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遇见“数据”:一场正在重塑产融生态的化学反应

万联网 , 毛莉 , 2025-03-25 , 浏览:785

在数字经济时代,"AI+数据"正在重构产业与金融的底层逻辑,催生出一场静默但深刻的产融革命。以DeepSeek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则凭借其低成本、高性能与高开放度的特性,正成为这场变革的核心引擎。

数据要素重构区域经济

当前,区域经济正在经历从"土地财政"到"数据财政"的范式转移。这种转型绝非简单的财源替代,而是涉及经济基础、治理体系、技术范式的系统性变革。地方政府需要构建包含数据资产评估、资产管理和资产运营的全周期能力体系,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中把握先机,实现从"土地依赖"到"数字赋能"的动能转换。

2024年以来,国家层面相继出台《"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政策,旨在激发产业创新活力,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激活"沉睡数据"价值。各地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浙江、上海、广东等十余个省市通过完善数据法律制度、创新公共数据授权机制、建设数据交易市场等举措,在数据资产化路径探索中取得积极成效。特别是在授权运营方式、数据定价机制和安全监管体系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NDI)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以深圳前海构建的产业数据枢纽为例,其汇聚辖区12万家企业的工商、税务、用电等300余项数据指标,形成日均处理2.3亿条数据的实时分析能力。该数据枢纽通过构建企业全景画像模型,该枢纽已支撑产业政策制定、金融风控预警等八大应用场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

产业金融进入数字孪生时代

当前数字化时代,数字孪生技术正从工业制造领域加速渗透至产业金融,推动金融服务全链条的数字化重构。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产业金融的"数字孪生时代"已悄然开启,其核心在于通过虚拟映射实现金融活动与产业场景的无缝对接,重塑风险控制与价值创造的底层逻辑。

数字孪生的本质是构建物理世界的“数字镜像”,而其在金融领域的延伸则体现为对产业全生命周期的动态模拟。例如,银行可通过数字孪生平台实时追踪企业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供应链物流数据甚至市场波动趋势,从而精准评估信贷风险并优化融资方案。

在产业金融中,数字孪生的应用场景已从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扩展至更复杂的生态体系。例如,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与工业互联网、5G等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了集装箱作业的智能决策和系统管理,创造出集装箱作业效率60.18自然箱/小时的全球纪录,较国外同类码头提升50%以上,为全球港口智能化提供了"中国方案"。

重庆搭建的“跨境易融”数字金融服务平台也展现了数据赋能的新可能。该平台通过整合政务、商业、金融数据的集成和多跨协同工作机制,运用隐私计算技术构建企业信用画像,基于企业历史贸易、物流、金融等信息,以及“主体信用+单证增信”的授信逻辑,推出了专属金融产品,有效破解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难题。这种数据驱动的服务模式,实现了贸易金融服务的一体化、系统化、闭环化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此外,在风险管理维度,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的"数据-模型-决策"闭环,也推动了风控模式从静态评估向动态监测转型。供应链金融中,虚拟仿真可预判物流中断风险并触发智能合约调整授信;反欺诈领域,AI驱动的数字孪生系统能实时识别异常交易模式。这种"全真场景"风控模式,显著降低了传统金融的信息不对称风险。

AI重塑产业金融生态

随着DeepSeek等大模型的崛起,AI正在引发产业金融领域的系统性变革,以数据智能为核心驱动力,重塑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例如;在信贷评估环节,机器学习模型通过整合工商、税务、物流等产业数据,可构建起多维度的企业信用画像,使中小微企业贷款审批通过率提升,同时将风险识别准确度提高。在反欺诈领域,AI驱动的数字孪生系统能实时识别异常交易模式。

与此同时,产业金融服务的时空边界也被彻底打破,智能合约技术使供应链金融处理时间从几天压缩至几分钟。更值得关注的是,AI驱动下的产融结合正从资金融通向产业赋能进化,通过物联网设备采集的实时生产数据,金融机构可为制造企业提供动态授信、库存优化等增值服务,形成"金融-产业"双向价值闭环。

今年以来,多家头部供应链及供应链金融科技企业已经率先通过接入DeepSeek,实现业务流程的颠覆性革新,包括从合同审核到风控决策,从资金匹配到反欺诈等全链路效率提升显著,供应链金融行业呈现加速向“AI+数据信用”转型的趋势。未来数字经济新范式:"AI+数据"

"AI+数据"驱动的产融创新,正通过技术深度融合推动效率革命与服务升级。当前AI在产融领域的价值已初步显现:制造业通过AI实现工程效率提升50%以上,金融业则借助AI优化高频交易、智能客服等场景。随着推理能力突破和合成数据技术成熟,未来将加速形成"产业-金融"协同网络。

值得关注的是,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入应用仍面临数据安全、行业标准等挑战。而构建跨机构、跨产业的数字生态系统,推动技术接口与模型兼容的标准化进程,将成为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但无论如何,这场由AI与数据引发的化学反应,正在重塑产融生态的每一个分子结构,其最终指向的,将是一个更高效、更智能、更具韧性的数字经济新范式。

当供应链长出AI大脑,2025年产业金融裂变时刻,供应链金融应该怎么做?“AI+数据”如何驱动产融创新?针对这些疑惑,万联网将于2025年3月27日在深圳举办第十二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并会专设“AI+数据”驱动下的产融创新分论坛。届时,分论坛嘉宾将围绕AI+供应链金融、产业数字金融、场景金融、应收账款标准化、AI+产业互联网、区域公共数据、数据信用风险管理等细分话题展开详细分享。

欢迎大家来线下交流、碰撞,共谋2025,共谋十五五发展,以进促稳!想要参会的朋友,记得联系客服李女士:19168536275哦~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中国供应链服务及产融调查报告(2025)》正式发布:数智化、绿色化、全球化驱动供应链深度变革
下一篇:数字山东 供票高地:聚焦供应链票据生态示范市创建工作推进会,助力数字山东建设 商城数科供票挑大梁
  • 毛莉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
    万联网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是由万联网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一众业内专家大咖共同编撰的,重点分享了15位业内专家对供应链服务业态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并整合了9大特色标杆案例,对供应链从业者极具指导价值。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
    蔡宇江
    国内首份以物联网+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的行业报告。将于2020年9月17日《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重磅发布。
    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2014年青岛港事件后,国内的大宗商品仓储融资进入一个低谷的状态,银行谈“钢”色变,全线退出这一市场。时过境迁,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存货融资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法律和行业规范也逐步完善,面对巨大的市场刚需,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科技型企业联合前瞻性的银行又开始创新并开展存货融资业务,整个业内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继应收账款票据化之后,仓单数字化、生态化又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另一大趋势。
    顺应趋势,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携手对当前国内的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实践情况、标杆案例等进行梳理,率先在业内推出本白皮书,希望为业内同仁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健康、加速发展。 在此特别感谢上海大学储雪俭教授、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张春艳女士的专业指导。同时,对为本白皮书提供案例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有限,本白皮书无法为大家呈现业内所有的案例、经验、方法!万联网将继续秉承助力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持续为中国供应链金融提供多元化的智慧服务,为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不懈努力!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
    2020年9月11日
    了解更多>
  • 供应链金融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经典作品——《供应链金融》全新修订!《供应链金融》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物华图书奖一等奖荣誉,目前该书经典再版,已登陆各大电商平台,是供应链金融业内人士不容错过的精品读物!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