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科技如何为实体产业提质增效 产学研金融机构大咖共议

央广网 , 央广网 , 2023-03-06 , 浏览:6417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要“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健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工作机制”。当前,推进实现数字金融与产业互联互通,实现“科技-产业-金融”新三角循环,依托链主企业为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打造实体经济发展新引擎,成为产业发展重要方向。




2月28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中心发布行业首份《供应链金融科技重塑产业模式研究报告》。《报告》以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的发展演进为核心研究对象,形成对于当前实体经济产业链和核心企业模式升级的方法论总结。报告发布研讨会上,来自实体企业、银行、科技企业、行业相关机构和高校等产学研多方齐聚一堂,分享供应链金融科技在产业中的创新实践与面临挑战,研讨如何大力推动科技、产业与金融的高水平循环,助力产业提质增效、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科技-产业-金融”新三角循环 产业链多方协同打造生态体系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朱武祥认为,企业从事的各种“活动+交易”是商业模式的底层要素。在供应链金融科技的作用下,“活动+交易”产生数据,基于数据不断优化企业决策算法的路径被继续强化,从而为进一步优化商业模式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要实现“科技-产业-金融”新三角循环,就要深入到产业商业模式的视角进行探究。“科技-产业-金融这三者互为依托,光是科技不行,没有产业链配合没有人买单;光是产业如果金融不介入进来,这个交易永远达不成,也是无本之源。”




紫光数码集团高级副总裁刘石柱结合紫光数码在ICT分销领域的实践表示,“供应链金融科技可以扩大产业链上下游的融资能力,甚至扩大经营范围,提升下游经销商的采购量,进而促进紫光业务自身的发展,在整个产业生态里形成良性循环。”紫光数码自2021年9月与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保理融资产品京保贝合作以来, 以高效便捷的方式助力下游经销商经销商实现融资近10亿元。




各大银行也需要做好数据化风控管理,针对银行如何与科技公司协同开展供应链金融科技业务,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公司部副总经理王淼认为:“银行对中小型企业的评估主要方向在于产业链场景和数据化的风控,而数据化风控往往就依托于大数据。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依托大的产业链场景,和链条上完整的的大数据能力,可以更准确地通过科技能力以数据化形式反映出来,在信用风险判断、融资方法和能力上存在天然的禀赋。这也是银行与京东科技互补合作的关键点。”




对于产业链下游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其高风险性依然是制约其发展的壁垒。万联网创始人蔡宇江指出,当下应收类、强确权等基于强信用的场景,在银行容易获得融资;而对下游经销商类特别是往末端中小型的“夫妻老婆店”的业务,因为末端的数据相对较少,信用也比较弱,很难在大行获得供应链金融服务。“利用先天优势,京东科技将在自有体系内验证过的成熟经验向外输出,从0到1把模型跑通,建立风险分摊的机制,实打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在供应链金融产业生态中,科技企业如何发挥联结作用,京东科技供应链金融科技部总经理周李军指出,供应链数字化体系的升级,背后对接的是整个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提升,能够满足供应链中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获得融资的便捷性,有助于供应链的安全,最终促进主业的发展。“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除了关注上游业务,也更关注下游业务的采购融资等,可以帮助核心企业做业务增长。这也是跟传统或者现行的一些平台企业不一样的地方,他们本质上还没有脱离核心企业的信用,也没有给核心企业创造更增量的价值,或者只解决了部分报表持续优化。”




供应链金融科技进入“觉醒年代” 成为业务增长“助推器”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对核心企业降本增效、对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增强融资获得性的价值凸显。周李军认为,当前供应链金融科技已进入“觉醒年代”,是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链属关系“黏合剂”和业务增长“助推器”,可以促进产业链韧性增强。比如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自今年开年以来,为产业链中小微企业提供的融资额度接近500亿,同比增长13%。




经过十年发展,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已从“服务京东内部生态发展”的1.0阶段、到“供应链金融与数字化技术的边界拓展”的2.0阶段,迈入“产业平台化输出”的3.0阶段。京东科技经过对自身实践过的供应链金融科技全方位产品能力的充分解耦、积木化拼装,打造综合型一体化的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已形成“数智供应链+供应链金融”的“双链联动”特色模式,面向地方政府平台、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输出,助力核心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以及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高效便捷获得融资服务。




报告发布研讨会上,周李军透露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在2023年已启动“135战略路径”——打造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的1个核心,秉承“坚持产品为王、强化全链路运营服务、提升服务体验”的3大经营理念,重点围绕制造业、消费品、能源化工、交通物流、ICT的5大行业。




《报告》认为,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依托“双链联动”模式,不仅利用技术实现了对活动效率的优化,更以商业模式视角针对现有模式的痛点,利用技术+金融手段设计新的模式予以解决,最终在成本、效率和体验三个维度为产业链上下游带来了更好的体验。


来源:央广网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央广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专访|众企安链余俊:助力产融链接,圈地下游场景,未来坚守“服务+链接”
下一篇: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发布“135战略路径” 重点聚焦五大行业
  • 央广网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
    万联网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是由万联网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一众业内专家大咖共同编撰的,重点分享了15位业内专家对供应链服务业态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并整合了9大特色标杆案例,对供应链从业者极具指导价值。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
    蔡宇江
    国内首份以物联网+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的行业报告。将于2020年9月17日《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重磅发布。
    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2014年青岛港事件后,国内的大宗商品仓储融资进入一个低谷的状态,银行谈“钢”色变,全线退出这一市场。时过境迁,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存货融资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法律和行业规范也逐步完善,面对巨大的市场刚需,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科技型企业联合前瞻性的银行又开始创新并开展存货融资业务,整个业内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继应收账款票据化之后,仓单数字化、生态化又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另一大趋势。
    顺应趋势,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携手对当前国内的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实践情况、标杆案例等进行梳理,率先在业内推出本白皮书,希望为业内同仁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健康、加速发展。 在此特别感谢上海大学储雪俭教授、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张春艳女士的专业指导。同时,对为本白皮书提供案例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有限,本白皮书无法为大家呈现业内所有的案例、经验、方法!万联网将继续秉承助力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持续为中国供应链金融提供多元化的智慧服务,为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不懈努力!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
    2020年9月11日
    了解更多>
  • 供应链金融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经典作品——《供应链金融》全新修订!《供应链金融》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物华图书奖一等奖荣誉,目前该书经典再版,已登陆各大电商平台,是供应链金融业内人士不容错过的精品读物!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