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云链刘江:契约精神和平台化思维 解决拖欠企业账款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新华财经 , 新华财经 , 2024-10-21 , 浏览:1768

10月19日上午,2024北京金融街论坛年会企业家圆桌会议成功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法国、德国、沙特、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的企业家、金融家、学者、官员展开了深入研讨和交流。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安立佳、北京市副市长孙硕、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陈四清参加并致辞,会议由国家开发银行原行长、广东省原副省长欧阳卫民主持。中国光大银行行长郝成、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党组成员陈西、中金公司董事长陈亮、中国石油股份CFO王华、中国节能副总经理杜乐、德国国际经济议事会(IWS)董事会主席 彼得·努斯鲍姆、美国商会会长何迈可、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魏海诺(法)等以及华为、京东、力拓、巴斯夫等近30位嘉宾出席会议并作交流发言。

中企云链董事长刘江受邀出席本次会议,并在会上就拖欠企业账款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以“契约精神和平台化思维,解决拖欠企业账款,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为题的交流分享,以下为刘江讲话内容:

今天早上看到新闻,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的意见》,响应热点问题,在座的都是大银行、大企业、大机构,我汇报交流两个观点。

一是契约精神。

“契约精神”,是现代商业的底层逻辑,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诚信。二是公平,即不以大欺小。三是自由,即不加外力干扰。四是效率,即减少交易时间和成本,降低风险。从我们九年多的实践来看,解决拖欠,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需要将契约精神作为灵魂和底层逻辑。

企业生产经营是一个持续过程,从招投标、签约、生产、发货、验货,开票、入账,再到付款等等。简单地对“付款”方式提出刚性要求,可能会造成政策的合成谬误,好心办坏事。付款,只是一个财务动作,是企业间交易的最后环节。拖欠要有一个标准,要有一个定义,违背契约合同的账期,才是拖欠。当然契约也要遵纪守法,例如最高院最新提出的背对背付款条件无效。

招标,是规则在先,适用所有投标企业,中小企业中标,并不能在账期上享有特殊政策。行政干预付款账期,会导致市场逆向选择,评标时,有意识屏蔽中小企业中标,会进一步压缩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应收账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是双方招投标的产物,要尊重“契约精神”。

二是平台化。

平台化的滴滴、美团、携程,将商家和消费者聚合到一个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让普通消费者享受优质服务。中企云链也充分借鉴平台化思维打造产融平台,实现应收应付数字化、标准化、票据化,推动核心企业在平台上“依法确权”“主动确权”,有效解决拖欠,保障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这也符合中央提出积极发挥“链长”机制,全链条实现大中小融通发展。截至2024年9月末,中企云链平台聚集了6000余家核心企业、3300余家银行、50万家中小供应商,核心企业在云链平台累计确权1.8万亿元,银行投放应收账款融资1.3万亿,供应商可以在中企云链平台比质比价自由选择融资银行,推动供应商平均融资成本,从5年前的年化5.3%,降低到目前年化3.2%;全线上化的交互,促使融资时效大幅提升到T+0当天完成,平台化效应显著,中企云链也成为各大银行做普惠金融的最佳合作伙伴之一。

在应收应付数字化的基础上,中企云链探索实践了工程机械施工产业数字化、商品混凝土产业数字化、农民工劳务数字化、企业收发料数字化、发票协同数字化等等,这些细分产业数字化平台都是免费提供给核心企业和供应商使用,只有当供应商有融资需求时,授权中企云链平台将产业数据推送银行,银行在数据风控的基础上,为供应商提供在线贷款,中企云链平台获取融资撮合收费。我们目前落地800多个产业数字化项目,推动银行为供应商提供基于产业数字化的数据融资近50亿元,延长了金融服务的链条,提高了供应商融资的可得性。

综上所述,账期是客观存在的,解决拖欠,保障中小企业利益,不是对付款方式进行简单约束,而是推动核心企业遵守契约精神,在数字化、平台化的产融平台上,依法确权、主动确权,把契约精神当做一个企业和企业家必备的素质,在银行低成本资金的支持下,可以有效解决拖欠,大幅减轻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而且也更符合经济规律。

以上是我的发言,谢谢大家。

来源:新华财经

info.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新华财经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这一企业被人民日报关注!产业互联网平台确保交易安全被点赞
下一篇:国办重磅发文!严防企业违规使用信贷资金从事大宗商品期货投机,为大宗商品企业风险管理保驾护航
  • 新华财经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
    万联网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是由万联网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一众业内专家大咖共同编撰的,重点分享了15位业内专家对供应链服务业态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并整合了9大特色标杆案例,对供应链从业者极具指导价值。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
    蔡宇江
    国内首份以物联网+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的行业报告。将于2020年9月17日《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重磅发布。
    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2014年青岛港事件后,国内的大宗商品仓储融资进入一个低谷的状态,银行谈“钢”色变,全线退出这一市场。时过境迁,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存货融资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法律和行业规范也逐步完善,面对巨大的市场刚需,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科技型企业联合前瞻性的银行又开始创新并开展存货融资业务,整个业内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继应收账款票据化之后,仓单数字化、生态化又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另一大趋势。
    顺应趋势,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携手对当前国内的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实践情况、标杆案例等进行梳理,率先在业内推出本白皮书,希望为业内同仁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健康、加速发展。 在此特别感谢上海大学储雪俭教授、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张春艳女士的专业指导。同时,对为本白皮书提供案例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有限,本白皮书无法为大家呈现业内所有的案例、经验、方法!万联网将继续秉承助力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持续为中国供应链金融提供多元化的智慧服务,为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不懈努力!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
    2020年9月11日
    了解更多>
  • 供应链金融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经典作品——《供应链金融》全新修订!《供应链金融》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物华图书奖一等奖荣誉,目前该书经典再版,已登陆各大电商平台,是供应链金融业内人士不容错过的精品读物!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