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供应链第一股”怡亚通:以“供应链+产业链+孵化器”模式构建商业模式,打造整合型数字化综合商社!

万联网 , 毛莉 , 2024-07-14 , 浏览:4907

近年来,宏观经济大盘稳中向好,消费品大盘正逐步恢复。作为“中国供应链第一股”的怡亚通(002183.SZ),历经三次商业模式的探索,正走在新时期的蝶变转型之路上,向生态型服务企业升级。

创新变革,打造整合型数字化综合商社

根据证券之星消息,日前,怡亚通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4年7月11日接受机构调研。根据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具体内容如下:

1、公司目前主要聚焦新能源、大消费和大科技这三大业务,请未来将重点发力哪一板块?

答: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围绕大科技、大消费和新能源三大赛道,以 " 供应链 + 产业链 + 孵化器 " 模式,打造整合型数字化综合商社。基于怡亚通供应链整合优势,通过旗下数字化新流通平台 " 小怡家 " 横向拓展数字化供应链,联合品牌商、代理商、批发商及终端大客户,共同构建和共享供应链平台,重点发力消费品供应链业务。在新能源领域,公司主要专注于光伏 EPC 业务;在大科技方面,公司重点拓展半导体存储和 I 算力产业供应链业务。通过纵向聚焦产业最优价值链,促进上下游协同发展。

2、公司在大消费领域的竞争优势是什么?根据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分销营销业务占比高达 92.88%,而利润较高的品牌运营业务仅占 2.62%。针对这一现状,公司将如何优化业务结构,提高品牌运营的比重,以提升整体利润水平?

答:公司大消费业务采用 " 大客户 1+N" 服务模式,围绕国内外 500 强及行业头部企业等核心客户("1")与上游供应商或下游经销商("N")搭建供应链服务平台,通过资源整合、产品创新、渠道创新和营销创新四大核心能力,深度服务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已覆盖家电、IT 通信、母婴、日化、酒饮和食品等多个消费品类。后续将加大品牌运营投入,拓展优质品牌,并通过 " 小怡家 " 数字化 B2B 平台,加速数字化转型,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整体利润水平。

3、公司在产业链业务板块的发展情况如何?未来是否会集中发力产业链业务?是否有计划整合资源,提升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和竞争力?

答:公司产业链业务发展良好,目前已成功搭建新能源产业链、半导体存储整合运营、 AI算力产业供应链等平台。未来,公司将集中发力产业链业务,通过战略协同,加大投资与布局,整合资源实现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和竞争力。同时,公司将优化业务结构,重点投入高利润、高成长性业务,提高整体利润水平,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4、近年来公司加大了在半导体领域的布局力度,请问在这一领域是否进行了技术收购或整合?

答:公司已投资入股车规级、行业级嵌入式存储产品公司——深圳星火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后续将继续深耕半导体存储供应链服务、代理分销等业务,并通过投资并购及业务整合,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半导体存储产业链的上下游布局。

5、公司在大消费领域未来有何布局?是否有收购计划?

答:公司将在大消费领域积极进行收购与整合,协同公司发展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

数字化 B2B 平台 " 小怡家 "助力中小品牌崛起

怡亚通主营业务包括:(一)供应链业务:1、分销+营销;2、品牌运营;3、跨境与物流服务 ; (二)产业链业务:1、半导体存储整合运营;2、AI 算力产业供应链业务;3、新能源整合运营;4、循环经济整合运营。

在供应链服务主业之外,怡亚通对自身的探索也在持续,在创新变更的征程中,前后共探索了三种商业模式:打造服务型、平台型和生态型企业。

其作为供应链平台型企业,前期通过长期的战略性投入,不断夯实平台服务网络、商务运营、物流配送、数字化等多维能力,持续积累客户资源、扩大企业规模,形成平台竞争力。并将每年的“获利”再投入建设服务网络、完善供应链平台能力来赢得更多合作客户,虽然时间较长,但发展基础更稳。其次,受国内外宏观环境影响,供应链市场一直处于调整阶段,库存大、售价低导致怡亚通毛利率下降。但在当前消费大类整体不及预期,行业规模呈现滞涨趋势的大环境下,怡亚通能够实现营收正向增长且利润持续为正,业绩优于行业多数竞争对手。

怡亚通2024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203.05亿元,同比上升2.55%;归母净利润2063.65万元,同比下降31.39%;扣非净利润909.24 万元,同比下降 52.56%;负债率79.38%,投资收益2212.52万元,财务费用2.68亿元,毛利率4.12%。

另据怡亚通此前6月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其旗下新流通行业B2B整合型供应链综合运营服务平台——小怡家,现已覆盖全国20多个大中小城市终端渠道,帮助品牌商实现低成本数字化运营,降低品牌运营总成本,实现终端业绩提升。未来,小怡家将融合尖端数字化技术,赋能品牌商与终端商,助力中小品牌崛起。

怡亚通坚持“做大供应链、做强产业链、做盛孵化器”的策略,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公司创新并寻找新的增长点,重点布局科技和新能源领域,通过业务和资本两条线改善孵化能力,利用资本市场资源,提高股东回报和产业利润,增强在资本市场的表现。目前运营正常,各项业务均在有序推进。

来源:万联网综合整理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煤炭贸易商现状及未来:不愁煤源,稳定发展、期货保值!
下一篇:大宗圈重磅!就在9月26日,300人齐聚!首届大宗商品供应链创新论坛超燃来袭!
  • 毛莉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
    万联网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是由万联网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一众业内专家大咖共同编撰的,重点分享了15位业内专家对供应链服务业态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并整合了9大特色标杆案例,对供应链从业者极具指导价值。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
    蔡宇江
    国内首份以物联网+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的行业报告。将于2020年9月17日《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重磅发布。
    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2014年青岛港事件后,国内的大宗商品仓储融资进入一个低谷的状态,银行谈“钢”色变,全线退出这一市场。时过境迁,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存货融资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法律和行业规范也逐步完善,面对巨大的市场刚需,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科技型企业联合前瞻性的银行又开始创新并开展存货融资业务,整个业内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继应收账款票据化之后,仓单数字化、生态化又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另一大趋势。
    顺应趋势,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携手对当前国内的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实践情况、标杆案例等进行梳理,率先在业内推出本白皮书,希望为业内同仁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健康、加速发展。 在此特别感谢上海大学储雪俭教授、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张春艳女士的专业指导。同时,对为本白皮书提供案例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有限,本白皮书无法为大家呈现业内所有的案例、经验、方法!万联网将继续秉承助力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持续为中国供应链金融提供多元化的智慧服务,为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不懈努力!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
    2020年9月11日
    了解更多>
  • 供应链金融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经典作品——《供应链金融》全新修订!《供应链金融》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物华图书奖一等奖荣誉,目前该书经典再版,已登陆各大电商平台,是供应链金融业内人士不容错过的精品读物!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