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护航”,产业互联网成为中国数字经济“下半场”发展的重要引擎,国联股份等平台企业迎发展机遇

万联网 , 毛莉 , 2023-11-01 , 浏览:4730

随着数字化进程,消费互联网逐渐开始向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转移。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聊『产业互联网』的那些事儿。

传统行业是主角,互联网只是工具

产业互联网在实践中,有四个概念与之密切相关,分别是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产业数字化和“互联网+”

|| 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

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服务对象、市场主角、市场结构和增长速度四个方面。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主要区别,如下表所示:



图源:腾讯研究院,2019年4月

1)服务对象。消费互联网的服务对象是个人(2C),面向的市场是8.3亿网民,以及14亿人口。产业互联网的服务对象是企业(2B),面向的是1.1亿户的市场主体。

2)市场主角。消费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公司是市场上的“主角”;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成为真正的主角。

3)市场结构。人们喜欢用“赢者通吃”来描绘消费互联网的市场特征,但这只是一个暂时的状态。产业互联网在应用层将会是百花齐放,每个细分行业都会有若干行业小巨头。

4)增长速度。消费互联网呈现指数增长,产业互联网多是线性增长。对市场难度,消费互联网如同“沙滩捡贝壳”,产业互联网则像“深海采珍珠”。

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并非泾渭分明、非此即彼,两者不仅是并列关系,还有递进关系——互联网正由消费互联网时代迈向产业互联网阶段,并渐呈融合之势,很多企业同时提供2B和2C的服务,它们往往根据服务对象不同来划分业务类型。

|| 产业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比较官方,产业互联网则比较市场化。两者并不矛盾,都属于互联网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只是两者在技术应用和应用领域上有所区别,侧重点不同。工业互联网注重工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并且突出了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制造业;产业互联网则注重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服务体系优化,强调企业服务范围的全面性,以获得更多市场机会。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产业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这两个领域的融合与发展也将会越来越紧密,为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和智慧化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 产业互联网和产业数字化

产业数字化是一个范围更加广泛的概念,类似于数字化转型。我们不管是发展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还是产业互联网,都是推进产业数字化的重要手段。因此,产业数字化是过程,是目标;产业互联网是手段,是抓手。

|| 产业互联网和“互联网+”

“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区别首先体现在强调的重点不同。“互联网+”强调的是“+”的动作,强调的是一种过程——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融合。产业互联网强调的是结果——互联网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即是产业互联网。在范围上,“互联网+”可以加万物,例如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军事等;产业互联网则属于经济范畴。

政策“护航”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

近几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从点到面、从上到下已经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政策体系从国家层面到各地方政府渐趋完善、行业应用由浅入深不断深化。例如,国家鼓励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行业进行深度结合,出台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关于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节活动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一系列利好政策,鼓励互联网及相关服务的企业深度创新,并为传统行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信息技术服务。

据万联网不完全统计(人工整理,或有遗漏),以下是近年来国家层面和地方发布的一些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相关的政策,具体如下:

一、国家层面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多项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

2017年7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顺应世界“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

2017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推进产业互联网发展的第一个顶层设计,明确提出把发展工业互联网作为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战略任务。意见强调加快建设和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先进制造业,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2018年后,与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文件越来越密集。

2018年4月,工信部发布《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方案(2018-2020年)》,提出要在三年以内初步建成适用于工业互联网企业的网络体系、平台体系,并将推动 30 万家以上工业企业上云,培育超过30万个工业APP。

2018年5月,工信部发布《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 年)》,目标到2020年底,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包括适用于工业互联网高可靠、广覆盖、大带宽、可定制的企业外网络基础设施:建成5个左右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标识注册量超过20亿:初步形成各有侧重、协同集聚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以及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

2018年7月,工信部出台《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提出到2020年,培育10家左右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区域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大规模开发应用体系基本形成,重点工业设备上云取得重大突破,造一批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平台方向)项目,建成平台试验测试和公共服务体系,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初步形成。

2020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落实中央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决策部署,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工业互联网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创新,培植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以“上云用数赋智”深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首次提出“构建多层联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将产业互联网上升至国家层面。

2020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全面采集,高效互通和高质量汇聚,包括加快工业企业信息化“补课”,推动工业设备数据接口开放、推动工业通信协议兼容化,组织开展工业数据资源调查“摸家底”、加快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和汇聚等具体手段,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整贯通的高质量数据链,为更好地支撑企业在整体层面、在产业链维度推动全局性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增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

202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平台经济的定位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提出了”四新“特征和“五个重要“方面的内容。

2021年10月,商务部等《“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年规划》,提出推进商产融合,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

2021年12月,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2021年是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正式设立国家反垄断局,反垄断再出重拳。

2021年12月,工信部发布《“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围绕数据要素价值的衡量、交换和分配全过程做出顶层部署。

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为今后我国平台经济发展定下了基本底色,并从竞争秩序、金融、数据安全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监管要求。

2022年1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推动产业互联网融通应用,培育供应链金融、服务型制造等融通发展模式,以数字技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2022年8月,《关于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节活动的通知》,充分调动数字化服务机构和中小企业积极性,打造转型样板等方式引导广大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以平台赋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推动平台型企业利用渠道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品与服务推介渠道,助力拓展市场。

2023年2月,《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战略部署,提出到2025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数字基础设施高效联通,数据资源规模和质量加快提升,数据要素价值有效释放,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整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在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规划》进一步明确要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据技术创新应用。

2023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引导民营企业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自觉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地方层面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3年上半年,全国31个省(区、市)共出台近200项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政策重点放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工业互联网与细分产业深度融合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发展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以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为引领,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辐射的发展格局。长三角地区最为活跃,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均有针对性政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较突出,广东、深圳都将布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作为产业规划重点;鲁豫一带、川渝一带、湘鄂一带各有特色,鲁豫一带重视工业互联网的赋能价值与应用推广,川渝一带重点在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与国家“星火·链网”节点等基础设施,推动构建产业互联网平台生态,湖南湖北则聚焦于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出“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此外,辽宁、福建、山西、宁夏等地也结合自身特点出台了相关政策。

在政策引导方面,四川、天津等8地政策文件中明确工业互联网专栏政策,强调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建设、推动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山东、广西等5地政策文件中结合本地区制造业发展,鼓励企业开展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和申报工业园区试点示范工作;河南、山西等4地通过发展新技术、推进数字化转型等方式引导地方积极开展产业实践;广东则结合本省产业情况,鼓励格力电器等龙头企业打造国家级跨领域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各行业中小型企业输出转型方案,共同培育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场景。

在政策规范方面,北京主要规范“工业互联网+”相关的数字经济项目;上海、浙江等地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建设和运营工作进行规范;河北、山东等地对创新型项目的申报提出了规范要求;青海、天津等地提出了提供转型专项资金的申报规范;广西统筹推进重大项目遴选工作,确保高效有序推进工业互联网等新型技术对传统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等工作。

在政策奖补方面,江苏、重庆、福建等13地推出专项资金申报项目,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北京积极推进落实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上海统筹高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标杆性示范项目给予支持。广东,重庆,浙江等地区鼓励和扶持各企业利用现有工业互联网技术,展开制造技术改造、运营模式升级等项目申报;山东、辽宁、江西等地区更多通过投资基金扶持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保障。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上海发力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发展,提出做强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平台、做大工业品电商服务平台、做专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等多项举措,受到各方关注。为促进产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高效赋能实体经济,支撑配套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需求,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2023年07月18,上海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市发展改革委联合重磅出台了《上海市促进产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行动方案聚焦产业互联网平台重点集群和制造业重点环节,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效能,推进业态集聚、要素提升,打造协同融合的产业生态;提出力争到2025年,产业互联网平台交易额突破3.3万亿元;引育100家以上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其中30个以上的头部平台、10家以上的新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产业互联网主要有三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产业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趋势,正在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产业互联网主要提供企业服务,每个企业所处的行业、规模和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痛点和需求也就不一样,这导致企业服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大体来说,产业互联网主要有三类:

1)云基础设施服务:包括IaaS、PaaS和托管私有云服务。

2)企业级SaaS:它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相对通用的主要有CRM、HR、ERP、财务、IM等,也不乏专注于垂直细分行业的SaaS厂商。

就企业背景来看,企业级SaaS主要由两类:一类是企业软件厂商由授权许可模式向订阅付费模式的云化转型;二是独立SaaS厂商。

3)B2B交易服务:企业级SaaS主要提升企业在人、财、物等领域的管理效率,B2B交易服务主要围绕电商和支付环节展开,以提升企业的交易效率。例如B2B交易平台找钢网等。

平台企业有望迎来进一步成长

围绕产业互联网等主题,近年来政策暖风频吹,企业发展不断增添更多“动能”。《“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互联网融通应用,培育供应链金融、服务型制造等融通发展模式,以数字技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从政策落实层面看,一方面发挥政府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引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保障,积极鼓励企业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推动数字化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此前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数据资产化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鹏表示,在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有三类企业将会受益。第一类是数字新基建企业,涉及数据中心机房建设、人工智能算法和软件、算力相关的软硬件设施供应等;第二类是平台型企业,能够提供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等平台资源,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服务和培训;第三类是拥有数据资源的制造业企业,有意愿也有能力进行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降本能效,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

以数字化转型推进新型工业化,得益于政策“护航”,也因此,对于产业互联网平台上市企业来说,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万联网梳理产业互联网平台上市企业,包括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钢联)、汇通达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汇通达网络)和北京国联视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联股份)等。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上海钢联是大宗商品及相关产业数据服务商之一,拥有国内千亿级B2B钢材交易智慧服务电商平台;汇通达网络是面向下沉市场零售行业企业客户的交易和服务平台,于2022年2月18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国联股份主营B2B电子商务和产业互联网平台,在近年来贯彻落实以“平台、科技、数据”为核心的产业互联网发展战略。

以国联股份为例,作为产业互联网代表性企业之一,其多年来积极响应政策导向,持续推进产业互联网生态建设。作为旗下的重要业务板块之一,多多电商是国联股份在涂料化工、玻璃、卫生用品、造纸、化肥、粮油等行业超过10年的商业信息服务专业经验和客户积累基础上,从下游客户需求出发,精确定位,建立的高垂直度高差异化的细分产业互联网平台。根据披露,2022年,多多电商在交易量、自营总交易额、利润等方面都取得了快速发展。

数字云工厂是多多平台产业互联网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联股份于2021年初确立了“百家云工厂建设计划”,基于多多平台的核心供应商或核心客户工厂进行“原材料一站式采购”+“产成品一站式销售”+“数字工厂”根据国联股份2022年年报透露,已签约65家云工厂,累计落地实施25-35家。

而据了解,在多多平台规模化交易、深度供应链和云工厂基础上, 国联股份通过国联云构建“数字工厂+PTDCloud工业互联网”,实现工厂的生产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质检数字化、能耗数字化、物流数字化,并通过AI、VR等技术赋能,积极培育云SaaS服务生态。

近年来,绿色发展成为许多行业的共识之一。根据国联股份2022年年报披露,通过“数字技术+数字工厂”模式,国联股份已帮助十余家钛产业链企业将生产效率提高15%-30%,设备停机时间下降30%-50%,减少能耗5%-10%,促进行业持续低碳转型。

国联股份近日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136.31亿元,同比增长 46.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2亿元,同比增长41.77%;在各方政策支持下,相信以国联股份为代表的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推动者们有望迎来进一步成长。

来源:万联网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从“走出去”到“全球化”,中国企业出海启示录
下一篇:供应链金融创新赋能黄河流域产业发展大会在日照举行
  • 毛莉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
    宋华 蔡宇江 黄贵生 许书川
    经济发展需要信心,供应链金融发展下一个十年应如何重拾信心?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提出:首先,要秉持“先产业后金融,深入产业场景、科技场景以及制度环境场景去发展供应链金融,实现数实融合、以融促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要准确把握政策方向与监管精神,要在近年大风险事件中学习提防重大风险,要找到既有贸易又合规的增长方式,基于产业集群的平台要找到资本认可的发展路径,要突破产融无法切实相向而行的屏障,要有数据资产化布局占领未来资产、要善用公共基础设施借势借力发展。白皮书将围绕上述方面,为业界同仁梳理趋势、关键经验及可借鉴标杆,帮助大家重拾信心、行稳致远。
    了解更多>
  • 国企供应链公司新质发展行动白皮书2024
    梁超杰 蔡宇江 许书川
    由万联网首席金融顾问梁超杰、万联网创始人蔡宇江联合万联供应链新质发展智库7位专家共同编撰, 了解国企供应链服务本地产业的新模式与落地经验 通过国联股份-冷链多多、秦岭数字、草都、冠之链、全联农科、河钢供应链12个案例,从新资本、新分工、新模型、新园区、新基建、新产融、新财务、新要素、新IT等层面,为国企供应链公司提供更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数字供应链
    宋华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务部市场调控专家库专家,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日本京都大学经营管理大学院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供应链物流管理,特别是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供应链关系、供应链安全与风险管理、供应链柔性等。近年来的主要著作包括《智慧供应链金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物流成本与供应链绩效管理》《服务供应链》等。 数字化浪潮正势不可挡地向前推进,也深刻影响着供应链领域。不同的产业、企业纷纷探索应用大数据等技术改良甚至重塑产业供应链,创造高度智能化、服务化的数字供应链体系,以打破组织内和组织间的壁垒,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高效整合,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同时,通过塑造更具竞争力的运营模式,推动产业的升级与发展,拓展市场空间,创造新的效益。 本书阐述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科学技术对实体经济及产业供应链有何重要影响,数字供应链在三大产业的应用中需要关注哪些关键问题,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构建数字供应链的系统框架,以实现产业供应链运营效率的提升和产业主体之间的协同,等等。书中广泛介绍了中国企业的先进实践与创新,反映了数字供应链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帮助企业系统地掌握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供应链创新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