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行廿载,共鉴时代!亚洲物流双年展20周年,邀物流人同庆

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 亚洲物流双年展 , 2024-05-29 , 浏览:2282

一个月之后,即6月25至27日,备受瞩目的2024亚洲物流双年展就将于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这不仅是亚洲物流双年展在疫情后上演的首场“双年”大戏,更将迎来展会入华二十周年的辉煌时刻。

作为享誉全球40余年的慕尼黑国际物流博览会transport logistic的亚洲版,亚洲物流双年展(transport logistic China)于2004年成功首秀中国。秉承“物畅其流,链达天下”的宗旨,展会紧握市场节凑,顺应时代发展,始终与中国物流产业并肩成长。

回顾过去20年历程,亚洲物流双年展的规模已从最初1万多平米扩展到2024年的5万平米展示面积,吸引全球近700家参展商,预计将有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专业观众共襄盛举。展示领域也扩展至现有的9大板块,全面覆盖了物流服务、航空货运、公路铁路运输、港口船运物流、物流地产、生鲜冷链物流、智慧物流和信息系统、物流装备以及专用车辆等物流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同时成功打造旗下三大品牌展会:亚洲航空货运博览会、亚洲生鲜供应链博览会和亚洲智慧创新物流展览会。

这些显著增长,不仅印证了亚洲物流双年展在“全产业链”视角下的本土化、国际性、创新力、专业度的深耕与谋划,也映射出其与中国物流行业紧密相连的发展历程。

二十年间,亚洲物流双年展作为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助力业内同仁一起并肩同行,共同走出了中国物流提质增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展会从国外企业一统天下,到如今本土企业大放异彩,正是反映了我们国家物流专业化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亚洲物流双年展在向世界展现中国物流创新动力与澎湃活力的同时,更为中国物流加快国际化步伐,国际物流技术和服务引进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

兼收并蓄,在中国生根发芽

作为德国transport logistic品牌展会的全球系列展之一,亚洲物流双年展在国际影响力和专业程度上自然有其“洋血统”的优势。而扎根中国并推动展会在本土茁壮成长,离不开与本土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和强强联合。

2016年,亚洲物流双年展与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及旗下中国国际物流节达成长期战略合作,最大程度吸收协会与地方政府、各地企业良好合作关系及资源优势,全面提升了展会的整体规模及本土影响力。

与此同时,亚洲物流双年展充分沿袭了德国母展强大的“国际化”基因,叠加德国、土耳其、印度、新加坡、美国、南非等地系列展的国际资源,吸引全球知名物流商齐聚中国,为连接中国与全球物流供应链行业、推动跨地区交流合作搭建起重要桥梁。展会同期举办的亚洲航空货运博览会(air cargo China)、世界航空货运大奖(World Air Cargo Awards)、中德物流论坛等活动不仅提升亚洲物流双年展的国际化视野,更重要的是为中国企业打开了对话世界的大门。

正是得益于这种国际视野与本土智慧的结合,亚洲物流双年展在过去二十年间蓬勃发展。

以创新力,与行业同频共振

作为行业发展的领航者,亚洲物流双年展始终敏锐捕捉行业新风向,不遗余力地通过创新举措为行业的变革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在电商迅速崛起和消费升级趋势的共同催生下,近十年中国生鲜物流领域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需求和发展潜力。对此,亚洲物流双年展自2014年起率先推出细分品牌展—亚洲生鲜供应链博览会,以独到定位和平台优势助力中国生鲜物流提质发展、转型升级,应对无限机遇与挑战。

伴随工业4.0时代的全面开启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入实施,全球科技革命掀起的新一轮浪潮席卷物流行业。2019年,亚洲物流双年展再次突破自我,创新打造亚洲智慧创新物流展览会又一全新品牌展,全方位聚焦数智新科技在传统海陆空物流各领域的融合应用于实践成果,为物流行业的未来发展描绘出一幅智慧、高效的新图景。

在这个“体验为王”的时代,亚洲物流双年展以与时俱进的展会服务努力充实展会内核。展会积极扩展线上服务,依托中英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展会小程序等载体,让参展商获得除线下展会外的大量额外曝光与宣传;精心策划正向、反向配对,主题参观路线,为专业买家与参展商提供高效的商贸对接服务。在北、上、深定期举办的物流沙龙,以“小圈子,大思想”为主旨让志同道合的物流人获取创新理念、交流实践经验、聆听大家思想,不断拓展展会外延。

二十年的厚积薄发,不仅是一段见证,更是在不断探索与创新中凝聚着物流行业的智慧与力量。在亚洲物流双年展,我们共同见证了物流技术的飞跃、服务模式的变革以及行业生态的演进。每一次的挑战与机遇,都铸就了物流人坚韧不拔的精神,也推动着整个行业向着更加高效、智能、绿色的方向发展。

展望下一个二十年,亚洲物流双年将生如夏花,未来可期!

>> 2024亚洲物流双年展观众预登记火热进行中!请点击注册,免费参观:www.tl-c.cn/trade-fair/visitors/ticket


>> 扫码预约,同期,W3展馆联合展位预定中!

关于亚洲物流双年展

亚洲物流双年展(国际物流、交通运输及远程信息处理博览会),是亚洲物流供应链行业旗舰展。展会全面展示海··空物流领域的创新技术与服务,物流服务、航空货运、港口船运、公路/铁路运输、物流地产、冷链物流、智慧物流/IT信息系统、物流装备及专用车辆等各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全方位演绎物流改变生活的展会主题。作为享誉全球的慕尼黑国际物流博览会亚洲版,亚洲物流双年展自2004年举办以来,已成为促进企业展示交流、推动产业创新融合的理想商贸平台,规模和影响力不断创新高。

展会时间:2024625-27

展会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展会官网:www.tl-c.cn

新闻联络:

联系人:冯先生

Tel: 13590467631(微信同号)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快报名!2024数据资产管理培训班首期将于6月5日正式开班
下一篇:国企供应链三条路:纯垫资业务断舍离,管控货权留痕合规,服务地方集群保量增量
  • 亚洲物流双年展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
    宋华 蔡宇江 黄贵生 许书川
    经济发展需要信心,供应链金融发展下一个十年应如何重拾信心?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提出:首先,要秉持“先产业后金融,深入产业场景、科技场景以及制度环境场景去发展供应链金融,实现数实融合、以融促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要准确把握政策方向与监管精神,要在近年大风险事件中学习提防重大风险,要找到既有贸易又合规的增长方式,基于产业集群的平台要找到资本认可的发展路径,要突破产融无法切实相向而行的屏障,要有数据资产化布局占领未来资产、要善用公共基础设施借势借力发展。白皮书将围绕上述方面,为业界同仁梳理趋势、关键经验及可借鉴标杆,帮助大家重拾信心、行稳致远。
    了解更多>
  • 国企供应链公司新质发展行动白皮书2024
    梁超杰 蔡宇江 许书川
    由万联网首席金融顾问梁超杰、万联网创始人蔡宇江联合万联供应链新质发展智库7位专家共同编撰, 了解国企供应链服务本地产业的新模式与落地经验 通过国联股份-冷链多多、秦岭数字、草都、冠之链、全联农科、河钢供应链12个案例,从新资本、新分工、新模型、新园区、新基建、新产融、新财务、新要素、新IT等层面,为国企供应链公司提供更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数字供应链
    宋华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务部市场调控专家库专家,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日本京都大学经营管理大学院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供应链物流管理,特别是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供应链关系、供应链安全与风险管理、供应链柔性等。近年来的主要著作包括《智慧供应链金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物流成本与供应链绩效管理》《服务供应链》等。 数字化浪潮正势不可挡地向前推进,也深刻影响着供应链领域。不同的产业、企业纷纷探索应用大数据等技术改良甚至重塑产业供应链,创造高度智能化、服务化的数字供应链体系,以打破组织内和组织间的壁垒,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高效整合,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同时,通过塑造更具竞争力的运营模式,推动产业的升级与发展,拓展市场空间,创造新的效益。 本书阐述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科学技术对实体经济及产业供应链有何重要影响,数字供应链在三大产业的应用中需要关注哪些关键问题,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构建数字供应链的系统框架,以实现产业供应链运营效率的提升和产业主体之间的协同,等等。书中广泛介绍了中国企业的先进实践与创新,反映了数字供应链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帮助企业系统地掌握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供应链创新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