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湖易采畅敏:冷链冻品供应链金融面临资信弱、追溯难、评估难、管控难等挑战

万联网 , 供应链金融智库 , 2024-04-07 , 浏览:1735

万联导读:3月27日,由万联网主办,中企云链、光谷金信、简单汇、赫中企云、深度数科、高达软件、中信梧桐港、玉湖冷链、金网络、博阅信科、企汇安、韦屹供应链、迅航星、酒链科技等合作伙伴支持,并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成都市供应链金融协会、深圳市进出口商会、三亚中央商务区等机构鼎力支持的“2024第十一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深圳盛大召开。

【直播回放】第十一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可在转发此文章到朋友圈后,联系万联网客服19168536275,领取回放链接。

(玉湖易采供应链(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畅敏)

2024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加强冷链物流、寄递配送设施建设。在宏观背景下,冷链物流作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推动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玉湖易采供应链(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畅敏受邀以“围绕冷链基地的冻品供应链金融创新实践”为主题进行了深入分享。

畅敏提到,中国冷链冻品作为食材行业中重要产业,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产业客户多,在供应链流通环节企业融资需求旺盛,但因供应链条零散,导致现阶段金融服务覆盖率较低,尤其在下沉流通场景,金融服务较为缺失,金融机构在开展金融服务过程中更是面临资信弱、追溯难、评估难、管控难等诸多难点。

围绕冷链冻品行业这一现状问题,玉湖易采通过玉湖冷链物流基地与自身强大的产业整合能力,构建出以供应链金融为核心的一站式供应链服务监管体系;同时,玉湖冷链作为玉湖集团旗下的冷链食品供应链企业,依托自有的国际高标数智化冷链园区产业集群,提供一站式国内外代采、仓干配物流解决方案、全链路创新金融支持等一系列专业服务。畅敏表示,冷链作为当前中国新基建的重要基础领域,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未来玉湖冷链也将更加积极融入高质量发展大局,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与实践。

以下为现场速记全文:

冷链基地的冻品供应链金融创新实践

畅敏:各位尊敬的来宾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此次论坛,我主要负责整个玉湖的供应链金融整体板块业务,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围绕冷链基地的冻品供应链金融创新实践,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个是产业供应链金融现状,第二个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监管体系的打造,第三是冷链产业基地的赋能。

一、 产业供应链金融现状 ——金融渗透率不足

玉湖集团致力于打造食品,特别是冻品产业基地,因此今天的主题聚焦于食品与冻品产业链。这一产业对于大家而言可能熟悉,也可能陌生。从当前中国的视角来看,食品供应处于偏紧状态,除了国产食品外,还存在较大缺口,需要通过进口来弥补。因此,这一产业具有较强的进口依赖性。然而,在当前农业、养殖业和种植业的高速发展大背景下,未来中国转变为出口型国家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因此,我们现在也在积极响应国家的双循环体系战略,一方面依赖进口,另一方随着农产品的升级迭代以及加工体系的完善,中国也有望逐步成为出口型国家。

目前,冻品产业链的现状仍以进口为主,整个产业链的流程涉及海外加工厂到外贸原料的进口以及国产原料的流通。原料流通后,需要进行加工处理,加工完成后,产品将经过分销、分发阶段,最终到达终端市场,如餐饮、商超、电商以及线下农贸市场。这便是中国当前食品冻品产业链的整体流通环节。

供应链金融在冻品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源头来看,采购环节是融资需求的主要集中点。尽管冻品并非如粮食或棉花这样有固定标准的期货产品,但作为原料型产品,它既具有大宗商品的属性,又具备消费品的特质,因此在金融领域的渗透率相对较高。近年来,不仅是供应链公司,银行也逐渐介入这一领域,原先主要由国企或社会化供应链公司通过供应链贸易或采购方式提供资金支持,现在银行也逐步切入。

在流通环节中,原材料进入分发、加工、再分发的循环过程,这一环节主要涉及货物流转,包括采购需求、流转库存融资等。然而,目前金融在流通环节的渗透率明显不足,主要局限于采购资金的渗透,大型公司在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银行虽然有所参与,但主要限于提供资金,对于终端的账单、库存及应收账款融资扥需求,金融服务尚显不足。尽管传统银行通过信贷或国际信用证等方式介入该体系,但真正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一体化服务的金融渗透率仍然很低,不到30%。这凸显了当前行业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不足和潜力,也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发展和优化的空间。

事实上,近些年来,金融机构对冻品行业的兴趣正在增加。随着农业和乡村振兴成为转型的重要方向,以及房地产和工业等成熟行业的周期性影响,冻品行业作为民生诉求的一部分,其价格波动相对较小,稳定性较高,因此吸引了金融机构的关注。在当前经济周期下,该行业的特性使其成为金融机构寻求收益与风险管理平衡的理想选择。

而金融渗透率在冻品行业不足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与行业的特性紧密相关,冻品和食品行业的核心资产相对稀缺,资信弱。尽管有像牧原这样的大型企业,但整体上中国规模化企业在养殖业中的占比不到20%。因此,在冻品流通领域,核心企业的比例相对较小,而中小微企业占据多数。这些中小微企业的资金实力相对较弱,且分布较为分散,包括大量供应商,这使得金融机构在评估与提供融资时面临挑战。其次,追溯难度大是另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的供应链溯源体系尚不完善,这增加了金融机构在评估风险时的难度。第三,评估难,也是导致金融渗透率低的原因之一。食品行业作为标准品,从养殖到出口,涉及多个环节,而标准化体系仍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例如,预制菜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尽管国家已出台相关新规,但具体细则尚未完善。这使得金融机构在评估货值时面临困难,无法准确判断其市场价值。

第四就是管控难问题。与其他商品不同,食品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严格的保质期要求,食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特定的温度条件,如恒温、低温或冷冻,以确保其品质和安全。然而,在冷链生鲜行业中,温度控制往往是一个挑战。打冷不足或失温现象在行业中时有发生,这凸显了管控的难度。

针对上述问题,玉湖已经制定了一些解决方案,旨在通过创新的方式切入这个产业。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方案,能够更精确地将供应链金融引入食品行业,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当然,我们也期待与相关的企业、银行、金融机构以及产业公司共同合作,共建一个更加完善、高效的供应链金融体系。

今天,我站在这里分享,就是希望与大家分享玉湖的经验和想法,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动食品行业的发展。

二、玉湖打造一站式供应链服务监管体系的实践

围绕现在整个的产业的现状,玉湖希望打造一站式的供应链服务监管体系,近些年我们也在此也进行了诸多探索。

玉湖集团是一家享誉国际的跨国实业投资集团,总部在香港。经过20多年的稳健发展,已形成以国际食材供应链、产业综合发展运营为双核心,以冷链资产与智慧科技、渔农业投资与供应链管理、综合体开发与运营为三大战略业务板块的全链赋能型实业投资组合。

玉湖冷链是玉湖集团的非常重要的板块。近几年很多企业出海都在出海这方面发力,玉湖则是逆势而行的,从原来在聚焦海外,现在从香港到中国,正在加大整个中国的投资。玉湖冷链是玉湖集团旗下的冷链食品供应链企业,依托自有的国际高标数智化冷链园区产业集群,提供一站式的国内外代采、仓干配物流解决方案、全链路创新金融支持、高品质的生活办公服务,打造线下流通标准,赋能线上数智贸易,构建双循环产业生态。

目前,我们采用了“3+3”的战略布局,即主要围绕长江以南的核心消费或主流市场,在三个核心一线城市或省会城市(广州、武汉、成都)建立了三个产业园区。此外,我们还在揭阳、襄阳和眉山三个二级城市设立了二级节点,总投资建筑面积超过160万平方米,冷库容量超过70万吨,这在国内在建冷链产业集群中也堪称最大规模。

基于当前的线下产业布局,我们计划逐步构建一个实体的产业交易网络,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一个线上化的综合性供应链服务平台。该平台的核心目标是为产业赋能,而供应链服务的核心是供应链金融。因此,我们构建的是一个以金融为核心的供应链服务平台,一端服务于产业客户或产业集群,另一端则与资金方对接,为客户与金融机构打造供应链综合服务与监管平台。我们赋能的重点是以实地交易场景为基础的物流产业园,同时还将整合市场化资源,提升仓储和冷链能力,包括优质货源整合、云仓建设、冷链网络布局以及清关代理等一系列高端增值服务。通过这些举措,玉湖易采致力于打造一个全面、高效的供应链服务体系,为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构建商业国际服务能力时,玉湖始终着眼于整个产业链条的完整性。从上游的原料供应商或加工厂开始,无论是境内还是境外,都进行了全方位的覆盖。特别是在境外,我们重点关注进口场景,确保原料的顺畅流通;而原料进入流通环节后,需要经过分发过程,随后进入加工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原料经过加工厂的加工,转化为产成品和半成品,最终流向终端和服务链。在玉湖构建的供应链服务体系中,金融服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我们根据各个环节的交易场景,设计了与之配套的金融方案。在产业金融领域,我们深知标准化的金融服务能力是核心。因此,无论是在原料层面的订单融资,还是在流通环节的订单融资与存货融资,以及终端的订单融资、存货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玉湖都致力于构建标准化的金融产品,以确保与交易场景的完美适配。通过这一完整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我们希望能够为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高效、安全的金融支持,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此外,因为产业金融还是要和供应链管理以及供应链的服务能力去匹配的,所以我们在金融的基础之上,还构建了综合的供应链管理能力。管理能力是一站式的采购和销售的供应管理,包括代买代销到代卖分销;其次,从口岸清报关到港口的仓网以及全国的仓网,构建一站式的仓储物流管理能力;除此之外,从干线运输到国内经销商、终端配送、终端客户等仓网配一体化,还会构建一站式的仓网服务能力。

另外,供应链金融比较核心的是产业风控,我们对金融风控底层逻辑是一致的,但也有和传统风控不一样的地方,它是以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风控能力,这里面包含了主体审查、交易审查、货物监管、货物处置等,做到“四控” ,实现“四得”,让资金方能够看得见、管得住、估得准、卖得掉。例如我们会对市场价格行情盯市,审查交易是否真实,采购和销售的情况是否真实发生的?当然围绕货物这一块,还是要流通变现的,最终实现卖得掉。

玉湖致力于构建一站式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并期望将标准化的金融服务能力深度融入行业之中,最终打通资金与资产的流通渠道。这一过程中,我们追求境内外一体化的资金与资产对接。在资产端,期待与香港、新加坡等地的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利用海外资金助力采购环节,同时确保国内资金在采购、变现等环节畅通无阻。这是我们致力于构建的核心能力。

在上述商业逻辑的基础上,我们输出了全面的服务与监管能力,特别是在业务运营中融入了数字化技术。在资产端,我们提供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资产管理能力,包括产品管理。无论是订单、存货还是账款,甚至是小额融资场景,我们都将其转化为标准化的金融产品。此外,我们的服务还全面嵌入了商流和物流管理,涵盖订单管理、一站式清报关、仓储、物流以及货物状态跟踪,确保供应链的顺畅与高效。

在服务客户方面,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包括融资额度的管理、放款与还款的协调以及资金用途的监控等,这些服务不仅面向产业端,同时也针对资产端的客户需求。实际上,我们的服务涵盖了两端:一端是资产和产业,另一端则是金融机构。我们将一整套金融产业、产业管理以及产业风控的解决方案输出给金融机构,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服务客户。

在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中,我们承担多重角色。一方面,对接客户需求,引导客户规模,匹配和筛选合适的客户,并进行风险评估和适配工作。另一方面,深入供应链核心,管理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包括上下游的控制、商品SKU的管理、交易链的监控以及货物监管状态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全面的产业风控体系,涵盖价格估值、市场行情分析等关键领域。我们希望将这些标准化的风控解决方案输出给各类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国企以及非银机构,助力他们更好地管理风险,优化服务。而支撑这一切的,是我们标准化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这套系统涵盖了资金结算、货物管理、销售管理和采购管理等多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底层基础设施,确保服务的精准和高效。

在资产与资金的管理以及产业与供应链的管理之后,风险管理无疑是核心环节,这也是我们内功的展现,同时是金融机构高度关注的部分。金融产业与传统金融评估的结合至关重要,包括金融信用的评估。两者缺一不可,否则难以实现真正的落地。

为此,我们将风险管理分为四个主要方向:

首先,主体审查是基础,但我们在银行对主体的审查基础上进行了适度的弱化,更侧重于产业核心及其真实的业务需求。这涵盖了主营业务、上下游的能力评估,以及周转率、存货等关键指标的考量;

其次,交易审查至关重要。我们深入核实交易的真实性,细致审查上下游的交易记录,特别是商流和物流的真实情况。这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业务实质和风险点;

再者,货物管理也是风险管理的关键一环。我们关注货物状态、溯源以及整个链路的跟踪,确保对货权有清晰的了解。我们特别关注货物是否已申请质押,以此贡献我们的风险管理能力,并涵盖出口和进口的管理以及定价策略;

最后是货物处置。在货物处置方面,我们平台能力的强大与客群的优质属性是相辅相成的。随着平台实力的增强,我们自然拥有了更强的货物处置能力。但仅有这些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机制来确保货物的高效流通。因此,从上游原料开始,我们就与一些加工厂紧密合作,确保货物能够得到及时处理,转化为产成品。同时,积极构建多渠道的销售网络,包括A渠道、B渠道、C渠道等,以拓宽货物的销售渠道。此外,我们还创新性地引入了拍卖机制,这不仅是流通货品的正常拍卖,更核心的是尾货的拍卖。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加灵活地处理尾货,减少库存积压,提高资金周转率。最终,我们的目标是实现货源、货权、贸易和处置的全面控制。我们希望供应商能够清晰地看到货物的流向,确保货物的安全和可控。

我们之所以对做好这件事充满信心,源于玉湖在冷链产业中的深厚基础与完备配套。在“3+3”的战略基础上,以自有的冷库为核心,积极联动产业内外的优势资源,构建了一个云仓库监管网络,实现对货物的全程化跟踪与管理。

同时,我们还构建了价格盯市体系。利用自身冷链基地交易信息沉淀,与产业数据整合,集合多维度市场信息,对商品价格实时跟踪和分析,建立盯市监控预警机制,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与策略,确保了对市场的敏锐洞察与精准判断,为做好货物处置与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的话,我们也希望把这个价格跟跌行情,包括货物追溯源机制形成现代化的管理。

三、玉湖冷链物流基地赋能供应链金融

第三部分,我想分享一下玉湖冷链物流基地的赋能方面。玉湖冷链基地主要有几个功能——集客、集货、交易、智慧科技。我们的冷链基地有仓、有交易,甚至还有加工,拥有有产业汇聚、产业集群的能力,能辐射区域上下游客群,由此我们有了集货的能力。

同时,我们积极打造基地的交易功能,以线下交易为核心,同时把线上交易做起来,包括还会做一些拍卖,做生意撮合等。

另一个方面,就是整个园区的数字化能力。从构建这个冷链园区功能的时候,我们就要求食品能全线数字化,包括我们的冷链全数字化,从产品到交易到整个金融化的管理全部都是数字化管理的系统,这是玉湖现在整个冷链基地在打造的核心能力。

在这个基础之上,玉湖冷链基地才能切实赋能供应链金融,从而实现冷链基地一方面能够快速汇集客群与需求,并给金融机构去做优势的客群的推荐,同时进行产业扩群的分层和管理。

同时,我们通过对货物的管理实现为供应链金融过程监管赋能。在集货能力下,我们打造了高标准化的冷库,实现对商品的定级、定标,包括从一级品到二级品到产成品等都会进行一些分类和标准化的制订,实现监管赋能。此外,我们也加入了一些行业冷链协会、食品协会,参与组建一些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过程,并正在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乃至政府颁布的一些产业标准的体系化的建设过程。

另一个就是交易方面,不管是嵌入这个产业线条里,还是通过一些数据化的方式,还是通过管理能力,我们都会提供交易真实性的管理,实现交易与交割现场可视,确保业务真实可控。

最后就是场景数字化,我们冷链基地在建的时候就把数字化的能力建到仓里,所以仓是数字化的仓,配套数字化监管、数字化能力就是我们最好的工具,更高效、快速实现业务管理数字化,赋能金融机构,才能使我们的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更加安全、高效。

以上内容就是我今天关于整个冷链冻品或者冷链食品的实践分享。最后,我们希望能打造以一站式供应链金融为核心的供应链服务体系,也希望有机会同相关的产业机构或者伙伴,共同把这个产业的能力构建起来,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根据万联网主办的“2024第十一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嘉宾现场演讲的速记整理而来,未经嘉宾审阅,仅供行业人士参阅。

来源:万联网

国企供应链业务合规应对与增量转型实战

为助力更多中央企业及地方国企做好业务合规,做好转型升级,万联网联合5位来自法律、审计、产业互联网、货物确权等领域专家,将于4月12-13日在南京,继续开设第三期“十不准下国企供应链业务合规与增量转型实战”培训课程。这次课程内容在郑州站、深圳站百家国企参训的基础上又做了优化迭代,强化了供应链业务风控以及货物控制权管理的内容。

专家老师阵容上,我们也做了调整,特别邀请了《中国货权风险判例研究报告(供应链企业篇)》主笔人、中仓登副总裁—邓洁老师到现场授课,基于4259个判例,为大家讲透库内货转、厂家直发、第三方委托加工、委托第三方进行对货物的保管监管等不同场景的货权风控实务。

除了业务合规,还会有半天时间讲发展、讲国企如何围绕地方产业集群沟通生产性服务平台,结合数字新基建、数据要素等国家战略,设计国企供应链公司借力转型的进阶商业模式。同时,我们还将在第一天晚上特别安排专场闭门研讨会,让学员和老师之间就业务合规、保量发展做深度面对面交流答疑。

5位老师给你逐条解读“十不准”细则、带你学如何建立全面风控、全员风控的内控体系、学习库内货转、厂家直发、第三方委托加工、委托第三方货物进行保管监管等不同业务场景下的货权风控实务、学习实现营收和利润的高阶路径、学习配合地方政府财政升级、园区发展的商业模式创新等~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黄奇帆:未来我国互联网企业应力求产业互联网转向,通过新要素与传统要素结合创造新质生产力
下一篇:国有供应链公司的主业:打造区域产业集群生产性服务平台
  • 供应链金融智库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
    宋华 蔡宇江 黄贵生 许书川
    经济发展需要信心,供应链金融发展下一个十年应如何重拾信心?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提出:首先,要秉持“先产业后金融,深入产业场景、科技场景以及制度环境场景去发展供应链金融,实现数实融合、以融促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要准确把握政策方向与监管精神,要在近年大风险事件中学习提防重大风险,要找到既有贸易又合规的增长方式,基于产业集群的平台要找到资本认可的发展路径,要突破产融无法切实相向而行的屏障,要有数据资产化布局占领未来资产、要善用公共基础设施借势借力发展。白皮书将围绕上述方面,为业界同仁梳理趋势、关键经验及可借鉴标杆,帮助大家重拾信心、行稳致远。
    了解更多>
  • 数字供应链
    宋华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务部市场调控专家库专家,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日本京都大学经营管理大学院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供应链物流管理,特别是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供应链关系、供应链安全与风险管理、供应链柔性等。近年来的主要著作包括《智慧供应链金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物流成本与供应链绩效管理》《服务供应链》等。 数字化浪潮正势不可挡地向前推进,也深刻影响着供应链领域。不同的产业、企业纷纷探索应用大数据等技术改良甚至重塑产业供应链,创造高度智能化、服务化的数字供应链体系,以打破组织内和组织间的壁垒,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高效整合,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同时,通过塑造更具竞争力的运营模式,推动产业的升级与发展,拓展市场空间,创造新的效益。 本书阐述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科学技术对实体经济及产业供应链有何重要影响,数字供应链在三大产业的应用中需要关注哪些关键问题,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构建数字供应链的系统框架,以实现产业供应链运营效率的提升和产业主体之间的协同,等等。书中广泛介绍了中国企业的先进实践与创新,反映了数字供应链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帮助企业系统地掌握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供应链创新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了解更多>
  • 国企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报告
    万联网
    中国当前面临需求不足、预期不稳的困境,国企必须带头稳经济、稳预期。但当前国企供应链公司在业务运作中也面临缺业务、缺人、缺风控经验等诸多挑战 为解决上述问题,由万联网发起、联合生态内有实操经验的企业家与专家,围绕地方国企践行“数字化+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于2023年4月开始编撰,历经数月最终形成《地方国企供应链公司高质量发展报告一一“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促进地方产业生态发展》(简称《国企指南》)。
    了解更多>
  • 中国数字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与领先实践(2023)
    梁超杰,许书川
    中国数字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与领先实践(2023)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