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数据要素价值加速释放,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破万亿

万联网 , 毛莉 , 2023-10-25 , 浏览:4547

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提速。据央视新闻消息,10月25日上午,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局长刘烈宏、副局长沈竹林

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部署组建国家数据局。据万联网了解,筹备阶段的国家数据局的架构按照综合、数据要素、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和公共数据等工作划分为五个组。

目前,国家数据局的管理人员陆续到位。此前,国家数据局已有两位领导正式亮相,分别为局长刘烈宏、副局长沈竹林。

2023年7月28日,国务院任命刘烈宏为国家数据局局长,他同时担任了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一职。公开资料显示,刘烈宏出生于1968年10月,四川成都人,曾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联通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等职。他是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

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数字经济高级别论坛上,刘烈宏接受央视独家专访时表示,“促进融合发展”将是下一步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的重点之一。他说,深化数字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数字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力度,协同推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让更多国家通过发展数字经济实现产业升级、释放发展动能。

10月11日,人社部网站发布消息,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其中,任命沈竹林为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曾任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巡视员、高技术司副司长、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等职。

另据近日公布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招考简章》,多个岗位涉及国家数据局,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从事数据治理和发展政策研究,参与数据领域、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参与数据基础制度和政策研究,参与数据相关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活动等;从事数据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推进;参与研究拟定数字经济有关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等。

设立国家数据局,是中国顺应数字经济的特别之举,有助于发展数字经济,抓住全球新一代科技发展浪潮。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张克此前撰文表示,组建国家数据局有利于解决数据行政管理职责多头管理、交叉分散问题,更好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

数据要素市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近年来,我国在不断完善数据要素市场的顶层设计,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即《数据二十条》),构建了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四项制度。其中,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框架,是最值得关注的创新点。

今年8月,财政部公开《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明年1月1日起施行,数据资产入表等相关政策正式走上台前。

各地也发布了相关政策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7月初,北京印发《关于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到2030年,北京市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2000亿元。首先聚焦的就是“率先落实数据产权和收益分配制度”。

7月21日,广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在官网对《广州市数据条例(征求意见稿)》进行公开征求意见;该《条例》围绕数据权益保护展开,创新数据产权观念,淡化所有权、突出使用权,并鼓励企业将数据资源纳入企业财务报表。

率先成立数据交易所的上海,10月19日公布了《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下称《行动方案》),将重点领域进一步拓展为“新网络、新算力、新数据、新设施、新终端”五个方面,其中,在建设数智融合的高质量数据基础设施方面,提出率先创建国家级数据交易平台。该《行动方案》在“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工程”中提出,要“支持创建国家级数据交易所,加快完善数据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统一可互联的场内交易根架构,开发新一代数据交易平台,开展数据资产化路径探索。试点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工作。”记者从上海数据交易所了解到,今年以来,上海数据交易所数据交易额不断攀升,8月单月交易额超1亿元。

另外,北京、上海、长沙、广州数十余地区陆续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目前上海、福建、河南、湖北、武汉、南京、成都等 10 多个省市已成立国资背景的数据集团。

数据要素市场规模2030年有望破万亿

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数据同时也具有无形性、非消耗性等特点,可以接近零成本无限复制,对传统产权、流通、分配、治理等制度提出新挑战。

中央、地方政策齐发力,数据要素产业有望步入快速发展期,目前数据资产创新应用已在提速。

此前有媒报道,浙江 14 家数据企业已实现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9700 万元;8 月 30 日,青岛华通智能、青岛北岸控股、翼方健数进行了全国首例数据资产作价入股签约仪式;7 月 5 日,杭州高新金投发行全国首单包含数据知识产权的证券化产品。

根据国家工信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测算数据,2021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815亿元,预计“十四五”期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将超过25%,整体将进入群体性突破的快速发展阶段,我国数据要素流通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元规模,是一个巨大蓝海。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主任卢延纯表示,据初步测算,全国企业数据要素支出规模约3.3万亿元。如果考虑数据资产评估、质押、融资等衍生市场,整体规模可能超过30万亿元。

中信证券也表示,预计数据要素市场规模有望在2025年迈向2000亿元新台阶,在2030年突破万亿元。中信证券预计,随着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加速推进,将会推动公共数据运营平台的国资云及相关建设以及公共数据产品开发扩容。继金融数据后,能源、医疗等行业数据有望成为数据交易新的重要组成。

来源:央视新闻、第一财经等,万联网综合

INFO.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创历史新高!2023年票据市场业务总量突破200万亿元大关
下一篇:浙江发布全国首个省级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
  • 毛莉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
    万联网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是由万联网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一众业内专家大咖共同编撰的,重点分享了15位业内专家对供应链服务业态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并整合了9大特色标杆案例,对供应链从业者极具指导价值。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
    蔡宇江
    国内首份以物联网+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的行业报告。将于2020年9月17日《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重磅发布。
    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2014年青岛港事件后,国内的大宗商品仓储融资进入一个低谷的状态,银行谈“钢”色变,全线退出这一市场。时过境迁,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存货融资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法律和行业规范也逐步完善,面对巨大的市场刚需,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科技型企业联合前瞻性的银行又开始创新并开展存货融资业务,整个业内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继应收账款票据化之后,仓单数字化、生态化又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另一大趋势。
    顺应趋势,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携手对当前国内的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实践情况、标杆案例等进行梳理,率先在业内推出本白皮书,希望为业内同仁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健康、加速发展。 在此特别感谢上海大学储雪俭教授、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张春艳女士的专业指导。同时,对为本白皮书提供案例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有限,本白皮书无法为大家呈现业内所有的案例、经验、方法!万联网将继续秉承助力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持续为中国供应链金融提供多元化的智慧服务,为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不懈努力!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
    2020年9月11日
    了解更多>
  • 供应链金融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经典作品——《供应链金融》全新修订!《供应链金融》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物华图书奖一等奖荣誉,目前该书经典再版,已登陆各大电商平台,是供应链金融业内人士不容错过的精品读物!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