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票据平台再添新成员!国网雄安金科、中信梧桐港等成为新一批直连票交所的供应链平台

万联网 , 供应链金融智库 , 2023-02-07 , 浏览:7279

2023年2月2日,国网雄安金科公司宣布已于2月1日正式获批接入上海票据交易所供应链票据平台,为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唯一获准企业,也是国内第19家获批接入的供应链平台。





国网雄安金科公司表示,此次获批接入供应链票据平台,将进一步实现全网票据信息动态采集、可视监控、兑付预警及全量票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对服务支撑国家电网司库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金融科技体系布局、提升票据领域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此前,国网雄安金科公司已成功接入上海票据交易所新“票付通”系统,累计交易额逾100亿。


下一步,国网雄安金科公司将在防控风险、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做好供应链票据平台接入上线工作,稳健推进票据领域金融科技创新,赋能电力产业链,助力增强供应链韧性,全力打造能源金融科技领域的新价值。


另外,据业内“供应链行业观察”消息,其称一同接入票交所的还包括中信梧桐港、南方电网、海尔集团、邮储银行等供应链平台(注:上述消息目前尚未有官方正式报道,具体以上海票交所披露的信息为准)。与此同时,万联网向中信梧桐港方面求证得知,该公司确认已获批接入上海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



制度规范:出台供票平台接入规则



为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支持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经中国人民银行同意,票交所积极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建设开发了供应链票据平台。通过上海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签发的电子商业汇票,即称为供应链票据。


供应链票据平台于2020年4月24日上线试运行,主要依托于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与供应链金融平台对接,为企业提供电子商业汇票的签发、承兑、背书、到期处理、信息服务等功能,支持金融机构通过贴现、标准化票据等方式为企业融资。


2021年1月28日,为加强供应链金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供应链票据平台接入工作,票交所发布《上海票据交易所供应链票据平台接入规则(试行)》(票交所公告【2021】1号),对供应链平台的接入标准、办理流程、职责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安排,主要包含企业注册资质、财务情况、技术支持、安全保障、专业运营服务能力与团队成员、良好的客户全体与业务规模、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企业法人资质8个条件。


上海票交所衡量平台接入的主要考量条件(3+3+3+1+3+1)为:


图片1、为在中国境内合法注册经营的企业法人,注册资本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注册时间不少于3年;2、具有可持续经营的能力,股东背景为大型供应链核心企业或信用评级为AAA的金融机构,财务状况稳健,最近1个会计年度实现盈利;3、具有健全的系统安全保障机制,通过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或以上备案;4、具有良好的客群资源和业务基础,供应链金融相关业务规模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图片



此外,《接入规则》还明确了接入办理流程,符合条件的供应链平台可向票交所提交相应材料,票交所将及时受理相关申请,并在一定期限内反馈受理意见。受理通过后,供应链平台应与票交所签署合作协议,完成相应的业务和技术准备。另外,为落实探索建立交易真实性甄别和监测预警机制的要求,《接入规则》对供应链平台的监测评估也提出了相应要求,规定了异常情况处理措施,有利于保证供应链平台规范开展业务,保障供应链票据平台稳定运行。


总体而言,接入规则大幅提高了供应链金融平台接入的门槛和标准,运营平台注册资本金要求提升至3亿元,并对运营平台的股东背景、信用评级进行了具体规定,以鼓励具有产业背景的运营平台接入。




市场壮大:供应链票据平台扩容



自供应链票据平台上线试运行以来,上海票据交易所此前先后受理通过了3批共18家供应链平台接入供应链票据平台。此次国网雄安金科公司应该是第四批,可能也不是唯一一家。


具体来看,票交所此前受理通过了18家供应链平台的接入申请,共分为3批:第一批接入的企业有中企云链(北京)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欧冶金融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单汇信息科技(广州)有限公司3家;第二批8家,分别是兵工财务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财务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江苏银行、建信融通有限公司;第三批7家,分别是中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山东通汇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天府惠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国新央企金融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民生银行、兴业数字金融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加上此次市场传出的消息新获批的或有5家,不出意外的话,票交所获受理直连接入的供应链平台数量将有望达到23家(具体以官方公布为准)。


从目前已接入的供应链平台的类型来看,既包括依托于大型供应链核心企业股东背景的供应链平台,也包括商业银行、财务公司、金融科技企业等这类金融机构。



全面发展:供应链票据功能日益完善



2020年是供应链票据发展、创新的元年,也是历史性的一年。


为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支持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2020年04月24日,上海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上线试运行。首批参与试运行的包括宝武钢铁集团的欧冶金服、TCL简单汇、中企云链、互金协会在内的4家供应链金融平台,但由于当时供应链票据很多配套功能还不完善,供应链金融平台前期在推行供应链票据方面动力不足。


承载着应收账款票据化的使命,2022年开始,供应链票据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上海票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末,全市场供应链票据累计交易规模接近1000亿元,5000余家大中小型企业、70余家法人银行及财务公司与18家直连供应链平台均开展了此项业务。


随着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上线,各项基础设施和功能不断完善,商业票据信息披露制度得到深入推进,再加上有关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供应链票据功能日益完善,票据市场进入了“等分化票据时代”。


与此同时,央行也出台不少支持政策。此前央行等八部委曾发布相关文件,明确提出要完善供应链票据平台功能,加强供应链票据平台的票据签发、流转、融资相关系统功能建设,加快推广与核心企业、金融机构、第三方科技公司的供应链平台互联互通,明确各类平台接入标准和流程规则,完善供应链信息与票据信息的匹配,探索建立交易真实性甄别和监测预警机制。


2022年10月,上海、天津、四川、湖南、广州等地人民银行频频落地域内首单供应链票据再贴现业务,反映出央行对供应链票据的支持力度正在不断加强。2022年11月,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重新定义了商业汇票内涵及期限,明确基础设施、电票及供应链票据定位等,为供应链票据发展建立了制度依循,有利于供应链内企业与票据市场对接,为供应链持续稳定运营与发展提供了金融支持。


进入2023年,《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正式实施。随着供票平台功能的完善以及各类机构参与度的提升,供应链票据在提高企业融资可得性等方面的优势持续显现。供应链票据作为应收账款票据化的重要创新工具,是新一代票据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未来更可能会作为贴现通和票付通深化应用的重要土壤,将推动着中国票据市场往更高质量、更高层次发展。


来源:万联网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央国企加速建设供应链金融平台 数字化浪潮促进产业生态圈协同发展
下一篇:展望供应链金融4.0:需求引领实现“由链到网”
  • 供应链金融智库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
    宋华 蔡宇江 黄贵生 许书川
    经济发展需要信心,供应链金融发展下一个十年应如何重拾信心?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提出:首先,要秉持“先产业后金融,深入产业场景、科技场景以及制度环境场景去发展供应链金融,实现数实融合、以融促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要准确把握政策方向与监管精神,要在近年大风险事件中学习提防重大风险,要找到既有贸易又合规的增长方式,基于产业集群的平台要找到资本认可的发展路径,要突破产融无法切实相向而行的屏障,要有数据资产化布局占领未来资产、要善用公共基础设施借势借力发展。白皮书将围绕上述方面,为业界同仁梳理趋势、关键经验及可借鉴标杆,帮助大家重拾信心、行稳致远。
    了解更多>
  • 国企供应链公司新质发展行动白皮书2024
    梁超杰 蔡宇江 许书川
    由万联网首席金融顾问梁超杰、万联网创始人蔡宇江联合万联供应链新质发展智库7位专家共同编撰, 了解国企供应链服务本地产业的新模式与落地经验 通过国联股份-冷链多多、秦岭数字、草都、冠之链、全联农科、河钢供应链12个案例,从新资本、新分工、新模型、新园区、新基建、新产融、新财务、新要素、新IT等层面,为国企供应链公司提供更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数字供应链
    宋华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务部市场调控专家库专家,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日本京都大学经营管理大学院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供应链物流管理,特别是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供应链关系、供应链安全与风险管理、供应链柔性等。近年来的主要著作包括《智慧供应链金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物流成本与供应链绩效管理》《服务供应链》等。 数字化浪潮正势不可挡地向前推进,也深刻影响着供应链领域。不同的产业、企业纷纷探索应用大数据等技术改良甚至重塑产业供应链,创造高度智能化、服务化的数字供应链体系,以打破组织内和组织间的壁垒,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高效整合,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同时,通过塑造更具竞争力的运营模式,推动产业的升级与发展,拓展市场空间,创造新的效益。 本书阐述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科学技术对实体经济及产业供应链有何重要影响,数字供应链在三大产业的应用中需要关注哪些关键问题,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构建数字供应链的系统框架,以实现产业供应链运营效率的提升和产业主体之间的协同,等等。书中广泛介绍了中国企业的先进实践与创新,反映了数字供应链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帮助企业系统地掌握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供应链创新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