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供应链金融”开启快跑模式,多家银行首单落地

中物联金融委 , 雨亦 , 2022-07-05 , 浏览:6250

今年以来,在以数字金融稳经济的热潮下,深圳、广州、厦门等地纷纷“撒出”数字人民币红包雨,让消费者感受了一把数字人民币的“魅力”,引发民众的消费热情。与此同时,数字人民币在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政务缴费等领域大范围推广时在供应链金融领域也掀起了一阵数字人民币的落地“热潮”。


今年以来,供应链金融领域不断传来数字人民币落地的“首次”消息。

6月21日,工行常熟分行全国首单汽车领域数字人民币供应链融资业务落地!

6月14日,百信银行成功发放首笔数字人民币票据贴现,实现业内首个“数字人民币+票据贴现+绿色金融”的创新。

今年5月,农业银行在业界首次实现数字人民币在供应链领域的全流程应用。

5月19日,工行天津分行与盛业商业保理的“数字人民币+保理业务”场景,首笔保理公司借银行渠道数字人民币保理融资发放。

4月14日,中企云链联合工行北京分行及成都分行,试点了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贷款发放+保理业务”的供应链金融场景。

在政府政策及各大银行的推动下,“数字人民币+供应链金融”开启了快跑模式,多家银行在不同场景下忙着“首单”落地!

数字人民币通过供应链金融贯穿到整个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包括汽车产业、绿色金融、乡村振兴、农业等多个场景的支付重塑。相比数字人民币在零售端大放异彩,在产业端,数字人民币还处于试点摸索阶段,数字人民币强信用、可追溯等特性,让金融行业看到了“机会”。


供应链金融+数字人民币呈蓬勃之势


数字人民币的“普惠”性与供应链金融的特性不谋而合,中国人民银行在为金融领域数字人民币应用定调时,认为数字人民币在拓展金融服务覆盖面,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方面发挥着大作用。


1、10多省市规划数字人民币金融场景应用。数字人民币在经过两年多试点测试之后,对其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风控等进行了实践检验,逐步成为金融领域创新和变革的抓手之一,尤其在国家政策以及几大银行运营机构的部署中,探索供应链金融领域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成为重要方向之一。


2021年以来,数字人民币逐渐成为各地金融规划的高频词汇。如在“金融”十四五年规划中,包括江苏、浙江、福建、上海、深圳、广州、天津、西安、海南、重庆等10多个省市,将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写进规划,并对未来的发展做了部署,这体现了各地对数字人民币在金融领域应用的重视。


此外,数字人民币在供应链金融场景的探索,也在各地政策中频频被提及,如在深圳印发的《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在提到“提升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支持能力”时,提出探索运用数字人民币进行交易结算。


2021年,北京市曾提出规划将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扩展到“100万+”,并推动在预付费管理、供应链金融等产业链金融领域率先应用。天津市,在人民银行、地方金融局推动下,东疆试水 “数字人民币+供应链金融”应用场景。


数字人民币在金融创新发展中显现出巨大的“潜力”。


2、23个城市迎来蓬勃发展之势。目前,数字人民币主要以城市试点的方式开展,且试点城市还在不断扩容。2019年以来,数字人民币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2022北京冬奥会场景开展试点测试,随着测试的开展,2020年11月再次新增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等6个试点地区。2022年,试点城市再次扩容,并再次增加6个城市试点。


截至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张家口、雄安新区)、大连、上海、苏州、浙江(杭州、宁波、温州、湖州、绍兴、金华等)、福建(福州、厦门等)、青岛、长沙、广东(广州、深圳)、海南省、重庆、成都、西安等23个地区。


这些试点城市,基本涵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部、西部、东北、西北等不同地区。在这些试点城市,不仅有相关政策为数字人民币的探索创造良好的环境,而且有金融机构、技术服务配套企业、丰富的产业端场景等,共同推动数字人民币的落地,展现出良好的发展空间。


3、供应链产业金融的重塑创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808.51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2.61亿个,交易金额875.65亿元,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


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的推进,支付基础设施的完善,数字人民币的应用也从此前侧重C端向B端产业端延伸,从小额的零售支付向大额支付、跨境支付延伸,这给了产业端金融创新的机会。


目前来看,由于数字人民币支付的普惠性、直达性、强信用等特性,数字人民币可以打破并重塑很多产业端金融困境。以国有六大行的实践来看,数字人民币在包括精准扶持中小微企业、乡村振兴、农业发展、绿色金融等领域开始尝试突破。


供应链金融+数字人民币的探索


在传统的基于真实贸易背景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中,银行等金融机构常常面临着多个风险难题。


一方面,围绕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企业资质信用难以辨识,真实贸易流程难以把控,放款之后的资金流向难以追踪。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不能深入参与供应链产业链每个环节,因此,依托核心企业资质授信的局限性,使得其无法触达更多层级、更多数量的中小企业。


因此,如何解决上下游企业信用难题,扩大中小企业的普惠范围,是金融机构要做的探索。数字人民币通过供应链金融渗入产业链,或给这一现状带来改观。


数字人民币由人民银行发行,国家信用担保,指定的运营机构参与运营,是对现有金融支付的重要补充,具有即时结算、匿名性、可追溯等优势。相较于现有供应链金融支付,数字人民币贯通供应链上下游支付流程,不仅可以实现资金到账实时快捷,提高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率,而且数字人民币发放的资金,可追溯特性,能够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


如:在农业银行的实践中,农业银行“银企云联”平台与联易融供应链平台成功对接。农业银行将数字人民币的产品和服务切入核心企业,以此覆盖数以千计的链上企业,大大小小的企业开通数字人民币账号,就可进行订单支付、现金管理、代发薪等,高效快捷。


除了支付功能,数字人民币也深入贷款、融资等环节,与供应链金融的相关产品结合。数字人民币资金可追溯、离线可支付等特性,这让此前供应链金融,难以覆盖的地区和特定场景有了更多可能性,数字人民币下的供应链金融安全性更高、更具有普惠性。相比传统的供应链金融,这种模式对于解决更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提供了突破口。


如:6月14日,百信银行向中国再生资源公司成功发放首笔数字人民币票据贴现资金2700余万元,标志着首个“数字人民币+票据贴现+绿色金融”场景落地。


百信银行将数字人民币与票据贴现产品对接,利用数字人民币" 可控匿名、智能合约 " 的特点,有效追踪或控制资金流向与使用途径,精准扶持实体企业。如,工行将数字人民币与贷款业务、保理业务对接,首次将数字人民币通过商业金融机构进行贷款发放。


近年来,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数字化能力在竞争中重要性提升。数字人民币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是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的试验场。对金融机构拓展服务生态圈,盘活流量,掌握数据,留住客户方面,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来源:中物联金融委  作者:雨亦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中物联金融委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利率跨入“3时代”!银行加大信贷投放 供应链金融加速线上化
下一篇:宋华新书独家连载之二|华能大宗的供应链数字化
  • 雨亦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国企供应链公司新质发展行动白皮书2024
    梁超杰 蔡宇江 许书川
    由万联网首席金融顾问梁超杰、万联网创始人蔡宇江联合万联供应链新质发展智库7位专家共同编撰, 了解国企供应链服务本地产业的新模式与落地经验 通过国联股份-冷链多多、秦岭数字、草都、冠之链、全联农科、河钢供应链12个案例,从新资本、新分工、新模型、新园区、新基建、新产融、新财务、新要素、新IT等层面,为国企供应链公司提供更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
    宋华 蔡宇江 黄贵生 许书川
    经济发展需要信心,供应链金融发展下一个十年应如何重拾信心?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提出:首先,要秉持“先产业后金融,深入产业场景、科技场景以及制度环境场景去发展供应链金融,实现数实融合、以融促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要准确把握政策方向与监管精神,要在近年大风险事件中学习提防重大风险,要找到既有贸易又合规的增长方式,基于产业集群的平台要找到资本认可的发展路径,要突破产融无法切实相向而行的屏障,要有数据资产化布局占领未来资产、要善用公共基础设施借势借力发展。白皮书将围绕上述方面,为业界同仁梳理趋势、关键经验及可借鉴标杆,帮助大家重拾信心、行稳致远。
    了解更多>
  • 数字供应链
    宋华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务部市场调控专家库专家,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日本京都大学经营管理大学院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供应链物流管理,特别是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供应链关系、供应链安全与风险管理、供应链柔性等。近年来的主要著作包括《智慧供应链金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物流成本与供应链绩效管理》《服务供应链》等。 数字化浪潮正势不可挡地向前推进,也深刻影响着供应链领域。不同的产业、企业纷纷探索应用大数据等技术改良甚至重塑产业供应链,创造高度智能化、服务化的数字供应链体系,以打破组织内和组织间的壁垒,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高效整合,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同时,通过塑造更具竞争力的运营模式,推动产业的升级与发展,拓展市场空间,创造新的效益。 本书阐述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科学技术对实体经济及产业供应链有何重要影响,数字供应链在三大产业的应用中需要关注哪些关键问题,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构建数字供应链的系统框架,以实现产业供应链运营效率的提升和产业主体之间的协同,等等。书中广泛介绍了中国企业的先进实践与创新,反映了数字供应链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帮助企业系统地掌握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供应链创新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