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数字化升级——从单点突破到全面反超

供应链架构师 , 施云 , 2023-11-22 , 浏览:4302

过去二十年,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高速发展。中国的供应链管理从无到有,迭代发展,不断进步。作为供应链人,我和许许多多的同行投身其中,有幸见证并亲身参与了这个历程。

如果我们把过去二十年做个小结的话:这是我们从零到壹,把西方国家的知识理论体系、经典实践案例,移植到中国本土,通过我们自己的精心养育,最终落地开花的过程。

不论是精益生产、战略采购、约束理论,还是VMI、JIT、CPFR、S&OP、IBP……这些知识理念进入到中国后,虽然也出现过水土不服、消化不良,或是拿来主义、生搬硬套,但是经过中国供应链人的实践运作,最终还是落地深根,成为了适应我们的企业发展、企业文化的实践和方法。

放眼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我们正处于下一个关键时期。中国的线上经济全球领先,为我们在数字化、智能化的经济和产业发展开创了良好的格局。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各领域数字化的优化升级将全面打造中国领先全球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实力。这不仅是中国的国运,也是我们从事供应链管理工作者的运气。

有运气当然也少不了挑战!

众所周知,中国的数字经济始于服务领域,在线购物、在线支付、在线娱乐、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这些领域的数字化已经相当成熟。

但是,数字经济如何从服务领域走向实体领域,从消费端走向制造端,实现端到端整体供应链的数字化,最终促进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就成为了上至国家政府、下至企业个人所面临并且需要回答的问题。

从单个企业的层面来看也有类似的趋势。前几年,领先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不惜血本,但主要精力投入在了单点的数字化能力建设上。


最先启动的是消费端的数字化。例如营销数字化——公域私域、会员触达、全域营销;渠道数字化——线上线下、O2O、远场近场;双中台建设——数据中台、业务中台等。围绕消费端的数字化转型,产生了众多的工具方法,以及相关的SaaS创业企业。

伴随着消费端数字化,流通领域也渐次开始了数字化。例如智慧物流——电子面单、RFID、TMS/LMS、物流云;自动化仓储——AGV、高密度存储、WMS/WCS。围绕物流端的数字化,让商品的流通效率大大加快。

当然,也有领先制造型企业开始着手生产端的数字化。例如智能制造——机器人、3D打印、MES;工业互联网——协同制造、工业视觉、工业数据湖。围绕制造端数字化转型,打造了一些全球性的灯塔工厂。

这些单点能力的建设,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里,由一些具备创新性、敢于突破的企业率先进行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依然是星星之火,还不足以燎原。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之间始终存在着一道深深的沟壑。

供应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好比人这个有机生物。供应链的三流构成了血肉,供应链的策略是其大脑。单点能力的发展就好比我们锻炼了胸肌而忽略了腰腹,锻炼了下肢而忽略了上肢。为了健身而健身,却忘记了我们健身的目的是为了整体的健康。

而供应链之所以被称之为链,最为关键的就是它打破了企业的部门烟囱、突破了企业的四壁围墙,通过三流进行了内外的连接。进而由链结网,产生出了单个企业所无法创造的生态价值。


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不仅需要单点的技术能力突破,更要有全局架构的思想和方法。它需要我们基于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框架(一个战略架构),基于供应链数据平台和供应链算法平台(数据和算法两个驱动平台),基于智能计划、数字采购、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数字仓储、数字金融(一个供应链业务中台),到供应链控制塔(多层控制枢纽),形成一体化端到端的全局可视可控的全面数字化蓝图

一如我们在过去二十年披荆斩棘,步履坚实地从零走到了壹。这张数字化供应链的蓝图,正期待着我们共同绘制,共同开创属于中国的数字供应链时代!

更多精彩内容,请阅读作者畅销书《智慧供应链架构——从商业到技术》、《供应链架构师——从战略到运营》,也欢迎读者留言探讨。

作者简介:施云

高级经济师。畅销书《智慧供应链架构:从商业到技术》、《供应链架构师:从战略到运营》作者,现任Gartner全球供应链25强企业副总裁、供应链总经理。厦门大学、上海交大、上海大等的商学院客座教授。曾在头部互联网公司担任数字供应链中台产品负责人、供应链运营总经理、数字供应链商业解决方案负责人等职务。拥有二十多年的供应链实战经验和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经验。以文会友,交流分享经验。

轻松GET构建智慧供应链的秘诀!

供应链业务做了这么久,为何你光“烧钱”不“赚钱”,利润空间越缩越小,别人家却依靠供应链的规模和效率优势不断拿到结果?那是你没搞懂供应链业务的底层架构逻辑!如何从0-1-100架构供应链业务?一起来听听江老师怎么说…


INFO.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供应链架构师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首次明确“数据要素X”行动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解读数商发展
下一篇:智慧供应链:恐怕投再多的钱也无济于事!
  • 施云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
    万联网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是由万联网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一众业内专家大咖共同编撰的,重点分享了15位业内专家对供应链服务业态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并整合了9大特色标杆案例,对供应链从业者极具指导价值。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
    蔡宇江
    国内首份以物联网+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的行业报告。将于2020年9月17日《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重磅发布。
    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2014年青岛港事件后,国内的大宗商品仓储融资进入一个低谷的状态,银行谈“钢”色变,全线退出这一市场。时过境迁,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存货融资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法律和行业规范也逐步完善,面对巨大的市场刚需,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科技型企业联合前瞻性的银行又开始创新并开展存货融资业务,整个业内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继应收账款票据化之后,仓单数字化、生态化又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另一大趋势。
    顺应趋势,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携手对当前国内的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实践情况、标杆案例等进行梳理,率先在业内推出本白皮书,希望为业内同仁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健康、加速发展。 在此特别感谢上海大学储雪俭教授、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张春艳女士的专业指导。同时,对为本白皮书提供案例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有限,本白皮书无法为大家呈现业内所有的案例、经验、方法!万联网将继续秉承助力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持续为中国供应链金融提供多元化的智慧服务,为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不懈努力!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
    2020年9月11日
    了解更多>
  • 供应链金融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经典作品——《供应链金融》全新修订!《供应链金融》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物华图书奖一等奖荣誉,目前该书经典再版,已登陆各大电商平台,是供应链金融业内人士不容错过的精品读物!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