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是深港金融合作最大公约数!何杰:发挥大湾区优势,推动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基金报 , 郭玟君 , 2023-11-07 , 浏览:4754

11月1日,由《中国基金报》主办的“人工智能驱动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2023中国基金报金融科技论坛”在中国香港举行,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何杰应邀出席并致辞。

何杰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创新最活跃、人口最年轻的区域,承载着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金融枢纽等战略使命。展望未来,我们要发挥好大湾区的独特优势,深化交流、深度合作,积极、审慎地探索技术创新应用,共同推动金融行业在数字化、智能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顺畅、更加稳健,共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金融科技是深港金融合作最大公约数

何杰表示,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深港这对双子星城市毫无疑问是发展的核心引擎。在深港合作中,金融科技是特别重要的领域,可以说是金融合作的最大公约数。

何杰提到,2016年至2018年,他担任深圳市福田区副区长,当时,深圳各大金融机构的掌门人很多来自香港,高层次人才跨区域执业非常普遍,需求也很旺盛。

经过广泛调研和深入探讨,何杰介绍,2019年初,福田区联合香港金管局、澳门金管局等单位,共同发起了全球首个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计划——“深港澳金融科技师”,迄今已培养出2300名一级持证人和200名二级持证人,成为大湾区融合发展背景下人才标准一致化的重要突破。

何杰同时指出,在香港批设的8家虚拟银行中,有两家是深圳企业投资。

香港金融科技周开设了深圳分会场活动,深圳的金融科技节也得到港方的大力支持。可以说,深港在金融和科技领域都独具优势,既往的金融科技合作取得了不俗成绩,未来的合作空间更加广阔。

深圳力推人工智能驱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这些年来,科技与金融加速融合,金融业数字化转型风起云涌,“无科技不金融”成为全球共识。当然,我们也看到核心用词经历了若干次演变。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数字化发展的关键动力,也是驱动金融监管与金融服务创新的重要技术类别。

自2005年起,深圳市政府便开始举行金融创新奖评审,每年拿出2600万元鼓励金融技术、产品、模式创新。

何杰表示,这些年的金融创新奖项目中90%以上与金融科技相关,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嵌入金融服务的程度越来越深,在今年的金融创新奖中,也出现了多个人工智能实践案例,例如:中债登深圳分公司的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与绿债数据库,国信证券搭建的GAIgo智能算法交易中心,以及中信证券研发的可信AI平台等。

金融智能化须守正创新

今年,以ChatGPT横空出世为标志,人工智能被广泛视作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端,新的智能化时代可能加速到来。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人工智能在驱动变革的同时,也潜藏一些新的挑战,如人工智能的算法逻辑、伦理、数据治理、隐私保护、模型治理等,需要我们予以重视。

就金融而言,何杰提出以下几点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一是坚持合规发展、守正创新。无论技术创新还是业务创新,合规都是底线。

二是逐步健全伦理体系。学界已把如何管理好人工智能,使之符合人类的价值观及伦理,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业界在应用人工智能时,也要高度重视伦理道德问题。

三是扎实做好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金融行业是数据密集型行业,数据的规范获取和应用、用户隐私保护都至关重要。

四是积极重视技术断供风险。随着大模型应用逐步落地,底层技术、硬核技术等问题将无法回避。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相比,我们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质量和数量仍有较大差距。在当前形势下,金融业在拥抱技术创新的同时,也要重视系统的安全可控。

总之,在人工智能等技术爆炸背景下,金融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前景广阔,也任重道远。

图片

 

深圳金融智能化经典案例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科技创新之都和全球金融中心的崛起之星,深圳已成为亚太金融科技的领跑者。9月发布的“第34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对114个金融中心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进行评估,深圳排名仅次于纽约、旧金山和伦敦,在中国金融中心中排名第一。

人工智能被认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端,在金融科技领域被广泛应用。近年来,深圳金融企业积极拥抱创新,在多领域积极推动智能化的探索,涌现出不少优秀案例。

案例1: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与绿债数据库(中债登深圳分公司)

为提升绿色债券环境效益披露及市场应用,助力推动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中央结算公司深圳分公司发布我国首个系统应用于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的指标体系,为绿色债券市场提供统一的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标准。基于指标体系,中央结算公司深圳分公司建设运营国际首个集中展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数据的信息平台,综合运用大数据技术标准化处理非标准化数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数据识别、采集、录入、检验、统计分析全流程,实现环境效益数据可操作、可计量、可比较,打造绿色债券全品种、全生命周期环境效益数据多维度展示和智能化应用平台,有效提升绿色债券市场信息披露透明度和完整度,助力营造以环境效益为导向的绿色金融生态,服务国家绿色发展战略。

案例2:国信GAIgo智能算法交易中心(国信证券)

国信证券基于多项领域前沿技术建设了GAlgo智能算法交易中心,智能解决各类交易场景需求。目前已服务个人投资者、投资机构、上市公司和QFII等各类投资者,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国信自主研发算法总线,提供40+种算法,实现统一标准,降低使用门槛,同时配套建设风险管理、绩效分析、智能推荐等功能,进一步助力投资决策。借助人工智能和全链路低延时交易技术,不断强化算法绩效,持续优化用户体验。一方面,通过算法交易,有效降低了大额委托对市场的冲击,平滑市场波动,有利于市场稳定发展。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利用算法能更科学更合规开展相关业务,助力企业提升服务与质量,从而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算法交易促进了科技和交易领域紧密融合,推动交易业务智能化升级。   

案例3:信而有征:中信证券可信AI 平台(中信证券)

中信证券研发了可信AI平台,具有可拓展、高可用性及容灾备份机制,基于该平台构建了规范化的人工智能研发体系(MLOps),实现机器学习模型从原型、训练、验证到部署、监控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实践,显著提升了AI业务模型的开发、实践效率以及可解释性,还通过引入隐私保护计算实现数据的“可用不可见”“可算不可识”,有效解决了数据安全问题。    

此类案例还有很多,充分展现了深圳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引领示范作用。

来源:中国基金报,记者 郭玟君

江西·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论坛

 

12月8日,南昌,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将重磅来袭!

200+大咖云集、10大专题分享、2场圆桌论坛、1场重磅评选颁奖…12.8,江西·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论坛将重磅来袭,聚焦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破局焕新产业供应链高质量发展,邀您来参会!

 

 

INFO.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中国基金报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供应链变革架构需要“三心二意”,即决心、同心、狠心、意识、意图!
下一篇:“滴灌通”究竟是什么?它存续与发展的困难是什么?能不能成功?
  • 郭玟君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
    万联网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是由万联网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一众业内专家大咖共同编撰的,重点分享了15位业内专家对供应链服务业态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并整合了9大特色标杆案例,对供应链从业者极具指导价值。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
    蔡宇江
    国内首份以物联网+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的行业报告。将于2020年9月17日《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重磅发布。
    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2014年青岛港事件后,国内的大宗商品仓储融资进入一个低谷的状态,银行谈“钢”色变,全线退出这一市场。时过境迁,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存货融资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法律和行业规范也逐步完善,面对巨大的市场刚需,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科技型企业联合前瞻性的银行又开始创新并开展存货融资业务,整个业内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继应收账款票据化之后,仓单数字化、生态化又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另一大趋势。
    顺应趋势,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携手对当前国内的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实践情况、标杆案例等进行梳理,率先在业内推出本白皮书,希望为业内同仁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健康、加速发展。 在此特别感谢上海大学储雪俭教授、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张春艳女士的专业指导。同时,对为本白皮书提供案例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有限,本白皮书无法为大家呈现业内所有的案例、经验、方法!万联网将继续秉承助力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持续为中国供应链金融提供多元化的智慧服务,为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不懈努力!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
    2020年9月11日
    了解更多>
  • 供应链金融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经典作品——《供应链金融》全新修订!《供应链金融》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物华图书奖一等奖荣誉,目前该书经典再版,已登陆各大电商平台,是供应链金融业内人士不容错过的精品读物!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