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吨煤炭瞬间蒸发?一钢厂质检员伙同供应商,对焦炭&煤炭的含水量指标动手脚,致企业损失数千万

万联网 , donna , 2025-05-21 , 浏览:254

2025年5月14日,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了一桩江苏常熟钢企涉及煤炭质检造假的腐败大案。

时间回到2024年6月,“检验科一个叫冷某的,据说很猖狂,在外面说一年搞个一两百万,每天夜总会里纸醉金迷,好像是做化验这一块的”。

在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早晨,某江苏常熟钢企的法务部门人员,突然收到了这样的一条匿名举报短信。

由此,也就揭开了一起非常隐蔽的煤炭质检造假案。

该钢企的质检员冷某及其团伙,与供应商勾结,通过取样时规避高含水量区域、制样时挑选干燥样品或混入铁块/螺丝等手段,人为降低焦炭、煤炭含水量的检测值,使企业以更高价格采购原料,单船损失超万元。

经查,冷某等质检人员(含取样、制样组及组长)收取供应商现金贿赂近300万元,导致高炉因原料配比失衡产量骤降(从日均1万吨降至五六千吨),致使龙腾特钢集团在两年间损失超千万。

据钢企的法务人员说,这条举报短信之所以引起了他们的重视,是因为在同一时期,炼铁高炉的产量确实出了些问题。据介绍,该钢铁集团是一家特种钢公司,从高炉炼铁炼钢开始,再到金属深加工产品,是全产业链的。当时高炉生产不稳定,而正常的情况下,每天高炉铁水产出会在1万吨左右,那段时间不稳定的情况下,每天只有五六千吨。而在收到这条举报短信之前,集团一直以为是炼铁的工艺或设备出现了问题,技术人员对此曾进行了反复地检查和检测,但最终没有解决高炉产量不稳定的问题。

但万万没想到,对于炼铁高炉产量不稳定的疑惑,竟是以这种形式被解开。

最终,在2025年4月,涉案的冷某等3人因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判10个月至2年8个月有期徒刑,供应商也因行贿而获刑,被没收180余万元赃款。而集团也通过协商向供应商成功追回3000余万元损失。

而这起腐败大案也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企业管理层在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的漏洞与短板,应给整个钢铁及煤炭供应链行业敲响警钟。

从行业分析师的视角来看,这起事件绝非偶然。

质检环节作为把控原材料质量的关键防线,在该钢企内部,却形同虚设。冷某能够长期肆意操控检测数据,背后暴露出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严重失灵。

正常情况下,质检部门应独立运作,且其检测流程、数据记录与审核等环节应受到多层级严格监管。然而,在该钢企,冷某不仅未受到有效监督,反而能通过篡改含水量等关键指标谋取私利,这说明企业内部在岗位制衡、定期审计以及数据真实性核查等方面存在巨大空白。

进一步深挖,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文化的缺失也是重要诱因。当企业规模不断扩张,业务链条日益复杂,若未将全员风控的理念深植于企业文化中,员工尤其是关键岗位人员极易被利益驱使,逾越道德与法律红线。就像上述集团的管理层,可能过于注重短期的生产指标与成本控制,而忽视了对员工的合规培训与价值观塑造,使得冷某等不法分子在利益诱惑下铤而走险。

从行业层面来看,钢铁行业竞争激烈,原材料质量直接关联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此类质检腐败事件若不能得到有力遏制与反思,将对整个行业生态造成严重破坏。上游煤炭供应商供应的优质煤炭可能因虚假质检报告而未被准确识别与合理利用,下游产品也会因高炉产量波动与质量不稳定而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最终会扰乱产业链协同发展节奏。

对于该钢铁集团而言,当务之急是彻底肃清腐败,重建内部风险管理体系。从完善质检流程的双人监督、定期轮岗制度,到建立数据异常预警机制,利用大数据分析比对历史与实时质检数据,及时发现潜在造假行为;同时,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频率,确保各个关键业务环节都能在监督下规范运行。

而对同处钢铁及煤炭产业链的其他企业来说,这也是一记沉重的警钟。无论企业规模大小、行业地位高低,建立健全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都是防范类似腐败大案的基石。

该案件绝非偶然,而是传统制造业“重规模扩张、轻风控建设”痼疾的集中爆发。当企业年采购额动辄数十亿元时,质检环节1%-2%的造假即可导致巨额损失。

此案也在警示行业:再先进的生产线,也可能被最原始的腐败击穿。未来,能否在“人与机器”“制度与文化”之间构建无缝衔接的风险防火墙,将决定钢铁与煤炭产业链企业能否在转型升级中行稳致远。

市场上不少国企供应链公司、物流服务公司、金融机构认为,一方面,相对于钢铁、建材等其他大宗行业来说,煤炭回款周期较短,资金安全性更好把控。另一方面,煤炭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物资,行情虽有周期,但依旧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开展煤炭供应链业务非常符合国企的主责和功能定位,因此不少国企纷纷加大了煤炭业务布局。

但煤炭业务并没想象中“一买一卖”那么简单,尤其下行期带来的高风险,红海竞争造成利润极薄,想要存活必须精细化经营,从每一分钱、每一斤煤中找业绩。而煤炭业务非标性又很高,包括产品、单据、流程都非标,不同地区、不同公司标准也不一样,精细化经营挑战可不小,加之必须守好合规底线,不少国企对煤炭市场是既想进入又不敢进入的态度

在此背景下,万联网联合4位实战专家导师,从2024年6月份开始不断迭代,形成了煤炭供应链专题培训,如今将举办至第五期,于2025年6月12-13日武汉开启,跟着4位专家老师,学习下行期煤炭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应收/存货/预付场景下煤炭业务流程与具体风险防控、不同资源禀赋公司切入煤炭市场的打法、煤炭全流程涉及的公路、铁路、仓储、洗煤厂等物流运营实务、煤炭贸易合规与风控细节、行业龙头的发展策略等内容。

同时,现场跟数家矿方、央国企供应链公司、贸易商、网络货运平台、物流服务商、银行、信托、保理、小贷等企业高管,交流合作,拓展业务。

李老师19168536275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供应链金融新规落地实施之际,配套举措电子债权凭证信息报送与自律规范细则正式发布,将推动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下一篇:人大宋华教授深入冠县调研,点赞“冠之链”模式,共话供应链金融新未来!
  • donna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
    万联网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是由万联网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一众业内专家大咖共同编撰的,重点分享了15位业内专家对供应链服务业态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并整合了9大特色标杆案例,对供应链从业者极具指导价值。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
    蔡宇江
    国内首份以物联网+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的行业报告。将于2020年9月17日《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重磅发布。
    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2014年青岛港事件后,国内的大宗商品仓储融资进入一个低谷的状态,银行谈“钢”色变,全线退出这一市场。时过境迁,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存货融资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法律和行业规范也逐步完善,面对巨大的市场刚需,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科技型企业联合前瞻性的银行又开始创新并开展存货融资业务,整个业内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继应收账款票据化之后,仓单数字化、生态化又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另一大趋势。
    顺应趋势,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携手对当前国内的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实践情况、标杆案例等进行梳理,率先在业内推出本白皮书,希望为业内同仁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健康、加速发展。 在此特别感谢上海大学储雪俭教授、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张春艳女士的专业指导。同时,对为本白皮书提供案例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有限,本白皮书无法为大家呈现业内所有的案例、经验、方法!万联网将继续秉承助力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持续为中国供应链金融提供多元化的智慧服务,为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不懈努力!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
    2020年9月11日
    了解更多>
  • 供应链金融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经典作品——《供应链金融》全新修订!《供应链金融》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物华图书奖一等奖荣誉,目前该书经典再版,已登陆各大电商平台,是供应链金融业内人士不容错过的精品读物!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