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跨入“3时代”!银行加大信贷投放 供应链金融加速线上化

国际金融报 ,  曹韵仪 , 2022-07-05 , 浏览:6505

在6月末半年节点,银行信贷投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在消费贷和中小微贷款上同时发力,6月新发放贷款规模保持了同比多增的趋势。同时,作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抓手,供应链金融也成为纾困企业、稳经济的一大关键词。


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小明(化名)在本月第三次接到某股份制银行打来的贷款推荐电话,来电者有银行的客户经理、贷款中心工作人员,也有和银行合作的助贷机构,“主要是说银行现在个贷利率下降,问我有没有贷款需求”。据记者采访了解,目前消费贷利率从4%以上降至4%以下。


上海某股份制银行的员工对记者介绍,该行在疫情期间主推的个人贷款针对不同单位背景的优惠力度不同,如果特别优质的单位可以享受7折的利率优惠,也就是3.85%。近日,招商银行推出“闪电贷粉丝节”活动,活动期间(6月1日至8月31日)符合资格的客户,可以使用7.8折利率折扣优惠,折后年利率3.95%起。


而在北京,个人信贷方面并无特别放松。记者从多家银行处了解到,并未在疫情期间特别推出个人信贷产品,但因为贷款利率参考1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因此利率也有所下浮。“目前个人信贷利率3.8%左右算是比较低的了,有的时候还能领取红包,可以利用红包再享受优惠利率。”北京某股份行员工告诉记者。


有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贷款更适合季末冲量,也是各家金融机构争抢的主力。随着零售端的逐步改善,未来消费贷可能还有更多优惠。6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王一鸣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季度论坛上提出,下一步可以研究通过贴息来支持金融机构开展消费、信贷业务。通过政府适当补贴、金融机构适当让利来发放低息的、免息的消费信贷来推动消费。


对于小微信贷投放,同样受疫情影响的北京也加大了力度。“现在线上贷款加大力度,要求符合要求的就能放就放。”北京某农商行人士透露。


北京银保监局6月2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五个月,北京银行业新增贷款5312亿元,同比多增726亿元,增量创近十年同期新高。5月末,北京小微企业贷款规模1.78万亿元,比2017年末增长71%,其中普惠型小微贷款规模5971亿元,贷款户数40万户。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连续三年下降,利率水平处于全国较低区间。


上海方面,对于受到疫情影响的企业,银行加大投放力度并开设绿色通道,尤其是对存量客户中的餐饮、汽车等行业主动加大关心力度,支持企业渡过难关。“企业的急事儿、愁事儿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华夏银行徐汇支行客户经理对《国际金融报》表示,在日常关怀联系客户时发现某汽车公司受疫情影响,公司已成批完工的产品因为物流原因无法发货,没法收到下游公司款项导致企业资金流紧张,因此在2天时间就完成授信审批,并为企业发放200万元的信用增值贷款,及时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


中银国际证券指出,疫情影响将加剧不同地区的信贷差异。中部地区和县域疫情影响较小,核心城市和周边影响较大,不同区域经济的趋势和热度也有差异。长沙、成都、青岛等中部及区域核心城市疫情影响较小,且基建积极推进,信贷需求整体表现或较好。长三角区域来看,上海及周边的苏州等影响更显著,修复也更显著。


“6月份作为半年末时点,信贷投放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国有大行在当前政策驱动下,需要承担信贷的‘头雁效应’。在此情况下,国有大行对于同业存单的量价诉求更高,需要未雨绸缪提前储备跨季资金,进而带动同业存单利率上行。”光大证券首席金融业分析师王一峰表示。


供应链金融做抓手


银保监会日前召开小微金融工作专题(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企稳恢复的金融支持。会议明确,2022年继续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目标,确保个体工商户贷款增量扩面。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推出50条政策措施助力各类市场主体,其中离不开供应链金融的建设。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是真正把普惠小微做大的平台,同时也是银行构建小微企业的精准抓手。


某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对于银行而言,供应链金融也是获客的很好渠道,通过核心企业触及更多产业链上的企业,由此拓宽客户面。未来,也可建立数字金融生态圈,银行、征信担保公司、企业等在生态圈里发挥各自的作用,实现共赢。”


各家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上发力。南京银行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针对长三角范围内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供应链金融跨地区服务上下游的产业链模式,可以将金融服务的半径扩展到长三角地区乃至辐射全国,更高效更优质地服务区域内的所有客户。客户从申请融资获得信用额度,到拿到真真实实的贷款,仅需1个小时就能完成”。


北京银行“京信链”平台应用区块链等创新技术手段,将金融服务依托核心企业信用有效传递至各级供应商,让核心企业、供应商、银行三方实现了互利共赢,带动供应链整体成本下降、运转更加流畅高效。


浦发银行定向提供50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对包括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制造业企业以点带链、以链带面,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运转,并通过“一链一策”差异化助企服务方案和无缝续贷模式,缓解小微企业还款压力。浦发银行北京分行近日创新扩容“北鸣”系列产品,在“北鸣贷”基础上,围绕核心企业,推出“北鸣链”金融服务方案,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此前,受制于地域限制,一些核心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因此银行业务难以展开。某银行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供应链的特点之一在于分散性。比如说一个北方的核心企业,下游经销商遍布全国,包括西藏新疆等偏远地区。而银行的贷前贷中贷后业务都需要和客户见面合作,因此许多业务难以开展,必须要用线上化的手段代替这种传统模式。”


因此,对于银行而言,数字化手段是提升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手段,也是风险管理的抓手。运用机器学习等技术进行风控管理,基于海量数据构建知识图谱,应用于风险管理决策,搭建场景融合的数字化风险管理模型。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分析,供应链金融本身依托核心企业信用,缓解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金融与实体链条结合有助于产融融合发展。由于供应链金融涉及企业众多,相应的“业务节点”多,存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核心企业是否存在一些道德风险,能否充分履行确权、到期付款等职责等,如果存在相关风险就可能导致银行风控被“架空”等。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 曹韵仪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国际金融报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宋华新书独家连载之三|象屿农业:扎根黑土地,三产联动,多方共赢
下一篇:“数字人民币+供应链金融”开启快跑模式,多家银行首单落地
  • 曹韵仪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
    万联网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是由万联网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一众业内专家大咖共同编撰的,重点分享了15位业内专家对供应链服务业态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并整合了9大特色标杆案例,对供应链从业者极具指导价值。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
    蔡宇江
    国内首份以物联网+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的行业报告。将于2020年9月17日《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重磅发布。
    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2014年青岛港事件后,国内的大宗商品仓储融资进入一个低谷的状态,银行谈“钢”色变,全线退出这一市场。时过境迁,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存货融资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法律和行业规范也逐步完善,面对巨大的市场刚需,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科技型企业联合前瞻性的银行又开始创新并开展存货融资业务,整个业内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继应收账款票据化之后,仓单数字化、生态化又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另一大趋势。
    顺应趋势,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携手对当前国内的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实践情况、标杆案例等进行梳理,率先在业内推出本白皮书,希望为业内同仁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健康、加速发展。 在此特别感谢上海大学储雪俭教授、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张春艳女士的专业指导。同时,对为本白皮书提供案例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有限,本白皮书无法为大家呈现业内所有的案例、经验、方法!万联网将继续秉承助力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持续为中国供应链金融提供多元化的智慧服务,为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不懈努力!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
    2020年9月11日
    了解更多>
  • 供应链金融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经典作品——《供应链金融》全新修订!《供应链金融》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物华图书奖一等奖荣誉,目前该书经典再版,已登陆各大电商平台,是供应链金融业内人士不容错过的精品读物!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