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汇董事长童泽恒:“1”个新阶段,“3”个新特点,“6”种模式,“3”个新方向!

万联网 , 供应链金融智库 , 2024-10-02 , 浏览:362

万联导读

9月26日,由万联网主办,三亚中央商务区管理局、简单汇、翔桥供应链、数链科技、高达软件、 中信梧桐港等合作伙伴支持,并获得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万联供应链新质发展智库等机构支持的“2024 新质生产力赋能大宗商品供应链创新发展论坛”武汉盛大召开;同日,《国企供应链公司新质发展行动白皮书》正式发布!

如需论坛完整的视频直播回看,您可在转发此文章至朋友圈后,联系万联网客服领取19168536275。


简单汇董事长 童泽恒

童泽恒表示,从大环境来看,GDP增速下降,但是增量是可观的;消费占GDP的贡献已经达到了80%,超过了欧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很快;进出口总额占GDP稳定在30%左右;产能强大,但产能利用率低;人民币的短期贷款的增速不错......从以上种种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企业资产结构从不动产为主转到动产为主,围绕动产的精细化管理是必选项,另外海外市场空间大,在这样新环境下,金融授信资源的充裕和紧缺同时存在,供应链金融将发挥重要作用。

简单汇致力于推动优化企业的现金流量周期,在权利凭证的创新与应用方面,主要围绕加速现金回笼、通过供应链票据管理商业信用、项目建设降本增效、统一管理票据资源、提前给供应商支付现金等八种场景提供服务,并可提供SaaS与数据本地部署结合、与代运营结合等六种不同的数字化升级模式,供客户灵活选择,实现数字化的最优投入产出比。未来,在国家基础设施的支持下,在脱核、AI+和跨境三大方向上,简单汇将不断创新产品模式,例如弱确权产品、跨境金单、智能审单,推动银企协同创新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其核心特征与新质生产力高度契合,已经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如何把握数字经济新机遇,以新质生产力提升价值,赋能传统大宗商品行业转型升级,这也成为简单汇在创新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接下来,简单汇将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优势,加强风险管理能力,结合不同场景的业务流程特性进行深入剖析,通过不同形式的科技产品赋能实体经济,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科技服务。

以下内容根据现场速记整理,内有删减,供业内人士参考:

童泽恒: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早上好!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适应新阶段,推进供应链金融科技新发展》,主要跟大家分享四个数字:“1”新阶段,“3”个新特点,“6”种模式,“3”个新方向。

新阶段:企业运营新变化

刚才在蔡总开场的时候讲了今年特别难,我们也实实在在感觉到了今年特别难。首先,第一个数字是用了一组数据来看整个大的环境,和在这个大环境下我们企业都面临什么新的变化。

第一,经济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我们来看近20年的实际GDP和名义GDP增速是明显向下的(上图),这个图形我经常跟我的同事们分享,看这个图的数据可见我们现在特别难。不过,虽然GDP数据下来了,但每年的增量还是很大,例如我们去年5.2%增速,因为有126万亿的GDP,5%也是超过6万亿的增量。不过,换做是10年前、20年前,就算是10%以上的名义GDP增速,也没有5万亿这个量级,换句话说,市场空间还非常大。

第二,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就是消费对GDP的贡献占比是快速上升。长期以来,中国消费占GDP的比例几乎都在60%以上,而现在最新的消费对GDP的贡献甚至已经达到了80%,这是非常高的一个数字,已经超过了欧美。

第三, 投资速度显著放缓,房地产投资下降速度更大。我们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非常快,房地产投资的下降就更快。

前几天,人民银行、证监会和监管总局三局领导出来讲的话,这几天股市大涨,但是房市预计可能还会有一个很长的时间缓增期。这个事情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大家再看上面的图,我们这么多的企业都要发展,有那么多的生意要去扩展,去哪里找到新的发展机会?投资下来了,消费上去了,进出口净额/GDP还在下降,但是进出口总额/GDP这个比例始终稳定在30%以上。简单汇是来自于广东的企业,广东2020-2021年这两年生意是非常好的,因为出口非常好,但是2022-2023这两年出口下来,对广东的冲击是比较大的。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们制造业的产能是非常强大的,但是产能的利用率只有75.2%,事实上可能在很多地方这个产能利用率还达不到75.2%。从不好的角度来讲,我们产能利用率不够,但从好的角度来讲,我们也有巨大的产能可以向全世界来输出中国制造的产品。

从这些数字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些什么结论呢?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企业的发展就没有办法了呢?

我们从上图来看,近20年我们的人民币贷款的余额增长非常快,但是这里头有几个变化,一是人民币的总贷款增长的速度快于人民币对公贷款,也快于人民币对公短期贷款。这三个数字有什么关系?这些数字最能反应企业生产经营,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的数据是人民币的短期贷款。短期贷款仍旧保持一个相对平稳的数,我们看上图右边灰色的那条线,即使在经济增长速度只有5%的情况下,短期贷款增速依然还有7%以上。上图是指房地产为代表的以及平台投资为代表的,这两块拉动的整个人民币总贷款和对公总贷款的增速。

以上这些数字最终我认为对我们做实体企业有什么影响这说明我们的企业运营进入新阶段,观察下来,主要有四个地方的变化:资产结构:不动产价值占比下降,动产价值占比提升。第二,内部管理:增长速度放缓,需要更加精细化的管理。这对我们金融科技公司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第三,金融资源:授信资源充裕和紧缺同时存在。在这种新环境下,由于贷款在下降,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寻找到合适的客户的难度在增加。最近一下子又下降50个点,银行的盈利是有很大压力的。但反过来讲站在企业角度来讲,授信的充裕和授信的短缺同时存在,好的时候一拥而上,稍微有个风吹草动,全面抽贷,怎么解决?这可能也就是我们的机会。第四,海外市场:面对充裕的产能,需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对企业来讲,面对这么充裕的产能,不往国外走非常困难,日本在过去的三十年就是靠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以及海外的扩张让本国经济保持平稳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3个新特点:动产融资、司库、数字化

我花了大篇幅介绍第一部分这些背景,这和我们简单汇作为一个科技金融公司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我简要介绍一下简单汇这几年做的事情:第一个,适应这些新的变化,我们捕捉到市场上有三个变化:1、行业变化——银行将持续提升动产融资规模,供应链金融迎来广阔空间;2、企业司库变化——内外部因素驱动持续变革;3、企业面临数字化转型。

针对上述变化,所以简单汇相应推出了供应链科技的六种服务模式,以及正在探索三个新方向:“脱核”、跨境业务、AI。

第一,行业变化。对银行来说,银行将持续提升动产融资规模,供应链金融迎来广阔空间。从近年来房地产交易数据看,银行核定额度逻辑面临新的挑战。对银行来说,它现在有个很大的变化,就是银行信贷产品转型需求迫切,从原来流贷/项目贷转换为动产融资产品;如果不从土地砖头思维转换成现在的动产思维,你银行贷款的额度都核不出来。

现在银行常见的信贷产品有四个:信用证、保理、票据、仓单。相对来说,仓单这一块跟货相关的做得少一点,做得最多的是上面三个(信用证、保理、票据)。未来还有大量的流动资金贷款,我相信也会切换到动产融资产品这上面来。这个也是从国际银行业来看,比如海外的大型银行要不就做贸易融资(交易产品),要不就是做投资银行。从前面的一些数据和角度来看,现在六十万亿的短期贷款大量会转换过来,这个就是我们的生意机会。

第二,企业司库变化。对企业来说,银行在变,从看砖头变成看动产,那么企业在变什么呢?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市场增速也在放缓,大家也从增量竞争转变到了存量的竞争。存量的竞争时代,对企业的财资体系就会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企业的财资体系、司库体系必然面临着重要的变化,包括在管理体系、业务流程、运营范围、风险管理、业务服务以及司库平台建设方面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调整。前两年中央出台政策,要求企业在司库建设里要把供应链金融模块做成非常重要的环节放进来,这里面我们就会发现企业也是适应时代的变化而在变化。

当然,建司库对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非常有挑战的工作,为什么有挑战?因为不同的企业数智化基础能力是参差不齐的。前面储教授给大家画了一个很好的远景的示意图,但是我相信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几乎都不太可能够到建立到一个高水平的数智化能力,所以我这里把从目前不同的企业处在不同的阶段做了个示意图(如下图)。

第三,数字化转型

我们大多数企业,特别是民营的中小型企业,可能都处在比较前期、早期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去适应环境的变化,适应金融银行的变化,数智化的水平又参差不齐,怎么办呢?大型企业投入巨资,亦考虑现实价值,比如我们简单汇所在公司的母公司TCL,甚至包括同行业大家在内部讨论经常有一个问题,每年投入这么多巨资用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效果在哪里,怎么体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没有三、五年,没有八年、十年是看不出来的。

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不少企业在供应链金融运用上也存在畏难情绪。如果要去应用不管是获得监管的供应链手段,还是权力管理的供应链手段,都一开始在数智化投入的时候就会有很多问题和思考,我是不是又会增加我管理的复杂度,我是不是会成本先增加了,收益还一时半会看不出来,这个都是我们会存在的问题。本身企业内部管理系统较复杂,而金融机构业务流程和系统接口标准化,双方直连系统成本相对较高,且企业操作和数据复杂度也较高。所以在大环境变了以后,企业内部和银行也会有很多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就需要提供不同的服务的模式。

供应链科技的六种服务模式:

简单汇作为一家供应链金融科技公司,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可能目前主要聚焦的还是解决应收应付盘活和流通的问题。其中,围绕应收应付就是怎么帮助企业或者整个产业链把现金流量周期缩短。

(1)供应链金融的核心是帮助企业更好管理现金流量周期。

我们看上图,最近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期都是在拉长,A股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基本不变(略有增加)。而从我们平台监测的数据来看,发现近5年制造业的账期几乎是持平的,没有太多的变化,都是平均不会超过5个月,4~5个月的居多。但是我们发现一个数字,把应收账款去变现的比例在快速提升,为什么?因为在企业的现金流很好的时候,持有应收账款到期去回收现金是最理想的一种理财方式,因为有账期的话,价格肯定会贵一点,因为如果你去变现,是要向银行付出成本。但是近5年,每年把应收账款拿去融资的比例在快速上升,这说明核心企业的账期并没有变,但是供应商特别是中小供应商融资的难度在增加,对现金的渴求度在提升。

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存在痛点,由核心企业、中小供应商与金融机构组成的产业生态中,传统金融服务,因信息不对称、技术应用不足等,面临着服务能力和意愿的错配。这样一来,我们供应链金融科技公司就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回收现金,从而帮助他缩短现金流量的周期。

业务能力、风控能力与资金供给未聚集在同一参与者难以降低操作风险;而金融机构难获得核心企业确权,更多依赖融资人信息难以有效缓释道德风险。交易信用怎么让交易的信息得到资金方、任何一方的认可,并认为它是真实的,不至于中间被企业的员工道德风险所绑架,这就需要一系列金融科技手段把它解决。

(2)金单、供应链票据打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数字化通道

近十年来,中国在权利质押范畴或者在权利变现范畴有两个比较大的事件:第一个是2015年,以简单汇和我们友商推出的应收账款电子凭证(金单)为代表的权利的一整套的线上流程,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应收账款电子凭证有效解决了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操作风险和成本高企问题,以及核心企业由于参与手续复杂带来的参与意愿不足问题,也解决了核心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各种确权的问题,以及和银行进行对接把这个确权的信息转化成银行可以认可的电子信息,这个过程中自然也就解决了数据的一致性、可靠性的问题。

第二个是在2020年票交所推出了供应链票据,即是企业通过上海票据交易所准入的供应链平台签发的电子商业汇票,包含银行承兑(首票号8)和商业承兑(首票号7)两种类型。在前年,人民银行把债贴现跟供应链票据打通,去年的商业承兑汇票管理办法新的修订版出来,也再次确定了它的合法地位。供应链票据吸收了供应链场景下各类结算、融资工具的优势,还通过转贴现、再贴现、绿色票据等工具联通了货币市场,成为货币政策实施的重要辅助工具之一。

自2015年“金单”问世以来,应收账款电子凭证蓬勃发展;2020年、上海票据交易所创新性推出“供应链票据”,票据业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以简单汇为代表的第三方平台,以及企业自建平台和银行内部平台三种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衍生出大约八种应用场景,帮助核心企业、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获得了新的商机。

八种应用场景具体包括:第一,加速现金回笼。第二,通过供应链票据平台管理商业信用。第三,项目建设降本增效。第四,统一管理各类票据资源。第五,通过动态折扣的方式提前给供应商支付货款获得财务收益。第六,帮助管理跨境供应链;第七,通过数字权证的方式帮代理商融资;第八,采用“脱核”模式帮助供应商融资。以上这八种模式,现在都是比较成熟的商业范围。但这八种模式,由于不同的企业数字化水平、管理能力是处于不同的阶段,并不一定能很好地用好这些产品,什么方法能够既经济又快捷地用好供应链金融、切实降本增效?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事情。

上面讲的这种场景,在电子债券凭证、供应链票据上的应用在行业里已经有非常丰富的应用场景。对于科技公司来说,我们有这么多场景、这么多方式来帮助企业缩短现金流量周期,但是在企业视角第一个要考虑的,就是我用什么方式可以最快地使用到这些新的金融工具对企业的好处,所以肯定要考虑投入少,见效快的方式。

而站在银行视角来说,我们一定要考虑银行的诉求是什么。现在金融机构都是在讲金融五篇大文章,因此对银行而言,供应链金融科技肯定是要能助力其服务好客户、践行好“五篇大文章”,更好地帮助完成它的任务指标。

因此,基于行业、企业、银行这些显示情况,我们简单汇这几年结合各方面的诉求,因地制宜推出了6种服务模式,很好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第一,中小企业可以用平台SAAS服务。第二,注重企业品牌推广和用户体验的大企业,可用企业内部系统 + 平台SAAS+服务。第三,对数字化程度要求高的企业,可私有化部署的平台 + 自主运营。第四,嵌入企业内部系统的SAAS服务,极大减轻企业内部工作量,节约管理成本。第五,SAAS+服务+数据本地化部署。第六,私有化部署的平台 + 代运营。

通过以上这些模式,我们可以很好地帮企业解决各种需求问题,当然也有一些具体的案例我就不一一讲了,相信大家在市面上有所耳闻。总之,我想强调的就是不管是电子债券凭证还是供应链票据,以上的六种模式,我们简单汇都已经做到了全链条的打通。

例如,我们的平台SaaS模式,实施周期短(一周可以部署上线),投入成本低,可快速开展业务,同时实现企业品牌独立、数据独立和个性化定制;像私有化部署+自主运营,这一块也是可以快速上线的;嵌入企业内部系统的SAAS服务方面,简单汇平台嵌入客户内部系统以后第一个就是重整他的业务流程,把他的财务ERP系统或者采购ERP系统和我们金融科技的SaaS服务系统对接。客户的ERP/SAP等系统与简单汇进行API直连后,企业内部系统支付审批完成后,自动发送开单/开票申请至简单汇平台。平台SAAS+服务+数据本地化部署,则是我们去年推出的一个新的服务,举个例子就比较清楚,我们在企业的应用也可以把SaaS+和本地化有机衔接。通过“SaaS+服务+数据本地化部署(物理租户)”,实现数据库独立部署,满足企业数据本地化存储与管理的要求,同时可继续享有SaaS+模式下的所有服务,如联合运营、系统持续迭代升级,复用平台基础能力和资源 (银行对接、第三方服务、中登网、票交所)。

我相信在座的肯定有同事用了Office 365,数据是可以备份在本地,也可以放在它上面去,安装是在本地的,但是它是对个人台式机的,我们现在已经可以做到对企业及的系统也是这么来部署,部署在本地,数据在本地,但是所有的升级在远程静默就升级了。咱们都知道,每一个金融科技公司的系统都是在不停迭代升级的,如果系统部署在本地以后,迭代升级跟科技公司的版本就有代差,这个代差对双方来说就是持续的成本投入,而我们这一块也是做得非常成熟。

另外,还有代运营方面,之前储雪俭教授讲的对物流的监控,对货的监控,我认为可能是比对全域的监控还要挑战性更高的事情。很多企业为了自己安全的考虑,确实希望有一套完整自主可控的私有化部署的系统。但是运营这个事情应该说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没有足够的数据量、业务场景,你运营的效率往往是容易出问题。这里头能不能找到专业的第三方公司来做运营,或者说让专业的第三方公司帮自己来做运营?答案是:当然。我们就能够把这一关解决,为大多数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抓手,我这里列出了简单汇一整套的运营的体系,见下图,有兴趣可以找我们进一步了解。

3个新方向:“脱核”、跨境业务、AI

最后一部分,我再讲讲第四个数字3:3个新方向。我们都知道,电子债券凭证和供应链票据这两个产品场景已经非常成熟,怎么把这个量更多的拓宽,让更多企业享受到这些供应链金融产品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但是除了这个还不够,因为结合第一部分讲的宏观的变化来看,我们供应链金融发展还有三个问题要去解决。

第一个问题,供应链金融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我们来看看大的形势变化。这些年国家一直是在鼓励供应链强链、稳链、固链,但同时对企业的支付也提出很多新的要求,比如说:2021年12月,国资委《关于认真贯彻落实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 进一步做深做实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的通知》提出:原则上不再开具6个月以上的商业承兑汇票和供应链债务凭证,防止变相延长付款时限。2023年11月,财政部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7号》,要求企业自2024年起,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进行附注披露时,应当汇总披露与供应商融资安排(又称供应链融资、应收账款融资或反向保理安排)有关的相关信息。2024年3月,多家央企集团内部发文,要求下属公司不得开具6个月以上的商业承兑汇票和供应链债务凭证。多家建筑行业央企联系银行探讨通过其他供应链融资产品合作替代保理、票据融资。工信部公开征求对《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进一步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要求其通过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支付款项应当在合同中作出明确、合理约定,不得利用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变相延长付款期限……

以上这些政策规范,都给我们从业者带来了新的挑战。供应链金融发展怎么来解决这些问题,怎么在产品设计中切实保障中小企业的利益,这是面临挑战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供应链金融发展面临新的机遇。我们看到在全国层面,包括地方层面例如湖北省等,应该说也有一系列积极的政策来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

国家层面,比如2022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司库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的意见》,鼓励央企建供应链平台;202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委《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银发2023【233】号),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供应链脱核模式,支持供应链上民营中小微企业开展订单贷款、仓单质押贷款等业务。2024年8月,央行动产融资统一公示系统,拟对动产登记新增财产查重功能。

在这些年的实践中,人民银行的中登网对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里面也有压力,就是查重问题,因为登记的格式还是比较早年的版本,这个对我们企业来说,怎么前期来化解风险是非常大的一个压力。

今年8月份,央行对财产查重提出新的变革,这个变革以后,来确定登记的唯一性,这个对银行来说,对相应的融资机构,对企业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如果这个顺利上线(听说是明年的2月份上线),那对行业的发展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个可能也是简单汇为什么一直聚焦在电子债权凭证和供应链票据这个方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有国家的基础设施在做支持。

我们再看地方层面,北京、上海、山东等省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推动供应链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科技的发展,这也对供应链金融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2024年6月,北京市出台《北京市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明确做好本市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工作等6项重点任务;2024年6月,上海市出台《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建设供应链金融示范区行动方案》,提出一个总目标、五个具体目标和20项具体任务;2024年8月,山东省出台《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振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为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等多元化金融服务,积极开展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业务……

在上述这些指引下,接下来,我觉得可能在银企协同创新方面有一些新的展望:从主体信用向数据信用、交易信用转变,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

这里我拉了一个图,这个图有不同展示的版本,实际上就是从企业,从供应商到投标、到订单,到交货,到最后卖到消费者这一整套流程,都是有供应链金融或者是动产融资的机会。这里头核心的一个变化,一头是企业要变,一头是银行要变,银行要从主体信用向数据信用、交易信用来转变。

我前面讲从大环境来讲,银行也是必须要变的,但单靠银行也是不行的,一定是银行、企业和数据科技公司一起来协同。

从哪个方面变呢?我认为主要有四个:一是理念创新,首先是主体信用向交易信用转,交易可靠+资金闭环很重要;二是流程创新,从业务资料、业务流程、贷中贷后全过程都要变化。三是授信创新;四是技术创新。

具体来讲,我认为有三个创新方向:

第一,通过弱确权银单产品,助力供应商更早获得资金。当订单形成、完成交货或对账开票之后都可开出银单,在不同阶段融资比例和融资成本有所差异银单的本质是“交易数据的确认”,无需核心企业做付款承诺,是一种“弱确权”的融资模式。例如,简单汇通过弱确权或者数字确权的方式,“脱核”不去核。我们还是有核心企业的概念,但是核心企业不承担信用的风险,这个也是事实上的需求,随着比如说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下来以后,建工行业的授信额度一定会受到控制,但是它的交易量还大量存在,怎么办?那肯定是要把这个交易真实情况下和银行对核心企业的授信就变成银行在核心企业配合的情况下对重要的供应商进行授信。这样一来,我们整个的流程就会跟着变化,原来依靠主体信用的就变成要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来确认这个交易的真实性,确认资金的封闭性,来获得授信,从而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核心企业自身的发展。

第二,跨境供应链金融,助力中资企业出海本地化。当然我这里跨境业务,跟一些朋友们的观点不太一致。昨天有朋友聊起来说出海就是死,简单汇的股东TCL近日在北京开了一场研讨会,TCL董事长李东升表示,今年是TCL出海25周年,中途也差点死,在2004年收购汤姆逊、阿尔卡特以后,公司连续两年ST,后来卖了一堆的优质资产才把现金流缓过来,才活过来。

我们可能也是少有的出海差点死了,又活过来,现在活得相对还可以的企业。为什么要出海呢?今年我也去越南做了一次调研,比如我们出口到欧美的产品,这两年你在越南生产还不行,必须得有零部件有多少也在越南,所以主机厂和配套的供应商都去了,你不去,在国内的订单的产能利用率按照统计的数据也就是75%,怎么办?所以要企业持续的存活,要生存就得走出去。

针对这个变化,简单汇最近三年都在持续探索跨境方面能不能产生出一些新的产品,可以把信用证繁琐的手续简化下来,把国内保理这一套现金的数字债权凭证传递出去,我们现在出口、进口都已经走通了,跟四个比较大的银行也走通了相应的流程,目前正在全力推广之中,相信我们对中国企业,制造业企业走出去也能尽绵薄之力。

第三,通过AI为供应链金融服务提质增效。例如,简单汇的智能审单体系,这个不是业务方向,但是AI的应用是全方位的应用。我们作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简单汇本身也有大量单据的要处理,包括提单、运单匹配等等,充分应用AI手段可以大大降低我们的作业成本,而且还能增加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银行那一边也可以得到更好的认可。在智能审单这块,我们这几年获得了大量的专利,把处理的时效都快速提升上来了。原来没上智能审单这个系统之前,我们持续花了三年的时间来推进相关业务的提升,基本上处理一笔业务需要半个小时,但现在处理一笔业务人工加上智能审单,10分钟以内就可以完成。

以上是今天我分享的主要内容,最后打打广告,简单汇花了十年时间,也有完整的系统架构,我们连接了接近50家的银行和接近10万家的客户。作为一家智慧供应链金融科技服务商,简单汇信息科技(广州)有限公司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业务咨询、金融服务、科技建设和运营服务,致力于通过科技手段推动商业信用的价值传递,提高企业供应链整体竞争力。最后,我们也希望有机会能够跟在座的各位进一步交流,并深入探讨合作,共建产业金融新生态。

*以上内容根据万联网主办的“2024 新质生产力赋能大宗商品供应链创新发展论坛”嘉宾现场演讲的速记整理而来,未经嘉宾审阅,仅供行业人士参阅。

来源:万联网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国联冷链多多梁豪:华中(浠水)蛋品交易中心致力打造全国蛋品供应链集成性样板!
下一篇:煤炭供应链公司,怎么根据自身资源禀赋,有计划地快速起量,而不是有一单没一单?
  • 供应链金融智库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国企供应链公司新质发展行动白皮书2024
    梁超杰 蔡宇江 许书川
    由万联网首席金融顾问梁超杰、万联网创始人蔡宇江联合万联供应链新质发展智库7位专家共同编撰, 了解国企供应链服务本地产业的新模式与落地经验 通过国联股份-冷链多多、秦岭数字、草都、冠之链、全联农科、河钢供应链12个案例,从新资本、新分工、新模型、新园区、新基建、新产融、新财务、新要素、新IT等层面,为国企供应链公司提供更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
    宋华 蔡宇江 黄贵生 许书川
    经济发展需要信心,供应链金融发展下一个十年应如何重拾信心?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提出:首先,要秉持“先产业后金融,深入产业场景、科技场景以及制度环境场景去发展供应链金融,实现数实融合、以融促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要准确把握政策方向与监管精神,要在近年大风险事件中学习提防重大风险,要找到既有贸易又合规的增长方式,基于产业集群的平台要找到资本认可的发展路径,要突破产融无法切实相向而行的屏障,要有数据资产化布局占领未来资产、要善用公共基础设施借势借力发展。白皮书将围绕上述方面,为业界同仁梳理趋势、关键经验及可借鉴标杆,帮助大家重拾信心、行稳致远。
    了解更多>
  • 数字供应链
    宋华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务部市场调控专家库专家,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日本京都大学经营管理大学院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供应链物流管理,特别是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供应链关系、供应链安全与风险管理、供应链柔性等。近年来的主要著作包括《智慧供应链金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物流成本与供应链绩效管理》《服务供应链》等。 数字化浪潮正势不可挡地向前推进,也深刻影响着供应链领域。不同的产业、企业纷纷探索应用大数据等技术改良甚至重塑产业供应链,创造高度智能化、服务化的数字供应链体系,以打破组织内和组织间的壁垒,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高效整合,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同时,通过塑造更具竞争力的运营模式,推动产业的升级与发展,拓展市场空间,创造新的效益。 本书阐述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科学技术对实体经济及产业供应链有何重要影响,数字供应链在三大产业的应用中需要关注哪些关键问题,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构建数字供应链的系统框架,以实现产业供应链运营效率的提升和产业主体之间的协同,等等。书中广泛介绍了中国企业的先进实践与创新,反映了数字供应链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帮助企业系统地掌握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供应链创新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