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案例分享】以购销合同方式进行的委托加工收入的确认(委托方)

万联网 , donna , 2024-05-05 , 浏览:3537

 

案例分享

以购销合同方式进行的委托加工确认收入(委托方)

案例:

A上市公司与B公司签订销售合同,将材料“销售”给第三方公司并委托B进行加工,同时,与B签订商品采购合同将加工后的商品购回。具体交易安排如下:

1、同日签订销售、采购合同,两份合同的交易标的、数量相同,但采购价大于销售价。合同在管理上一一对应,如合同编号分别是CG- 2022-1A、XS-2022-1B。

2、采购/销售合同的合同要素类似于加工承揽合同。有的合同标题直接为:采购(加工)合同、销售(加工)合同或A加工合同。委托方A,加工方B;质量技术标准为:按委托方图纸尺寸及技术要求加工;运输费一律由B承担。

3、A销售凭证后附销售合同、提货单、销售通知单,采购凭证后附采购合同、采购入库单。

4、A对采购合同不具有撤销的权利。

5、B收到待加工的材料后,必须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加工后再销售给A,无权按照自身意愿使用或处置该材料。

6、加工期间,B应妥善保管所加工材料。由于B保管不善致使A之供料毁损、灭失的,由B承担责任。但非B保管不善导致的A之供料毁损、 灭失,A承担相应风险。

7、A提供原材料和主要材料,占比非常小的辅助材料由B自行采购。

8、票据方面,A分别向B开具增值税销售发票,并从B取得进项增值税发票。

9、结算方式:A将材料交给B时及B将加工完成后的商品交货给A时,双方均记往来款,随后,A将采购价款高于销售价款的差额支付给B。

问题:A公司的上述经济业务作为销售与采购进行会计处理是否适当?

中国证监会会计部:

本案例中,A公司与无关联第三方公司通过签销售合同的形式,将原材料“销售”给第三方公司并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加工,同时,与第三方公司签订商品采购合同将加工后的商品购回。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合同或协议条款判断加工方是否已经取得对商品的控制权,以确定是否确认销售商品收人。

尽管A公司分别与加工方签订购销合同,且在“购销”环节,A公司分别开具增值税销售发票并取得进项增值税发票,然而根据合同约定:由于“A公司对采购合同不具有撤销的权利,且在交易一开始,A公司即与加工方同时签订销售(加工)和采购(加工)合同,锁定材料销售价格和加工后产品的采购价格”,因此在该交易中,加工方的收益是固定的,在交易一开始即被锁定,加工方并不会承担与加工材料有关的价格变动风险,也不存在加工后的产品销售不出去的风险。其次,待加工材料发送给加工方后,非加工方保管不善导致的A公司之供料毁损、灭失,A公司承担相应风险。

此外,因“加工方无权按照自身意愿使用或处置该等材料”,因此加工方不能主导加工材料的使用,无法享有根据A公司与加工方签署的销售和采购合同。该交易实质上属于由委托方提供原料和主要材料,受托方只垫付少量辅助材料,按照委托方的要求加工货物并收取加工费的经营活动在此交易中,A公司仍然保留与所加工材料所有权有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继续对材料实施有效控制,所加工的材料仍然属于A公司的存货。

综上所述,所加工材料的控制权并未从A公司转移给加工方,而是仍然保留在A公司,故A公司不应确认销售商品收收入,而应当将整个业务作为委托加工进行处理

目前行业内依然有很多企业,搞不清楚审计师会怎么按照十不准等规定来审计,是按照全额法还是按照净额法确认收入,按照委托加工还是销售商品的...如果真实业务场景中只能原地货转或直发、只能瞬时转移怎么办?是不是只要中了74号文任意一条,业务就完全不能做或者不能全额确认收入了?

所以,为帮助大家明细供应链业务收入确认方法,识别虚假贸易,规避掉进融资性贸易、循环贸易的坑、掌握“直发”、“瞬时转移”等业务场景下的控货要点,在合规基础上做好增量,我们计划于5月10-11日,在南宁开设第五期《十不准下国企供应链业务合规与增量转型实战培训》

课程内容方面,本次课程将在历经四期培训、上百家国企参训的基础上,做优化迭代,着重加强风控强化、应对审计、实质控货、增加营收层面内容,欢迎扫码报名。

课程核心话题:

1.如何记账、签合同、运营等,才经得起审计的问询?

2.如何做好内控,避免监管部门认定为“会计核算不规范”、“内部控制不健全”?

3.是否上游为预付、下游为应收就一定是融资性贸易?

4.如何实质控货,怎么做才算“到位”?

5.如果真实业务场景中只能原地货转或直发怎么办?

6.“瞬时转移”的问题怎么解决?

7.具体什么情况下才能按全额法确认营收?委托加工如何记账?

8.除了大宗贸易,还有别的方法能获得营收吗?

9.如何立足本地实际、本地特色产业重新获得业绩?

10.如何避免掉进别人设计的融资性贸易、循环贸易骗局?

11.团队人员严重不足,如何高质量实现那么多目标?

12.国企如何与民企合作,快速解决规模等问题?

13.头部/典型供应链公司是怎么做的?有何可借鉴案例?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3个案例赔偿2亿元,如何安全开展存货融资业务?(监管企业篇)
下一篇:两国企损失了5.8亿!国企供应链公司如何规避融资性贸易风险?
  • donna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
    宋华 蔡宇江 黄贵生 许书川
    经济发展需要信心,供应链金融发展下一个十年应如何重拾信心?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提出:首先,要秉持“先产业后金融,深入产业场景、科技场景以及制度环境场景去发展供应链金融,实现数实融合、以融促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要准确把握政策方向与监管精神,要在近年大风险事件中学习提防重大风险,要找到既有贸易又合规的增长方式,基于产业集群的平台要找到资本认可的发展路径,要突破产融无法切实相向而行的屏障,要有数据资产化布局占领未来资产、要善用公共基础设施借势借力发展。白皮书将围绕上述方面,为业界同仁梳理趋势、关键经验及可借鉴标杆,帮助大家重拾信心、行稳致远。
    了解更多>
  • 国企供应链公司新质发展行动白皮书2024
    梁超杰 蔡宇江 许书川
    由万联网首席金融顾问梁超杰、万联网创始人蔡宇江联合万联供应链新质发展智库7位专家共同编撰, 了解国企供应链服务本地产业的新模式与落地经验 通过国联股份-冷链多多、秦岭数字、草都、冠之链、全联农科、河钢供应链12个案例,从新资本、新分工、新模型、新园区、新基建、新产融、新财务、新要素、新IT等层面,为国企供应链公司提供更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数字供应链
    宋华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务部市场调控专家库专家,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日本京都大学经营管理大学院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供应链物流管理,特别是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供应链关系、供应链安全与风险管理、供应链柔性等。近年来的主要著作包括《智慧供应链金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物流成本与供应链绩效管理》《服务供应链》等。 数字化浪潮正势不可挡地向前推进,也深刻影响着供应链领域。不同的产业、企业纷纷探索应用大数据等技术改良甚至重塑产业供应链,创造高度智能化、服务化的数字供应链体系,以打破组织内和组织间的壁垒,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高效整合,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同时,通过塑造更具竞争力的运营模式,推动产业的升级与发展,拓展市场空间,创造新的效益。 本书阐述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科学技术对实体经济及产业供应链有何重要影响,数字供应链在三大产业的应用中需要关注哪些关键问题,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构建数字供应链的系统框架,以实现产业供应链运营效率的提升和产业主体之间的协同,等等。书中广泛介绍了中国企业的先进实践与创新,反映了数字供应链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帮助企业系统地掌握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供应链创新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