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张“有限追索供应链票据”成功签发!供应链票据市场迈入风险精准管控与高效融资并重新阶段

万联网 , 产互与供金智库 , 2025-05-23 , 浏览:88

近日(5月16日),海尔鑫海汇数科平台通过平台某非关联小微科创企业客户,完成了全国首张服务小微、服务科创的有限追索供应链票据的签发,“有限追索供应链票据”的上线标志着中国供应链票据市场迈入风险精准管控与高效融资并重的新阶段。

供应链票据“有限追索”服务试点启动

2025年5月,上海票据交易所正式启动供应链票据“有限追索”服务试点,有限追索为解决传统票据“无限追索”导致的信用风险扩散难题,使持票人仅能向票据的特定责任方行使追索权。为保障有限追索服务的规范化运行,上海票交所于5月15日同步发布《上海票据交易所有限追索服务操作指引》(下称《指引》),明确业务定义、操作流程及风险管理框架,标志着票据基础制度的重大革新。

01、核心政策要点

定义与范围

有限追索服务允许票据当事人自愿约定追索权范围,持票人仅保留对承兑人及其保证人的追索权,且需签署不可撤销承诺书。

适用票据类型包括电子银行承兑汇票、财务公司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原有票据业务规则(如背书、贴现等)保持不变。

白名单管理

实施严格的白名单准入机制,仅纳入符合资质的票据当事人,需签署《承诺书》加入,退出后不可新增相关业务。

票交所每日向参与者同步白名单更新,确保信息透明与实时风控。

风险隔离与多方协议

票据标注“约定仅向承兑人及其保证人追索”后,持票人对其他前手的追索行为将被系统自动拦截。

约定内容需经多方协议生效,票交所在清算、结算等环节提供技术保障,确保合规性。

02、政策与创新协同:重塑供应链票据生态

此次有限追索服务的推出与《指引》的发布,形成“技术+政策”双轮驱动:

对中小企业

风险隔离机制降低融资门槛,缓解“不敢接票、不敢流转”困境,尤其利好科创型小微企业;

对金融机构

白名单管理与智能风控结合,提升票据业务安全性,推动供应链金融普惠化;

对市场

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全流程可追溯,增强票据信用,为后续数字人民币、绿色票据等创新奠定基础。

上海票交所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推动有限追索服务与应收账款融资、跨境贸易等场景深度融合,加速构建“风险可控、融资高效”的供应链金融新生态。

首家试点,领跑行业

作为上海票据交易所首家直连的集体所有制产业供应链平台,鑫海汇数科自2023年起持续引领票据数字化创新。此次在人民银行青岛分行与上海票交所的指导下,其凭借区块链技术筑牢信用根基,以AI智能算法驱动全流程风控,率先构建了供应链票据全线上化服务生态及合规追索权管理框架。在票交所发布试点通知仅一周后,鑫海汇数科于5月7日通过技术联调验收,成为全国首家上线有限追索功能的供应链平台


图片来源:鑫海汇数科

鑫海汇数科平台通过完成供票有限追索能力上线,使企业签发供应链票据时,可通过线上协议签署及确认,约定仅保留对承兑人及其保证人的追索权,彻底阻断风险向供应链上游传导,助力中小企业轻装上阵。

依托有限追索机制,企业贴现将不再受制于多重追索压力。鑫海汇数科平台通过智能风控模型与各合作金融机构总行系统直连,实现总对总、全线上、全数据直连,从而实现付票需求精准匹配、用票资金秒级到账,服务覆盖全国,全国各区域及偏远地区均可实现全线上操作,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风险隔离特性让企业专注经营,无需担忧票据链式风险传导,真正实现“轻资产、高效率”的融资闭环。

一创新直击传统票据“无限追索”痛点:通过线上协议约定持票人仅可向承兑人及其保证人追索,彻底阻断风险向供应链上游传导,解决了中小企业因链式追索导致的信用风险扩散难题同时,平台与金融机构总行系统直连,实现融资需求秒级匹配、资金实时到账,覆盖全国偏远地区,显著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助力中小微企业“轻资产、高效率”运营。

鑫海汇数科表示,未来平台将以技术标准共建与场景生态深化为核心,在监管机构的指导下,联合金融机构总部、地方政府园区及核心链主企业,推动有限追索票据规模化应用:通过区块链跨链互通提升资产流动性,迭代智能风控模型强化信用穿透能力,并拓展至低碳、绿色、专精特新及高端制造等领域,推动有限追索机制成为供应链金融的“基础设施”,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上海票交所、鑫海汇数科、供票盈等

info.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重磅政策大礼包来袭!八部门联手放大招,23条硬核举措为小微企业"输血供氧",破解融资困局
下一篇:黄奇帆: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形成的产业链集群被互联网全部“包邮”,以产业互联网为背景的金融科技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基础
  • 产互与供金智库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
    万联网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是由万联网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一众业内专家大咖共同编撰的,重点分享了15位业内专家对供应链服务业态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并整合了9大特色标杆案例,对供应链从业者极具指导价值。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
    蔡宇江
    国内首份以物联网+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的行业报告。将于2020年9月17日《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重磅发布。
    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2014年青岛港事件后,国内的大宗商品仓储融资进入一个低谷的状态,银行谈“钢”色变,全线退出这一市场。时过境迁,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存货融资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法律和行业规范也逐步完善,面对巨大的市场刚需,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科技型企业联合前瞻性的银行又开始创新并开展存货融资业务,整个业内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继应收账款票据化之后,仓单数字化、生态化又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另一大趋势。
    顺应趋势,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携手对当前国内的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实践情况、标杆案例等进行梳理,率先在业内推出本白皮书,希望为业内同仁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健康、加速发展。 在此特别感谢上海大学储雪俭教授、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张春艳女士的专业指导。同时,对为本白皮书提供案例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有限,本白皮书无法为大家呈现业内所有的案例、经验、方法!万联网将继续秉承助力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持续为中国供应链金融提供多元化的智慧服务,为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不懈努力!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
    2020年9月11日
    了解更多>
  • 供应链金融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经典作品——《供应链金融》全新修订!《供应链金融》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物华图书奖一等奖荣誉,目前该书经典再版,已登陆各大电商平台,是供应链金融业内人士不容错过的精品读物!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