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保理“大转向”:“非融”专业化信用管理成新趋势

南方财经全媒体 , 周妙妙 , 2023-12-19 , 浏览:3421

“商业保理靠融资赚钱这条路可能将来会越来越窄。”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长韩家平在近日举行的第五届国际保理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商业保理合作洽谈会上表示。

商业保理在我国发展十一年来,经历了从早期的粗放式发展到近年来的规范发展新阶段,业务也慢慢由融资类业务转向非融资类业务多元化发展。

通常而言,商业保理具有四项基本功能,即应收账款融资、应收账款管理、应收账款催收和坏账担保。其中,融资类业务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商业保理业务结构中的占比较大的一块业务,后三项非融资类业务占比则较少。

在融资类业务模式下,商业保理通过深入产业链的“毛细血管”,基于交易背景的应收账款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利润来源本质是利差,银行则是商业保理公司的主要资金渠道。而近年来,随着银行加大力度发展普惠金融,银行和商业保理双方合作成为常态,保理公司的定位从资金提供方逐渐转化为资金方和资产方对接的纽带和桥梁。

近年来,也有不少商业保理公司开始探索非融业务的发展,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非融类业务将是行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

行业将行往何处?打通服务实体“最后一公里”,服务普惠金融重点领域成为商业保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业务转型:非融业务成行业新趋势

“你拿着银行的钱,去跟银行干同样的事,这个模式肯定是走不远的。”一位长期从事商业保理业务的人士向记者表示。

商业保理公司的定位是资金提供方?还是成为产融对接的纽带和桥梁?对于业内人士而言,答案已不言而喻。

从欧美商业保理行业发展进程来看,商业保理公司最终被银行收购成为银行旗下子公司。但在我国,这一趋势显然并不成立。因为,近年来,保理行业政策法规环境总体向好,市场需求持续旺盛,我国银行保理业务量已超过商业保理。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其成员单位2022年保理业务量达4.24万亿,占我国保理市场份额的65.4%;而据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委会测算,2022年我国商业保理业务量为2.24万亿元,占我国保理市场的份额为34.6%。

转型已成为每个从业人员必须直面的问题,发展非融资性保理业务、加强与银行的紧密合作成为方向之一。

“行业应转向专业化的信用管理服务,做非融资性的保理。目前,企业信用管理水平相对较差,因此,企业方有大量的信用管理外包服务需求,如果商业保理公司既有管理能力,又有承担能力,同时可以解决融资,那么是比较容易开发这块市场的。”韩家平表示。

虽然当前银行正朝着交易银行的方向加速转变,但很多银行并没有围绕着保理的核心逻辑去建设,因此,业务底层基石依然较薄弱。这一痛点也为银行与商业保理公司的合作打开空间。

“我们与银行的关系是互补,而不是竞争。基于对产业的深耕和了解,商业保理通过专业化水平以及技术手段,将产业交易资产化,提供给银行,让银行能更广泛地为中小微企业和产业的毛细血管端服务。”商业保理五十人圆桌会议联席主席、深圳市商业保理协会会长尹江山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尹江山看来,商业保理有一个重要的功能便是解决企业融资中的信用风险问题,“在链接资金端和产业资产端过程中,商业保理作为一个资产管理方,通过对各个行业中小微企业的交易和信用的精细化经营和管理,提供银行认可的金融资产,拿到银行的授信和资金支持。从商业信用、资产真实贸易背景、合规经营的角度而言,商业保理在资金和资产端提供了一个最有效的风险防范手段。”他表示。

丰满理想和骨干现实:供应金融仍难以“脱核”

“当前供应链金融是难以脱‘核’的。”尹江山直言。

1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供应链脱核模式,支持供应链上民营中小微企业开展订单贷款、仓单质押贷款等业务。

由此,“供应链脱核模式”成为圈内近期讨论度较高的话题之一。

“据我理解,‘脱核’是指不用核心企业确认或者担保,而是以供应链上产生的各种数据,比如交易数据、物流等作为放款或者风险评估的依据。”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尹小雄在会上分享。

深圳市商业保理协会会长尹江山向记者表示,最公平的交易是去中心化的交易。因此,在能确保交易的真实性以及商业信用体系建设更趋完善下,“供应链脱核模式”是大势所趋。

但现实是,目前我国商业信用体系建设仍有待加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仍需依靠核心企业,利用核心企业的商誉和信誉,赋能其上下游的客户提供金融支持。”他表示。

“供应链金融脱核依赖于数字化建设和科技赋能以及商业信用体系建设等。”尹江山表示。

在保理业务中,贸易的真实性和资金闭环是业务开展和风险管控的核心要求。随着供应链金融科技的发展、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提速,推动供应链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四流数据合一,“脱核”进展将进一步提速。

来源: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周妙妙 深圳报道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南方财经全媒体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黄贵生:产业互联网如何助力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升级?
下一篇:数实融合,产融创新——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在南昌成功举办
  • 周妙妙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
    宋华 蔡宇江 黄贵生 许书川
    经济发展需要信心,供应链金融发展下一个十年应如何重拾信心?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提出:首先,要秉持“先产业后金融,深入产业场景、科技场景以及制度环境场景去发展供应链金融,实现数实融合、以融促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要准确把握政策方向与监管精神,要在近年大风险事件中学习提防重大风险,要找到既有贸易又合规的增长方式,基于产业集群的平台要找到资本认可的发展路径,要突破产融无法切实相向而行的屏障,要有数据资产化布局占领未来资产、要善用公共基础设施借势借力发展。白皮书将围绕上述方面,为业界同仁梳理趋势、关键经验及可借鉴标杆,帮助大家重拾信心、行稳致远。
    了解更多>
  • 数字供应链
    宋华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务部市场调控专家库专家,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日本京都大学经营管理大学院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供应链物流管理,特别是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供应链关系、供应链安全与风险管理、供应链柔性等。近年来的主要著作包括《智慧供应链金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物流成本与供应链绩效管理》《服务供应链》等。 数字化浪潮正势不可挡地向前推进,也深刻影响着供应链领域。不同的产业、企业纷纷探索应用大数据等技术改良甚至重塑产业供应链,创造高度智能化、服务化的数字供应链体系,以打破组织内和组织间的壁垒,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高效整合,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同时,通过塑造更具竞争力的运营模式,推动产业的升级与发展,拓展市场空间,创造新的效益。 本书阐述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科学技术对实体经济及产业供应链有何重要影响,数字供应链在三大产业的应用中需要关注哪些关键问题,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构建数字供应链的系统框架,以实现产业供应链运营效率的提升和产业主体之间的协同,等等。书中广泛介绍了中国企业的先进实践与创新,反映了数字供应链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帮助企业系统地掌握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供应链创新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了解更多>
  • 国企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报告
    万联网
    中国当前面临需求不足、预期不稳的困境,国企必须带头稳经济、稳预期。但当前国企供应链公司在业务运作中也面临缺业务、缺人、缺风控经验等诸多挑战 为解决上述问题,由万联网发起、联合生态内有实操经验的企业家与专家,围绕地方国企践行“数字化+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于2023年4月开始编撰,历经数月最终形成《地方国企供应链公司高质量发展报告一一“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促进地方产业生态发展》(简称《国企指南》)。
    了解更多>
  • 中国数字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与领先实践(2023)
    梁超杰,许书川
    中国数字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与领先实践(2023)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