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票据业务创新模式“银票通”正式上线

简单汇 , 简单汇 , 2023-05-25 , 浏览:14714

近日,简单汇“银票通”产品上线,即在供应链票据平台上,客户可以签发银行承兑的商业汇票。“银票通”(即供应链银行承兑汇票)的诞生,对应收账款票据化和票据市场发展有非常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目前,简单汇已经完成了与浙商银行和日照银行的业务试运行,同步密切对接各大银行流程中,产品进入全面推广阶段。“银票通”产品在供应链平台和合作银行的紧密配合下,业务流程不断优化,用户体验持续提升,其在票据数字化管理、定制化功能方面的优势获得了用户的认可,有效支撑了业务覆盖面和规模的稳定增长,也推动了票据市场创新和供应链票据发展。

什么是“银票通”?

“银票通”即供应链银行承兑汇票,是指企业在票交所准入的供应链平台上,签发的承兑人为其指定的任意商业银行的商业汇票。

与新一代电票的普通银票有什么区别?

相同点:

1、都是在新一代电票系统运行的银行承兑汇票;

2、都可以等分化(可拆分)流转和贴现;

3、开票、背书、贴现、转贴和再贴等各个交易环节的业务管理要求一致。

差异点:

1、签发系统不同:普通银票需要企业在承兑行网银或网点柜台提交相关资料和办理承兑申请;而供应链银票支持企业在供应链平台向其指定的任意合作银行发起票据承兑申请,大幅降低了企业银票的管理和操作成本;

2、可视化与流程管理不同:普通银票签发后,开票人和承兑行难以开展票据流程管理,并且随着新一代票据等分化使用后,可视化管理难度进一步提升;供应链银票由于系统设计带来的便利,整个票据流转轨迹可视,可追溯,开票人/承兑行在提前授权下能够实时追踪票据存续情况,进而统筹信息和资源;

3、融资便利性不同:普票一般需要持票人自行向合作银行询价和匹配额度,存在一定的操作成本和信息不对称;供应链银票能够在供应链平台上获取银行融资信息和业务要求,直接发起贴现申请,信息透明且操作便捷。

“银票通”的好处有哪些呢?

结合上述,对企业来说,“银票通”数字化管理和差异化功能方面的优势,能够很好地解决应收、应付票据管理上,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多个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难题,通过一套全流程企业票据数字化管理系统,帮助企业统筹票据相关资源,方便商业银行组织金融服务,实现票据资产与资金的高效对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银行运营成本。例如企业在供应链平台签发管理自身合作的多个银行承兑的票据后,以实时地对签发票据的线上化、数字化管理为基础,整合优质金融资源定向推送给所支持的链属企业,能够很好地降低供应链整体成本,进而有助于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银票通”产品诞生后,我们观察到很多企业,尤其是传统的大型用票企业兴趣浓厚,不时有客户来咨询产品情况、业务流程和机构对接情况。其中,部分客户结合授信行的情况,提出了以“银票通”对接合作行资源的计划和目标,通过数字化管理和定制化功能统筹自身产业链的银票管理,成为供应链资源管理的重要支撑,提升调配内部金融资源的效率,降低全链条的财务管理费用。企业现实的管理需求,与“银票通”产品特点高度匹配,因此目前我们已经与多家银行启动了流程和系统对接,进一步推动资料审核线上化和智能化、电子签章和智能合约等功能优化,提高操作便捷度和管理数字化,同时丰富和完善票据融资信息的智能推送和匹配机制,满足企业差异化的管理需求和产业特点。

对于银行来说,他们为什么愿意做“银票通”呢?一方面,“银票通”能够帮助银行很好地嵌入到产业支付场景,在线获取交易信息和业务数据;另一方面,结合行内线上化的票据相关信贷产品系统和普惠政策,能够更经济地批量获得优质链属小微企业客户,快速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规模和提升小微金融资产质量。

“银票通”推出以后,引起了各个市场参与机构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能够帮助企业和机构实现线上动态统筹管理应付票据资源的优势,得到了普遍认可。“银票通”为票据嵌入实体产业链、供应链普惠金融注入了新动能,也为供应链票据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的应用空间。

接下来,简单汇将进一步推动“银票通”资料审核线上化和智能化、电子签章和智能合约等功能优化,提高操作便捷度和管理数字化,同时丰富和完善票据融资信息的智能推送和匹配机制,满足企业差异化的管理需求和产业特点。力争让企业通过数字化管理和定制化功能统筹自身产业链的银票管理,让“银票通”成为供应链资源管理的重要支撑,提升调配内部金融资源的效率,降低全链条的财务管理费用。

来源:简单汇

info.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简单汇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推动产业数字化,数据产业化,众陶联数据资产市场化取得里程碑成果
下一篇:蓝擎·凌高端微卡正式发布 售价5.85万-8.5万
  • 简单汇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
    万联网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是由万联网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一众业内专家大咖共同编撰的,重点分享了15位业内专家对供应链服务业态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并整合了9大特色标杆案例,对供应链从业者极具指导价值。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
    蔡宇江
    国内首份以物联网+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的行业报告。将于2020年9月17日《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重磅发布。
    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2014年青岛港事件后,国内的大宗商品仓储融资进入一个低谷的状态,银行谈“钢”色变,全线退出这一市场。时过境迁,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存货融资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法律和行业规范也逐步完善,面对巨大的市场刚需,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科技型企业联合前瞻性的银行又开始创新并开展存货融资业务,整个业内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继应收账款票据化之后,仓单数字化、生态化又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另一大趋势。
    顺应趋势,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携手对当前国内的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实践情况、标杆案例等进行梳理,率先在业内推出本白皮书,希望为业内同仁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健康、加速发展。 在此特别感谢上海大学储雪俭教授、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张春艳女士的专业指导。同时,对为本白皮书提供案例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有限,本白皮书无法为大家呈现业内所有的案例、经验、方法!万联网将继续秉承助力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持续为中国供应链金融提供多元化的智慧服务,为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不懈努力!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
    2020年9月11日
    了解更多>
  • 供应链金融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经典作品——《供应链金融》全新修订!《供应链金融》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物华图书奖一等奖荣誉,目前该书经典再版,已登陆各大电商平台,是供应链金融业内人士不容错过的精品读物!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