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出去”到“走进去”!2025年,供应链出海正当时
导言
两年前,宁德时代德国图林根工厂首批电芯下线,这座投资18亿欧元的超级工厂,不仅实现了电池生产全流程的本地化,更建立了覆盖研发、生产、回收的完整产业生态。这个案例揭示着中国供应链出海的本质变化——企业不再满足于简单产能转移的"走出去",而是追求深度融入区域经济网络的"走进去"。如今,站在2025年的历史节点,全球供应链正经历百年未有的重构浪潮,随着中国出海战略的推进,中国企业不断寻求海外市场的拓展机会,供应链出海成为这一战略布局中的关键举措。
全球供应链重构:百年变局下的战略窗口
全球产业链正在经历"短链化+区域化+智能化"的三重变革。麦肯锡研究显示,2018-2023年间,全球企业在近岸采购比例提升了7个百分点,东盟国家接收的中美产业转移规模超过4200亿美元。这种结构性调整背后,是地缘政治冲突加剧、ESG标准趋严、智能技术迭代等多重因素的交织作用。
中国供应链出海正面临历史性机遇:RCEP区域贸易协定生效形成22.7万亿美元的统一市场,中东国家"向东看"战略释放万亿级基建需求,欧盟碳关税倒逼绿色供应链重构。2023年中国对东盟制造业投资增速达34%,在中东新能源领域斩获订单超600亿美元,这些数据印证着供应链出海的战略窗口已然开启。
供应链出海已呈大势所趋,对于中国企业来说,2025年更是机遇之年。一方面,国内制造业实力雄厚,在新能源汽车、高科技、能源和装备制造等领域具有显著的供应链优势。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更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高效的运作模式,为企业出海奠定了坚实基础。比如供应链巨头厦门建发、厦门象屿、厦门国贸等在海外市场的成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正被企业积极运用到海外市场的开拓中。
此外,再加上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企业出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国际化发展。2025年1月,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开展中小企业出海服务专项行动的通知》,表示将开展专项行动,推动各地结合实际,加强出海服务的系统化供给,组织服务机构与有出海意向的中小企业精准化对接,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畅通信息渠道、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有力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这无疑将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中国供应链迈向新全球化
当中国供应链完成从"产能输出"到"价值共生"的蜕变,其角色正在发生根本转变。例如,在东南亚,中国企业主导的新能源产业链使该地区光伏组件成本下降40%;在中东,智能建造技术的输出助力沙特NEOM新城建设效率提升3倍;在拉美,数字支付系统的本地化部署让2000万无银行账户人群进入数字经济体系。
这种转变的本质,是中国供应链正在成为新全球化的"技术接口"和"价值枢纽"。通过输出"制造能力+数字平台+绿色标准"的复合型解决方案,中国企业在重构全球产业版图的同时,正在创造新型的合作范式。正如埃森哲最新报告所指出的:"中国供应链的进化,正在将全球化1.0时代的'成本套利'升级为全球化2.0时代的'价值共创'"。
站在2025年的门槛回望,从服装纺织的"蚂蚁搬家"到智能制造的"雁阵出海",中国供应链的进化史恰是一部全球化参与方式的升级史。当"走进去"成为新时代的主题词,其内涵早已超越地理空间的拓展,指向技术标准的互认、产业生态的共生、文明价值的交融。这场始于商业逻辑变革的供应链革命,终将重塑全球经济治理的新秩序。在这条新航路上,中国供应链企业不仅要做好"造船者",更要成为"灯塔人"。
当前,出海热潮下,越来越多中国企业选择出海拓宽业务市场,这也使得跨境供应链及金融的需求不断增加。此时,金融机构该如何设计跨境供应链金融产品,助力中国企业出海?有哪些落地案例可对标?欢迎大家积极参与万联网将于3月27日在深圳举办的第十二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
本次大会分论坛之二将围绕“企业出海背景下跨境供应链及金融”主题,邀请行业权威专家、企业实战大咖、金融机构代表等就“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产业供应链发展模式”“自贸区跨境金融优势如何助力供应链业态发展”“中国企业国际化跨境资金和贸易融资”“中国制造企业出海实践和思考”“高效数字供应链赋能中国品牌出海”“数字化供应链如何驱动跨境电商新增长”以及“中国企业出海背景下的跨境供应链及金融机遇与挑战”等话题展开分享。
想要参会/赞助/演讲的朋友,记得联系客服李女士:19168536275哦~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