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中拓2023年业绩公布!营收规模首次突破2000亿,加速拓展光伏、储能产业链等绿色低碳赛道

万联网 , 毛莉 , 2024-04-26 , 浏览:1616

4月24日晚间,浙商中拓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公司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行业下行的巨大压力,全力以赴促转型、拓市场、防风险,保持了较为稳健的发展。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30.6亿元,同比增长4.9%,首次突破2000亿元,迈入发展新台阶;不过,对比盈利情况,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11亿元,同比减少29.05%;但扣非净利润5.72亿元,同比增长16.91%;同日,浙商中拓还发布了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现金红利3.50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2.45亿元,现金分红率达34.44%;最近三年公司分红总金额达8.7亿元,积极践行稳定可持续的分红政策,与投资者分享发展红利。


浙商中拓2023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也延续到了今年一季度。4月25日公布的一季报显示,浙江中拓营收为446亿元,增长3.08%;实现归母净利润2.44亿元,同比下降7.83%。

浙商中拓从事的主要业务及模式

浙商中拓核心主业为面向产业客户的供应链集成服务,是国内领先的大宗商品供应链集成服务商;公司聚焦于各类基建和制造业客户的供应链需求痛点,融合公司全国线下网络和数智化运营平台,协同整合社会仓储、运输及加工等资源,为供应链客户提供端到端的产销衔接、库存管理、物流配送、生产加工、产业金融、价格管理、生产管理和咨询、数字化等全链条集成化和一站式服务。公司以“让产业链更集约更高效”为使命,根据产业链上下游的产业形态,聚焦客户在采销、仓储、运输、加工、供应链金融、价格管理等方面的需求痛点,为其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集成服务,帮助客户降本增效,优化产业链整体资源配置。

目前,浙商中拓经营品类已涵盖传统大宗商品、新能源、再生资源等产业链上几十个细分品种,经营网络遍布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中西部等全国主要区域,共设立 66 家全资/控股子公司,并在中国香港、新加坡、印尼、泰国拥有 5 家国际化平台子公司,业务覆盖东盟、南美、非洲等 71 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带一路”国家 30 个,东盟国家 9 个。

公司主要业务模式如下:

1、配供配送模式

浙商中拓依托自身资源渠道优势,发挥采销衔接、仓储、运输、加工等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门到门”的一站式集成服务,该模式分为工程配供配送和工业配供配送两种类型。工程配供配送模式主要服务于基本建设客户,围绕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存在的物资采购难、项目资金量大、配送时效性高、保供保质保量要求高等特点,发挥自身在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方面的资源优势,为行业客户提供成熟完备的工程物资配送集成服务解决方案。

工业配供配送主要服务于制造业客户,针对客户生产过程中的原料需求,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以及行业沉淀的上游资源网络提供供应链服务,降低供应链管理成本,满足制造企业多样性个性化的供应链管理需求。

2、库供分销模式

充分利用上游资源和资金实力,浙商中拓自行购置批量库存后向下游分销,助力客户降低供应链成本,包括两种模式:一是收集客户采购意向,集中采购后定向销售给下游客户;二是基于自身仓储网点开展库存分销,严格管理头寸,通过衍生品市场进行套期保值,防范价格风险,以获取稳定收益。

3、厂库供应链模式

为满足一定规模制造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所开发的定制化服务模式。在此模式下,公司深度介入客户生产环节,在其生产区域内设置自管仓库,提供包括原材料采购、产成品销售、库存管理、物流金融、套期保值、生产管理、管理咨询等在内的一站式集成服务,赋能客户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实力。目前公司在山西、浙江、江苏等多个区域均已有成熟项目落地。

4、物流金融模式

物流金融是公司基于供应链集成服务和风险管控能力,发挥公司数字天网和物流地网优势,通过提供货物质押监管、价格盯市、市场渠道等服务,担当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制造类企业间的风控中介,为制造类企业盘活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存货价值,助力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普惠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烦问题。

5、“贸易+基地+平台”模式

该模式主要应用于再生资源产业链,在交易业务平稳推进的同时,充分整合上游资源,深度绑定终端客户,投资实体基地汇聚流量,构建集收购、金融、加工、配送、销售为一体的模式。浙商中拓已在再生钢铁原料、再生不锈钢、再生铝、再生 PET 等品种开展布局。

6、产业链一体化服务模式

以满足产业核心客户需求的供应链服务为基础,持续向客户的上下游环节企业延伸,在此过程中通过股权合作强化与产业链企业黏性,依托业务和投资的双轮驱动获得稳定的供应链服务收益和产业链增值收益。目前,该模式主要应用于公司的新能源业务,已在光伏、储能产业链为多家头部企业提供供应链服务,并以此为中心往上下游产业链延伸。

以光伏产业链为例,公司已完成从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支架到光伏电站自上而下的业务布局。为产业链上的生产型企业客户提供原材料采购、库存管理、物流配送、加工服务、产业金融、行情信息等供应链服务,且为客户提供光伏 EPC 及运维服务。

7、虚拟工厂模式

虚拟工厂是公司“贸工一体”的升级版,公司凭借品牌、资金、渠道等优势,锁定制造企业所有或部分产能,掌握原材料及产成品货权,实现供应链服务与生产制造的融合发展,增强供应链集成服务能力。该模式有效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以相对较低成本满足客户加工需求,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在此模式下,公司通过与制造企业合作,强化客户合作粘性,同时获取加工利润。目前虚拟工厂已应用于黑色、化工、新能源领域。

营收规模稳步增长,加速拓展光伏、储能产业链

多年来,浙商中拓专注于生产资料供应链行业,从全产业链各主体、各环节、各要素入手搭建集成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产销衔接、库存管理、物流配送、生产加工、产业金融、价格管理、管理咨询等全链条集成化和一站式服务。同时,根据行业发展变化并结合自身资源能力,持续优化创新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客户黏性不断增强,服务网点实现区域全覆盖,协同效应明显,具有强大的供应链集成服务能力。

2023年,浙商中拓坚守初心,始终立足供应链集成服务主业,深入推进产融一体、贸工一体、内外一体发展,持续拓宽拓深供应链服务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对市场的敏感性和前瞻性,动态调整公司业务结构和盈利结构,内部常态化实施五年战略年年做和“资产、业务、人员、治理结构”四个优化,提升风险管控实效,向世界一流的产业链组织者和供应链管理者坚定迈进。报告期内,浙商中拓位列《财富》中国上市公司500强第69位,连续四年获深交所信息披露最高评级A级;荣获“2023 年中国上市公司百强企业奖”、入选“第一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国家 5A 级物流企业”、“中国物流企业 50 强”、“2023 年中国数字化仓储标准体系建设先进单位”、“浙江省重点进口平台”、浙江省雄鹰企业、浙江省服务业旗舰企业。

浙商中拓的盈利来源主要有四种:产业金融、基差贸易、增值服务、产业投资。其中,产业金融一是通过为上下游客户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获取收益;二是通过为客户提供物流金融服务,获取中介服务收益。基差贸易则是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深入挖掘时间差、区域差、品种差和期现差,获取价格管理收益。增值服务通过为客户提供仓储、运输、加工、生产管理、信息管理、管理咨询等服务,获取增值服务收益。产业投资则是在为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提供供应链服务过程中,挖掘有价值的投资机会,通过股权强化商权,实现“股权”和“商权”的良性互动,并获取适当的投资收益。

公司在年报中指出,2023年经营工作主要有以下亮点:

一是大宗存量供应链业务稳健发展。2023年,浙商中拓加强宏观环境及行业发展趋势研判,继续深耕工程物资、板带、矿产资源等黑色系业务,全年黑色产业链完成实物量8359万吨,同比增长17%。大宗商品的黑色产业链业务是公司收入的大头,去年营收占比达到76.92%,经营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细分来看,黑色产业链业务中,钢材实物量2834万吨,同比增长27.29%;铁矿业务实物量3301万吨,同比增长0.35%;煤炭业务实物量1383万吨,同比增长48.8%;黑色产业链经营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二是绿色低碳新赛道加速拓展。新能源方面,浙商中拓集聚优势资源,加速拓展“光伏”和“储能”两条产业链。公司打造“中拓光盈”户用光伏品牌,为客户提供光伏EPC及运维服务,报告期内,服务农户超2万家,累计完工500MWh,并网300MW,业务覆盖山东、江苏等16个省份;此外,公司还加强锂电产业链布局,以“电池银行”模式切入两轮车换电产业链,布局终端应用场景。中拓储能工厂三期产线全面投产,全年累计出货529MWh 。

再生资源方面,实现实物量552万吨,营业收入1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8%、47.0%,在做大再生钢铁业务基础上,拓展再生塑料、再生纸、再生铝等品种,经营规模和行业影响力持续提升。

三是“三个一体”扎实推进。立足供应链集成服务主业,浙商中拓2023年深入推进“产融一体、贸工一体、内外一体”发展,持续拓宽拓深供应链服务广度和深度。公司物流金融业务获得银行授信达103亿元,时点用信近44亿元,服务产业客户近270家;中拓新材料全年工序产量76.6万吨,同比增长11.2%;内外一体聚力深化,2023年着力夯实“走出去”要素支撑,将公司在国内红海中锻造的供应链集成服务能力向国际市场复制迁移,新开拓卢森堡、肯尼亚等7个国家业务,引进能源、化工、农产品等国际业务团队及专业人才,设立泰国海外平台公司,实现国际业务营业收入406亿元,同比增长26%。

四是数字“天网”和物流“地网”日益夯实。公司高度重视以数字科技赋能业务发展创新、促进管理提质增效,积极推动全方位、上下贯通的数字化转型。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围绕客户需求和业务发展需要,构建智慧仓储系统(WMS)、物流金融系统(FMS)、物流运输管理(TMS)、电子商务系统(EC)等平台系统,为客户定制输出个性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助力公司完成从信息化支撑业务到数字化赋能业务的转变,增强供应链服务能力,为产业链合作伙伴带来全新的价值提升。

数字“天网”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迭代优化ERP、CRM、PRM、WMS、TMS、 HR等系统,自主研发的中拓数字化供应链运营平台已实现公司业务全覆盖。物流地网方面,新开拓甘肃、宁夏、青海、四川等省份网点,累计吞吐量超1.75亿吨,获得郑州商品交易所指定硅铁、锰硅商品交割厂库资质,支撑公司业务发展。

浙商中拓表示,目前,我国大宗商品供应链行业整体呈现市场空间大、参与者多、集中度低的特点。2023年我国大宗商品供应链市场规模超55万亿元,但业务规模前五名的公司 (物产中大、建发股份、厦门国贸、厦门象屿、浙商中拓,排名不分先后)市占率不足5%。另外,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叠加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大宗商品的供应链安全和稳定性更加重要。

当前,国内大宗供应链企业竞争激烈,产业客户出海趋势明显,叠加全球供应链重构,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开展全球化布局成为行业企业的重要发展举措。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面推进、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浙商中拓将继续以客户为中心,聚焦供应链需求痛点,不断强化供应链集成服务能力,着力提升风险识别和化解能力,重点做好转型升级、改革创新、管理提升、全球化拓展等各项工作,向“成为世界一流的产业链组织者和供应链管理者”的愿景目标奋进。

健全的全流程风险管控体系

风险管控能力是浙商中拓重点打造的核心竞争能力之一。“经营企业就是经营风险”,浙商中拓始终坚持“风控第一,效益第二,规模第三”的经营理念,持续优化和完善风控体系:一是健全“全员、全面、全程、全体系”的风险管控体系;动态调整优化相关制度流程,将公司风控要求嵌入业务全过程、各环节,提升风险识别能力、风险应对能力和风险处置效率。二是加强客户管理;高度重视客户选择与合作模式选择,严格设计与客户实力、资信、发展阶段、现实需求等相匹配的商务模式,健全行业客户风险预警机制,根据客户情况变化及时调整优化应对举措,切实防范各类风险发生。三是加强货权管理;加大仓库“四不两直”检查力度,做好单证交接、货权转移、仓储管理、日常盘点等关键动作,确保货权安全。

浙商中拓对业务全过程进行360度审视,事前严格执行客户资信准入及评级制度,把关合作客户质量;事中强化货权管控、加强单据管理,注重检查核实客户实际生产情况,并开展持续的动态跟踪;事后及时处置以及进行内部培训教育,将防范风险嵌入业务发展和管理全过程。同时,公司积极探索智能风控,通过嵌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风控水平。

众所周知,对于从事供应链服务的企业而言,风险控制一直是供应链企业管理中一个热点且永恒的话题;建立完备的供应链风控体系,有效控制和管理供应链服务风险,是每一个供应链相关服务企业的“命脉”。

去年国务院国资委曾出台国资贸易“十不准”(74号文),严禁各类虚假贸易业务的开展,并三令五申如企业再发生虚假贸易,则涉及企业就地免职,免职后再查;同时,74号文还进一步明确了风险防范手段,要求各中央企业加强监控手段,提高信息系统及数据应用水平,要在司库等信息系统中开发应用贸易业务风险管理功能模块,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防控各类虚假贸易业务。

风险是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也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供应链的活动的地方,就会有风险。“十不准”虚假贸易“零容忍”背景下,从事供应链服务企业如何进行贸易风险监控?为助力更多央企、地方国企做好业务合规与业务转型,我们万联网将于5月10-11南宁继续开设第五期“十不准下国企供应链业务合规与增量转型实战”培训课程,跟着数十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央企、地方国企高站位高质量系统深度学习业务合规与转型,优化商业模式,共同探讨“十不准”下国企供应链业务合规与转型的道、法、术。

第五期课程内容将在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迭代,进一步强化供应链业务风控及货权管控的内容。届时,来自法律、审计、货权管控、产业互联网以及供应链金融领域的5位专家团老师将逐条解读“十不准”细则,带大家学合规整改、强化风控、做实物流、样板案例、进阶实战以及落地方案等。

供应链业务风控方面,拥有十多年供应链金融风控实战经验、常年为国企提供法律顾问与合规专项服务「张老师」将带你法律风控角度,学如何建立全面风控、全员风控的内控体系,并把握供应链业务风险要点,守住红线;同时,我们万联网的专家团老师还将从业务实操角度,带您学习其他国企供应链公司的应对方法、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1场专家团答疑+1场专题研讨会,5位老师+近百国企学员,群策群力,基于具体业务场景,探讨落地路径,分享各自实践经验。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哦~

来源:浙商中拓2023年年报、2024年一季报,万联网综合整理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平安银行2023年供应链金融融资发生额1.3万亿,同比增长14.1%;今年首季供应链金融增幅近30%,规模超3300亿!
下一篇:厦门象屿公布2023年业绩:营收4590.35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四成,但大宗商品经营货量及市场占有率逆势增长!
  • 毛莉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
    宋华 蔡宇江 黄贵生 许书川
    经济发展需要信心,供应链金融发展下一个十年应如何重拾信心?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提出:首先,要秉持“先产业后金融,深入产业场景、科技场景以及制度环境场景去发展供应链金融,实现数实融合、以融促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要准确把握政策方向与监管精神,要在近年大风险事件中学习提防重大风险,要找到既有贸易又合规的增长方式,基于产业集群的平台要找到资本认可的发展路径,要突破产融无法切实相向而行的屏障,要有数据资产化布局占领未来资产、要善用公共基础设施借势借力发展。白皮书将围绕上述方面,为业界同仁梳理趋势、关键经验及可借鉴标杆,帮助大家重拾信心、行稳致远。
    了解更多>
  • 数字供应链
    宋华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务部市场调控专家库专家,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日本京都大学经营管理大学院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供应链物流管理,特别是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供应链关系、供应链安全与风险管理、供应链柔性等。近年来的主要著作包括《智慧供应链金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物流成本与供应链绩效管理》《服务供应链》等。 数字化浪潮正势不可挡地向前推进,也深刻影响着供应链领域。不同的产业、企业纷纷探索应用大数据等技术改良甚至重塑产业供应链,创造高度智能化、服务化的数字供应链体系,以打破组织内和组织间的壁垒,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高效整合,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同时,通过塑造更具竞争力的运营模式,推动产业的升级与发展,拓展市场空间,创造新的效益。 本书阐述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科学技术对实体经济及产业供应链有何重要影响,数字供应链在三大产业的应用中需要关注哪些关键问题,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构建数字供应链的系统框架,以实现产业供应链运营效率的提升和产业主体之间的协同,等等。书中广泛介绍了中国企业的先进实践与创新,反映了数字供应链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帮助企业系统地掌握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供应链创新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了解更多>
  • 国企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报告
    万联网
    中国当前面临需求不足、预期不稳的困境,国企必须带头稳经济、稳预期。但当前国企供应链公司在业务运作中也面临缺业务、缺人、缺风控经验等诸多挑战 为解决上述问题,由万联网发起、联合生态内有实操经验的企业家与专家,围绕地方国企践行“数字化+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于2023年4月开始编撰,历经数月最终形成《地方国企供应链公司高质量发展报告一一“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促进地方产业生态发展》(简称《国企指南》)。
    了解更多>
  • 中国数字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与领先实践(2023)
    梁超杰,许书川
    中国数字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与领先实践(2023)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