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集团只做业务准入和授信额度审批,根本压制不住供应链子公司出风险,致使国有资产流失!

万联网 , donna , 2025-05-07 , 浏览:126

干了十几年风控,见过太多国企在供应链业务上踩坑交学费了。

今天我们就唠点实在的:国企集团要想把供应链子公司管好,让他们在做业务时少出风险、少踩坑,稳稳当当搞业务,光是管住资金是不行的,真得下大功夫。

一、集团在授信额度管理方面的懵圈困境

有些国企集团,为了管控风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就采取资金统借统还的方式,觉得把供应链子公司的资金管住就不会有风险。

可实际情况呢?集团往往只能管子公司的业务准入和资金回收,管不了中间的资金使用管理过程。

举个例子:有的国企供应链公司嵌入到别人的链条里面,美其名曰为了开拓一个新的市场,保障今年的业绩完成,要先进去了解市场,中间自己也不会去垫资,下游把资金百分百支付给我们,我们再支付给上游,觉得很安全。殊不知这里面有巨坑,如果给上游付了款,上游不交货,下游问中间的供应链公司要货怎么办,上游跑路了怎么办,或者上游和下游串通怎么办等等。所以只管控资金、不管控中间的资金使用过程,是意义不大的。

当然,也有部分国企集团,想得把资金管的紧一点,于是要求供应链子公司按每笔真实业务订单来申请资金额度,这搞下来,审批流程倒是严了不少,但审批速度也是慢得像蜗牛,等审批下来后订单都飞走了。

还有一点,就算国企集团这么费劲巴力去审批了,还是没法保证,审批出去的每一笔资金都能老老实实被用于业务中、这中间会不会被挪作他用......这些事情都是打问号的。

二、破局关键:用好数字化、做好事中运营、构建全面风控体系

面对这种乱麻似的难题,咱们得祭出三样法宝,那就是数字化工具、事中运营管理、构建全面风控体系。

(一)用好数字化工具,他是我们的火眼金睛

用好数字化工具真的很重要的,尤其对于集团管控供应链子公司来说,非常需要!集团要通过数字化工具,把钱的流动、货的走向、应收账款的来来回回等,整个过程都给盯得死死的,这心里才有底,才能有效地做好准入后的管理。

以前靠人工去盯着,那得多累多慢,还不容易出错。现在有了数字化,一目了然,风险一旦有小苗头,我们立马就能掐灭。

例如,浙江某省属国企搞的"三流合一"监控平台,真的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观摩:每笔订单自动触发资金冻结,货到哪GPS定位就跟到哪,应收账款到期前三天系统直接锁死付款通道。去年他们硬是靠这套系统,在钢贸业务里揪出7单虚构贸易,止损1.2个亿。这就叫数字铁笼,比派十个审计都管用。

(二)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运营管理得下血本

业务老炮儿们常挂嘴边的"接单一时爽,风控火葬场",说的就是运营缺位的苦。前年某央企矿产品公司爆雷12亿坏账,根源就在业务员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从找客户、签合同到追账款一手包办了,结果上下游串通做局,虚增库存骗走大把资金。而这中间的业务员又没做好风险识别与预警,导致国有资产白白流失。

而现在精明的国企集团都开始玩特种兵作战了。广东某商贸集团搞的"铁三角"模式值得抄作业:业务线只管冲锋,商务岗盯合同条款的执行,物流管理岗确保货权有效,品控岗盯好品质检测等。去年大宗行情坐过山车,人家愣是靠这套打法把跌价损失压到行业平均水平的1/3。

所以,国企供应链公司还是得建立运营团队,专人专岗,把业务流程捋得规规矩矩,考核分得明明白白,职责界限划分得清清楚楚才行。

当然,在说到要增加商务岗、物流管理岗等,不少国企领导又很头疼,说内部没有人员编制,这么多事情要盯要干,但现实是不够人手可以支配。

要我说啊,可以跟集团领导或地方领导算一笔账:把人力成本跟潜在风险损失摆在一起算个账,看看究竟是养个运营团队的成本高,还是出风险带来的损失金额高。

其实不少做大宗业务的国企都存在这个问题,偏偏就是业务运营管理做得很弱,都是重业务准入、轻业务运营管理,在业务准入后就不管了,或者没有多余的人去管。

(三)风险管理不是挂墙制度,得渗进骨血里

这几年国资委监管政策一个接一个,再加上大宗商品市场下行周期,风险事件就跟韭菜一样,一茬接一茬。这形势逼着咱国企供应链公司,要实现业务高质量发展,风险管理必须渗进骨血里,再也不能糊弄了。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还见过一件很离谱的事:某国企供应链公司墙上贴着八章十六节风控制度,结果业务员连客户的实控人变更了半年都不知道。为啥?因为考核还是规模论英雄,风控成了背锅部门。业务员只管接单,事后啥也不管,把风险管理丢给风控。

现在玩得转的主儿,早把风险管理拆成了零件包。就像山东某化工集团搞的"全员风控积分制":采购员核实供应商资质能加分,财务发现资金异常流动直接拿奖金,连司机报备运输路线偏差都能计入绩效考核。更绝的是他们设置的"风险驾驶舱",每天晨会大屏上跳着二十几个指标,哪个环节亮黄灯,分管领导当场就得说整改方案。去年国资委巡查组看了都竖大拇指,说这才叫把制度从纸上落到地上。

当然,关键还是得构建全面、全员、全流程的动态风险管理体系,把风险管理的细枝末节都镶嵌到每个岗位的工作里去,让大家都重视风控这个事,后续才能在工作中落实点滴。

结语

搞供应链风控就像炖老火汤,急不得也省不得。数字化工具是硬灶台,运营管理是真食材,全员风控是文火慢熬。三样凑齐了,才能炖出既合规又赚钱的好汤。

集团老总们要谨记,管风险不是给业务戴镣铐,是给集团买保险——现在下的本钱,将来都是真金白银的回报。

最后,在人民日报上看到这样一段话,也想送给屏幕前的兄弟们:

如果你觉得祖国不好,那你就去建设它;如果你觉得政府不好,你就去考公务员,去做官;如果你觉得人民没素质,那就从你开始,做一个高素质的公民;如果你觉得同胞愚昧无知,那就从你开始学习,并用知识改变身边的人,而不是一昧的谩骂、抱怨、逃离~

为助力国企供应链公司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在合规、风控可控前提下开展业务,2025年5月22-23日,我们将联合3位专家老师——原世界500强首席风控官&全面风险管理实战专家张老师、原东煤交易总裁&国内资深产业互联网专家黄老师、拥有17年供应链风控实务经验&原怡亚通风控总监&现任德和衡律所合伙人张老师,在成都举办第四期《新形势下国企供应链公司如何通过调整风控策略支撑业务高质量发展实操课》,诚邀您与团队共同报名~

课上,原世界500强首席风控官&全面风险管理实战专家张老师将重点分享构建全面、全员、全流程的动态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集团如何管控子公司风险、如何将全面风控融入到各关键岗位去、如何制定团队在管理信用风险中的权责与指标、如何有效挽回坏账损失、如何建立分级授权授信模型、如何有效设计应急预案等内容,并结合实际案例,带你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报名咨询:李老师19168536275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无)
下一篇:【填问卷免费领指南】供应链业务风控体系建设指南,邀您共创!
  • donna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
    万联网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是由万联网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一众业内专家大咖共同编撰的,重点分享了15位业内专家对供应链服务业态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并整合了9大特色标杆案例,对供应链从业者极具指导价值。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
    蔡宇江
    国内首份以物联网+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的行业报告。将于2020年9月17日《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重磅发布。
    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2014年青岛港事件后,国内的大宗商品仓储融资进入一个低谷的状态,银行谈“钢”色变,全线退出这一市场。时过境迁,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存货融资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法律和行业规范也逐步完善,面对巨大的市场刚需,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科技型企业联合前瞻性的银行又开始创新并开展存货融资业务,整个业内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继应收账款票据化之后,仓单数字化、生态化又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另一大趋势。
    顺应趋势,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携手对当前国内的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实践情况、标杆案例等进行梳理,率先在业内推出本白皮书,希望为业内同仁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健康、加速发展。 在此特别感谢上海大学储雪俭教授、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张春艳女士的专业指导。同时,对为本白皮书提供案例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有限,本白皮书无法为大家呈现业内所有的案例、经验、方法!万联网将继续秉承助力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持续为中国供应链金融提供多元化的智慧服务,为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不懈努力!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
    2020年9月11日
    了解更多>
  • 供应链金融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经典作品——《供应链金融》全新修订!《供应链金融》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物华图书奖一等奖荣誉,目前该书经典再版,已登陆各大电商平台,是供应链金融业内人士不容错过的精品读物!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