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企业虚增收入频频爆雷,不做实贸易就会有风险!

中仓登 , 侯泽宇 , 2024-06-06 , 浏览:1577

近日某上市企业发布公告称,公司2018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共虚增营收86.24亿元。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800万元罚款等。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已经有三家地方性国企因为年报造假被ST,按照以往的惯性思维,人们会认为国企没有营收造假的必要和动力,然而近期的频频爆雷事件让大家开始反思,国企通过虚假贸易做大营收和利润是有动力的,而且动力很足——为了满足融资需求。

在当下央国企及金融业务严监管的环境下,开展融资性贸易业务,试图用商业行为掩盖融资借贷的实质的路子已经走不通了。近日李强总理签署国务院令,正式颁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国企虚假贸易业务正式迎来监管闭环:其中第二十三条规定,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或者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依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第三条:违反规定,进行关联交易,开展融资性贸易、虚假交易、虚假合资、挂靠经营等活动。

按照这样的监管处罚力度,可能不久还会出现某地方国企爆雷事件,为什么地方老牌国企会倒牌出事;国企的市场信用是否面临危机?

这要从国企任务指标说起。

中国经济进入恢复期,痛下决心转型升级,对地方政府不以 GDP 增速论英雄。但这不意味着不重视GDP,而是想打好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然而这个升级也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对政府政绩的考核仍然是数字的考核。但这一过程本身又会催生出一种不断自我膨胀与复制的趋势,来达成上级政府给下达的业绩指标。这是因为每一级科层设置的工作业绩主要都要依靠这些数字来体现,所以地方国企为了营收任务达标,就只能铤而走险。毕竟如果业绩不达标,连位置都保不住了;如果试着做做贸易,控制住风险的话还可以夹缝中生存。

除此之外,地方的城投平台需要资金时,需要满足金融机构的评级标准,而做大营收数据是快速满足标准的方式。

难道地方国企就真的没办法了么?其实也有——要把贸易做实。

首先地方国企应该为下面做贸易的子公司提供支持。这里的支持不是资金,而是部门支持。比如有条件的国企可以组建自己的供应链物流公司,没有条件的可以组建物流部。由这类公司或部门专门控制与贸易密切相关的货物流转。利用完整合规的货权管理服务,将业务流程和规则梳理清楚,在货物流转过程中把货物出入库、货权转移都进行详细记录,通过视频、照片把证据存证下来,作为自身控货管权的证据链。

其次地方国企可以主动引进成熟业务团队。当下许多国企供应链公司把注意力放在资金,上下游,数据上,但是往往忽视了团队专业度和业务能力上。很多企业的业务团队甚至都是半路出家,“赶鸭子上架”,这样的团队怎么打仗?《荀子·劝学》里说,君子善假于物;孙子说:借力者明。引进专业的风控团队,用成熟的工具和方案做业务实际是更加高效地为企业建立一套机制,从尽职调查、合同签署开始就已经在规避违规风险,直到业务完全闭环

之前某国企供应链高层和我们交流说,知道现在业务难,但是没想到这么难,有没有办法完全控制住风险?我们的答案是业务规则和机制、成熟的方案和工具、完善的货权管理这些办法能最大程度的把风险控制住,但是你总要先行动起来,把这些措施像盔甲一样武装在业务身上。

作者:侯泽宇

编辑:侯泽宇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从营收结构看丨国企平台公司如何把握市场化转型的“度”?
下一篇:十不准下,国企供应链如何搭建交易结构?如何管货物,做好有效风控?
  • 侯泽宇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
    宋华 蔡宇江 黄贵生 许书川
    经济发展需要信心,供应链金融发展下一个十年应如何重拾信心?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提出:首先,要秉持“先产业后金融,深入产业场景、科技场景以及制度环境场景去发展供应链金融,实现数实融合、以融促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要准确把握政策方向与监管精神,要在近年大风险事件中学习提防重大风险,要找到既有贸易又合规的增长方式,基于产业集群的平台要找到资本认可的发展路径,要突破产融无法切实相向而行的屏障,要有数据资产化布局占领未来资产、要善用公共基础设施借势借力发展。白皮书将围绕上述方面,为业界同仁梳理趋势、关键经验及可借鉴标杆,帮助大家重拾信心、行稳致远。
    了解更多>
  • 数字供应链
    宋华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务部市场调控专家库专家,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日本京都大学经营管理大学院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供应链物流管理,特别是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供应链关系、供应链安全与风险管理、供应链柔性等。近年来的主要著作包括《智慧供应链金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物流成本与供应链绩效管理》《服务供应链》等。 数字化浪潮正势不可挡地向前推进,也深刻影响着供应链领域。不同的产业、企业纷纷探索应用大数据等技术改良甚至重塑产业供应链,创造高度智能化、服务化的数字供应链体系,以打破组织内和组织间的壁垒,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高效整合,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同时,通过塑造更具竞争力的运营模式,推动产业的升级与发展,拓展市场空间,创造新的效益。 本书阐述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科学技术对实体经济及产业供应链有何重要影响,数字供应链在三大产业的应用中需要关注哪些关键问题,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构建数字供应链的系统框架,以实现产业供应链运营效率的提升和产业主体之间的协同,等等。书中广泛介绍了中国企业的先进实践与创新,反映了数字供应链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帮助企业系统地掌握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供应链创新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了解更多>
  • 国企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报告
    万联网
    中国当前面临需求不足、预期不稳的困境,国企必须带头稳经济、稳预期。但当前国企供应链公司在业务运作中也面临缺业务、缺人、缺风控经验等诸多挑战 为解决上述问题,由万联网发起、联合生态内有实操经验的企业家与专家,围绕地方国企践行“数字化+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于2023年4月开始编撰,历经数月最终形成《地方国企供应链公司高质量发展报告一一“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促进地方产业生态发展》(简称《国企指南》)。
    了解更多>
  • 中国数字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与领先实践(2023)
    梁超杰,许书川
    中国数字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与领先实践(2023)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