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8000亿!多家银行积极布局 新一轮“票据革命”已开启?

郝亚娟 张荣旺 , 中国经营报 , 2025-01-30 , 浏览:825

记者注意到,银行在供应链票据方面动作不断。

2024年底,上海票据交易所副总裁孔燕出席2024青岛财富论坛时宣布,截至目前共有32家供应链平台获准接入上海票据交易所,供应链票据累计服务企业近4万家,业务总量超过8000亿元

据了解,供应链票据与供应链金融高度契合,能够为产业链提供更加高效的金融支持。不过,各银行对其态度却不尽相同,有的“积极拥抱”,有的选择“谨慎观望”。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研究员毛强华表示,供应链票据可能重塑银行在产业链中的角色,银行需要跳出传统思维模式,主动拥抱数字经济和产业链金融的机遇,否则银行有可能退居为单纯的资金提供方。

融资成本低、风险可控

2024年年末,山东通汇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发行2024年度第一期鲁高速—路桥集团供应链票据定向资产支持商业票据,是全国首单直接模式供应链票据 资产证券化 产品。该产品发行金额3200万元,票面利率2.05%。

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执行院长肖小和指出,供应链票据是票据领域的一片蓝海,通过 供应链平台, 商业银行可以为供应链内企业提供供应链票据的支付与融资服务,增强链内上下游企业的关联,将原本汇聚在核心企业身上的金融资源延展推送,改善链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便利链内相关上下游企业支付与融资,促进相关产业的供应链运转顺畅,进而推动产业发展,助力商业信用发展。

记者采访了解到,供应链票据平台推出后,除银行网银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供应链金融平台发起各类供应链票据业务,进一步方便了企业对票据的使用。

孔燕指出,供应链票据发展呈现三方面特征:一是助力商业信用发展,供应链票据中商票签发量占比约为95%,远高于普通票据中商票约为10%的签发占比;二是风险可控,票据逾期率较低,供应链票据的商票逾期率远低于普通票据的商票逾期率;三是普惠特征显著,2020年至2023年间中小微用票企业家数占比从65%增长到92%,小微企业用票金额占比从43%增长到73%。

因此,供应链票据逐渐成为银行深化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重要抓手。 “鉴于供应链票据在其签发、流转的场景化,在用票环节嵌入了物流、商流等信息,银行对实体企业判定和真实交易关系判定的识别也更加清晰,银行可取消线下客户重复提交交易背景和财务报表资料等问题,缩短业务办理时间,提升贴现放款效率。 ”

在政策面,2024年11月,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了《上海票据交易所供应链票据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操作指引》;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了《关于开展供应链票据资产证券化创新试点的通知》,联合上海票据交易所创新推动供应链票据资产证券化试点。

肖小和指出,供应链票据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 一是中小企业可以依托供应链票据平台签发或签收供应链票据,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且供应链票据扩充了办理渠道,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商业银行接入供应链票据平台,也可通过供应链平台接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多选择; 二是供应链票据具备供应链金融的特点,可将产业链核心企业信用层层传至链内企业,链内中小企业可分享核心企业信用,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及优惠价格。

商业银行如何参与?

“与普通贷款、债券等金融工具相比,供应链票据围绕企业之间的真实交易,将支付结算、融资、现金管理等金融服务嵌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各类场景,让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活动更加贴近、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和吻合度更高。 供应链票据将票据嵌入供应链场景,从源头上促进应收账款票据化,有利于发挥票据在供应链金融中的比较优势。 ”普兰金服副总裁周海滨说。

与此同时,供应链助力地方政府构建供应链票据生态。周海滨分析,供应链票据通过金融科技手段,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从政策层面呼应供应链金融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趋势,具备供应链金融的科技特征和创新特征,有利于地方深化金融改革;同时,供应链票据构建了综合金融服务生态,引入银行、证券公司、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为供应链票据平台内的企业提供了多元化融资渠道,对于提升当地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和政府号召力具有积极作用,也有利于地方招商引资工作的推进。

需要注意的是,银行对供应链票据态度不一,一些银行“积极拥抱”供应链票据,也有部分银行选择“谨慎观望”。

对此,毛强华分析,2024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完成了新一代票据系统的建设,替代了运行15年的旧系统ECDS。新一代票据系统引入了供应链票据,银行在适应新系统时需要克服制度调整和技术对接的难题。

肖小和建议,政策制度上要继续加大对供应链票据的支持力度,包括积极试点供应链票据有限追索措施的落地;对供应链票据服务中小微企业相关部门列入KPI考核,包括商业银行加大供应链票据贴现与央行加大再贴现新措施等。同时,参与主体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与实施,比如有效调动供应链票据承兑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供应链票据资产证券化后的基金及基金指数的创新研究,包括供应链票据产品、模式、流转等方面的风险防范措施推出等。

展望未来,毛强华指出,供应链票据作为数字经济背景下的重要金融创新,既面临制度与技术的挑战,也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能够抓住产业金融与数字化转型机遇的银行,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郝亚娟 张荣旺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郝亚娟 张荣旺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不出海就出局!2025中国企业家怎么加速开拓国际化市场,顺利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下一篇:祥龙辞岁 灵蛇纳福 | 万联网祝大家新春快乐、蛇来运转!
  • 中国经营报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
    蔡宇江
    国内首份以物联网+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的行业报告。将于2020年9月17日《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重磅发布。
    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2014年青岛港事件后,国内的大宗商品仓储融资进入一个低谷的状态,银行谈“钢”色变,全线退出这一市场。时过境迁,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存货融资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法律和行业规范也逐步完善,面对巨大的市场刚需,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科技型企业联合前瞻性的银行又开始创新并开展存货融资业务,整个业内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继应收账款票据化之后,仓单数字化、生态化又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另一大趋势。
    顺应趋势,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携手对当前国内的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实践情况、标杆案例等进行梳理,率先在业内推出本白皮书,希望为业内同仁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健康、加速发展。 在此特别感谢上海大学储雪俭教授、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张春艳女士的专业指导。同时,对为本白皮书提供案例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有限,本白皮书无法为大家呈现业内所有的案例、经验、方法!万联网将继续秉承助力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持续为中国供应链金融提供多元化的智慧服务,为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不懈努力!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
    2020年9月11日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供应链金融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经典作品——《供应链金融》全新修订!《供应链金融》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物华图书奖一等奖荣誉,目前该书经典再版,已登陆各大电商平台,是供应链金融业内人士不容错过的精品读物!
    了解更多>
  • 中国物流金融创新实践白皮书(2019)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系统阐述了物流金融发展的态势和趋势、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和金融科技在物流金融中的应用。通过16个优秀企业案例介绍了金融科技企业、互联网+物流平台企业、第三方物流公司、供应链管理公司和银行等不同行业“物流金融”的创新做法。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