3%。然而中小微企业数量占比高达97%以上,因此中小微企业融资市场空间依然巨大。


由此可见,我国中小微企业还有着很大的融资需求。但突出的难题是,金融供给端依然面临基础设施落后、产品创新不足、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等问题,尤其银行还需要在业务范围、客户源和产品方面有所创新。另外,现阶段金融供给端改革有所成效,贷款占总资产配置比重逐年增大,但对公业务端贷款业务占比有所下降,从2017年第二季度31.47%下降至2019年第四季度20.17%。报告建议银行应加速布局供应链金融,寻找新业务突破口吸引企业端客户。


报告还指出,传统供应链金融行业的诸多痛点导致风险防控的难度较高。虽然目前,ABCDI五大技术用于供应链金融不同流程以提升风控效能,但技术融合应用落地的效果并不理想。其中,区块链技术是供应链金融中最为成熟的主要落地场景之一,然而不同技术落地速度大相径庭,现阶段并未实现五大技术结合的应用落地。报告建议要实现产业和金融有效结合,单一技术应用难以独立完成,所以五大新兴技术相互结合才可以攻克供应链金融发展中的难点,加速实现供应链金融中“商流”、“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四流合一的进程。




产融新时代下挑战与机遇并存 


随着金融开放浪潮来袭,时代带给银行的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另外,传统产业正值转型之际,产融结合将是必然趋势,基于金融供给侧改革和产融结合趋势背景,银行对公业务挑战与机遇并存。科技发展和金融国际化趋势将带领着金融机构“在金融供给侧改革中变革”,在其面临产业转型带来的挑战同时,也给予银行深入供应链上下游,扩展对公业务的新机遇。


报告针对现阶段银行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梳理:一,政策要求下,银行对公贷款稳步增长,但利润空间压缩,呈下降趋势。二,银行面临跨界对手的外部竞争和宏观环境造成的同业竞争。随着金融模式多样化,企业融资渠道也不仅限于银行,银行逐渐失去对公业务主导权,经济增速下滑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等宏观因素导致同业竞争激烈。三,金融脱媒导致银行企业贷款流量面临下降风险。间接融资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比逐年下降,直接融资比例逐年上升。随着未来企业债和公司债注册制推进,会有更多大企业选择直接融资方式获得融资。


在产融新时代的挑战下,随之而来的也是银行端的新机遇,报告中列举出:科技浪潮席卷银行业,金融科技赋能银行提升业务创新能力例如农业银行等国有银行,浙商银行、平安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以及众邦银行都陆续推出技术赋能对公业务的创新产品,以寻求对公业务破局策略。,“产融结合”风向标重塑银行对公业务,“场景金融”将成为对公业务新机遇。目前,各大行积极布局供应链金融且获得利润增长。例如,招商银行创新开发“政采贷”等线上化供应链金融融资服务,据招商银行财报,2020年上半年核心客户增长75.4%。围绕核心客户拓展的上下游供应链客户增长91.90%,供应链融资业务量1,762.75亿元,同比增长44.63%。,国际供应链金融业务是银行新机遇,本地化优势将助力中小型银行提供差异化对公业务。在金融开放大浪潮中,国际供应链金融业务成为规模大的大型银行新机遇。近几年,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已加速布局国际供应链金融。


面对金融业变革路上的风云突变报告表示银行端或应主动求变,供应链金融将成对公业务破局之道



中小微企业融资市场困境和解决方案


如大众所熟知,自身风险高、信用度低,以及政策支持力度局限、征信系统不完善等难题是造成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本所在。


对此报告表明中国大部分中小微企业的主流融资方式是内源融资。在外源融资渠道中,以银行为主要渠道的间接融资是中小微企业主要融资渠道。高利率、无信用审批的民间融资是中小微企业补充融资方式。另外,根据温州指数官网和央行数据分析,由于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较大且获得融资较难,现仍有中小微企业选择融资成本高于其他融资方式的民间融资渠道。


数字技术作为赋能企业供应链和运营管理的有力工具,实现了企业内部降本增效和“信任链”及“共赢链”形成。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机构数据显示,89%的企业处于信息化阶段,8%的企业仍在数字技术应用初级,还未进行数字化技术深度应用。现阶段,大企业已逐渐进入智能化阶段,但整体中小微企业离智能化阶段还需要较长时间沉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突如其来的疫情暴露出传统供应链和运营模式等问题,使得中小微企业意识到数字化转型能够助力企业转危为安。然而就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分析来看,依然面对人才少、资金少和技术差等挑战。因此,中小微企业面临“转型是找死,不转是等死”的困境。


报告认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破冰之路”是积极参与生态链,与生态链参与者共赢合作,并响应国家或地方数字化政策,根据自身情况先数据化,再建立自身“针对性”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方向实现供应链企业和金融机构共赢合作,从而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因此中小微企业应积极发展数字化供应链,解决供应链金融中痛点,助力供应链金融发展,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资料来源:亿欧智库《2021数字化转型下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研究报告(上篇)》


info.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亿欧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22家企业抢占高地:“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业务成上市公司重点布局
下一篇:持续平稳!《2020年12月中国通用仓储市场动态报告》发布
  • 万联网综合整理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
    万联网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是由万联网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一众业内专家大咖共同编撰的,重点分享了15位业内专家对供应链服务业态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并整合了9大特色标杆案例,对供应链从业者极具指导价值。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
    蔡宇江
    国内首份以物联网+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的行业报告。将于2020年9月17日《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重磅发布。
    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2014年青岛港事件后,国内的大宗商品仓储融资进入一个低谷的状态,银行谈“钢”色变,全线退出这一市场。时过境迁,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存货融资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法律和行业规范也逐步完善,面对巨大的市场刚需,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科技型企业联合前瞻性的银行又开始创新并开展存货融资业务,整个业内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继应收账款票据化之后,仓单数字化、生态化又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另一大趋势。
    顺应趋势,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携手对当前国内的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实践情况、标杆案例等进行梳理,率先在业内推出本白皮书,希望为业内同仁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健康、加速发展。 在此特别感谢上海大学储雪俭教授、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张春艳女士的专业指导。同时,对为本白皮书提供案例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有限,本白皮书无法为大家呈现业内所有的案例、经验、方法!万联网将继续秉承助力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持续为中国供应链金融提供多元化的智慧服务,为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不懈努力!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
    2020年9月11日
    了解更多>
  • 供应链金融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经典作品——《供应链金融》全新修订!《供应链金融》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物华图书奖一等奖荣誉,目前该书经典再版,已登陆各大电商平台,是供应链金融业内人士不容错过的精品读物!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