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国企经济“三季报”出炉!21户省属监管企业实现营收4400亿元,利润217.3亿元,8户企业增幅超10%

万联网 , 供应链金融智库 , 2024-11-05 , 浏览:2419

近日,湖南省国资委召开省属监管企业2024年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总结了三季度工作完成情况,分析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部署四季度冲刺收官工作。

今年以来,湖南省属监管企业聚焦重点,攻坚克难,前三季度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发展质效迈上新水平。1至9月,21户省属监管企业实现营收4402.2亿元。其中,12户企业收入同比实现正增长,机场集团、轨道集团、港航水利、矿产集团等4户企业增幅10%以上。利润总额217.3亿元,10户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实现正增长,增幅10%以上的有高速集团、农业集团、机场集团、轨道集团、矿产集团、旅游集团、万安达集团等8户企业。

前三季度湖南国资国企加快发展战新产业,截至9月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营收1346.31亿元,同比增长6.34%。湖南国资国企开展音视频、北斗、深海三个产业研究,形成“一报告一图五清单”,制定“10条措施”,召开音视频、北斗、深海产业企业项目合作对接会,并取得实质性成效。

第四季度是决胜全年的收官阶段,也是为明年工作奠定良好开局的关键节点。湖南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肖文伟在会议上强调,全省国资系统要坚定信心,铆足干劲,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确保今年完成70%以上的任务。全力推动政策落地,牢牢把握当前中央关于扩大有效需求、提振实体经济等政策机遇,紧盯“两重”“两新”等重大需求及重大改革,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项目实施成效、产业发展质效、助企纾困实效。全力抓好风险防控,完善“12345”综合监管,严防各类风险,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全力抓好收官扫尾、明年工作谋划及“十五五”规划编制准备,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

成效明显!湖南省属国企前三季度亮点纷呈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湖南各家省属监管企业承压前行,持续发挥“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在项目建设、发展战新产业、壮大基金集群、强化协同创新、强化技术攻关等方面亮点纷呈——

项目建设持续发力。重点实施“十百千”工程,加快“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十大产业项目”建设,95个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投资911.76亿元,1—9月完成551.49亿元。深入推进“两重”“两新”送解忧专项行动,38个项目累计投资总额407.54亿元。

加快发展战新产业。指导企业制定“两方案一计划”,形成“三张清单”。开展音视频、北斗、深海三个产业研究,形成“一报告一图五清单”。截至9月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营收1346.31亿元,同比增长6.34% 。

积极融入全省重点产业倍增行动。对标湖南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省国资“3974”标志性工程。参与全省重点产业倍增计划13条产业链中的8条产业链,召开省属企业参与全省重点产业倍增计划产业链及“两重”“两新”工作座谈会,推动解决产业发展相关问题20余个。

持续壮大基金集群。加速打造国资基金体系,形成1200亿规模产业基金集群,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强化协同创新。第二届全省国资国企“科技周”活动商定的195个合作项目推进总体呈加速态势,推动院企合作进一步加速,引导院企双方增进了解、加强互动。

强化要素保障。经费支持和奖励力度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度达2.6%,排名全国第4位、中部第1位;今年已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2个、省级创新平台6个。截至目前,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52个、省级创新平台225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8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9家。

加速开放合作。牵头组织第三届北斗国际峰会“央企北斗规模应用论坛”,全力推动部分央企板块总部落户湖南,着力推进湖南省属企业产业协同。

优化配置深化改革。今年成功湖南组建人才集团、湘铁公司、矿产集团等公司,旅游资源优化取得良好成效,数据资源优化有序推进。

来源:湖南省国资融媒体中心、红网等,万联网综合

供应链产融创新中国行

为助力湖南省乃至全国产业供应链生态各方间的交流合作,助推湖南省国民企产业数字化转型及供应链实现新质发展,万联网拟定于11月8日在长沙市,举办“供应链产融创新中国行”业务交流对接会。

现场将邀请数位来自湖南省内外的优秀产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银行、金融科技等企业精英大咖,聚焦国企数字化转型、供应链业务发展、融资性贸易风险、区域供应链金融平台搭建、产融对接和模式探索等热门话题,进行深度研讨分享,促进区域内外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你可以与这些行业精英进行深度业务交流和链接,同时还能观摩国企供应链保量增量的路径、特色产业集群实践案例、金融科技助力国企转型升级的落地成果,学习并掌握供应链业务常见法律风险防控要点等。

感兴趣的朋友,抓紧联系万联网客服报名吧:李女士,19168536275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铝锭“变”煤炭暴力虚开12.4亿元,波及10个省市共97家受票企业!
下一篇:全球大宗商品贸易巨头托克再陷欺诈风波!蒙古业务面临11亿美元损失,内部合规监管遭挑战
  • 供应链金融智库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
    万联网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是由万联网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一众业内专家大咖共同编撰的,重点分享了15位业内专家对供应链服务业态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并整合了9大特色标杆案例,对供应链从业者极具指导价值。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
    蔡宇江
    国内首份以物联网+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的行业报告。将于2020年9月17日《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重磅发布。
    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2014年青岛港事件后,国内的大宗商品仓储融资进入一个低谷的状态,银行谈“钢”色变,全线退出这一市场。时过境迁,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存货融资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法律和行业规范也逐步完善,面对巨大的市场刚需,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科技型企业联合前瞻性的银行又开始创新并开展存货融资业务,整个业内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继应收账款票据化之后,仓单数字化、生态化又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另一大趋势。
    顺应趋势,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携手对当前国内的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实践情况、标杆案例等进行梳理,率先在业内推出本白皮书,希望为业内同仁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健康、加速发展。 在此特别感谢上海大学储雪俭教授、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张春艳女士的专业指导。同时,对为本白皮书提供案例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有限,本白皮书无法为大家呈现业内所有的案例、经验、方法!万联网将继续秉承助力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持续为中国供应链金融提供多元化的智慧服务,为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不懈努力!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
    2020年9月11日
    了解更多>
  • 供应链金融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经典作品——《供应链金融》全新修订!《供应链金融》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物华图书奖一等奖荣誉,目前该书经典再版,已登陆各大电商平台,是供应链金融业内人士不容错过的精品读物!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