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招湾区品牌出海 中欧EMBA新知讲堂暨供应链创新论坛在穗召开

中欧供应链创新研究院 , 中欧供应链创新研究院 , 2024-11-02 , 浏览:2693

从传统欧美市场到新兴区位布局,从把货卖出去到建立海外产业链,大湾区的产业集群正在引领中国企业的出海新范式。在此背景下,以“中国品牌出海与供应链护航”为主题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新知讲堂暨供应链创新论坛于广交会期间(11月1日)在穗召开。十余位中欧教授、校友和校友企业高管从供应链全球化趋势、跨境电商、产能与产业链出海、数字化赋能等多个维度分享了他们的研究、实践和观点,为湾区企业提高海外品牌及供应链运营能力建言献策。约400位政商学界人士出席本次论坛。

“供应链能力,是支持中国企业出海的硬功夫”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京东运营及供应链管理学教席教授、中欧供应链创新研究院院长、中欧-震坤行供应链与服务创新中心主任赵先德在主题演讲中指出了当前全球化进程中的结构性变化,以及中国企业可通过建立海外品牌,借助跨境电商和产能出海两条路径来抵消当前政经环境下的关税等不利因素。这两条路径各具挑战,但破局的关键都是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思维和能力。“供应链能力,是支持中国企业出海的硬功夫”,赵教授直言。

赵教授作主题演讲

赵先德教授进一步解读了SHEIN等5家大湾区跨境电商品牌的案例,德国英飞凌的产能出海案例,并以日本汽车产业链的抱团出海和中国汽车产业的当前实践为例,展望了从产能出海到产业链“抱团”出海的演进趋势。从这些案例中,赵教授为中国企业的扬帆出海归纳出“四步走”的发展建议,即“谋定而后动”、“夯实地基”、“提升品牌力”和“持续发展”。具体而言:1)在出海之前就要做好供应链的布局和角色定位;2)建立可复制的数字化能力并将其用于跨越边境的信息整合、计划协同与工作流协调;3)借助供应链中的合作、学习与创新来推出独特和当地化的产品及服务,以此来突破同质内卷,提升品牌形象;4)探索“抱团出海”等新型商业模式,以更快速和灵活的方式拓展海外业务,实现持续发展。最后,赵教授也就全球市场中的绿色低碳要求进行了展望,并指出跨境供应链中的参与者需要共同努力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从而在未来的出海征程中有效突破碳壁垒的挑战。

数字化能力“筑基”制造业出海

除主题演讲外,赵先德教授也主持了“供应链出海与数字化”的圆桌对话环节。对话嘉宾包括正泰居家副总裁牛建涛,三一重机有限公司国际营销公司副总经理王旭,沃太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宏亮,赛意信息董事长兼CEO张成康,运连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超军。

圆桌对话一

牛建涛、王旭和袁宏亮在对话中回顾了各自企业在国际化征程中的主要挑战及应对,特别是在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大数据洞察客户需求,设计、生产和交付、运维符合需求的产品与服务等方面。在三位嘉宾看来,这些技术手段结合供应链的创新思维,是规模以上制造业在做全球化布局、规划产能和管理库存时必须掌握的能力。张成康和王超军分别从数字化和物流服务的角度,呼应了以上嘉宾的观点。张成康分享了赛意信息在跟随中国制造业出海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特别是如何满足因不同区位市场和行业特性所导致的差异化的数字化转型需求。王超军分析了产能和产业链出海给跨境物流行业带来的变化,以及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来整合并灵活配置不同属性的物流资源,为制造业提供更敏捷的物流服务。

湾区新锐品牌“玩转”跨境电商

另一场圆桌对话“新锐品牌与跨境电商”由中欧供应链创新研究院院长助理王良主持,对话嘉宾包括广州爆米科技有限公司(Homary品牌)创始人兼CEO王珊瑚,广州蓝深科技有限公司(Donner品牌)副总裁温毅明,广州淦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GANCUBE品牌)营销副总裁王梦婕,亚马逊全球开店区域战略拓展总监方卫,飞书合规总经理李翔。

圆桌对话二 

王珊瑚、温毅明和王梦婕在对话中分享了各自品牌的创立初心和成长故事,特别是如何通过独特的研发设计和海外用户运营,实现差异化的产品定位,用“质价比”策略赢得海外市场。对于生产、仓储、交付、服务等更多供应链环节的运作策略,以及如何保持品牌的持续增长方面,三位嘉宾也各自分享了观点。方卫站在跨境电商平台的角度,对中国卖家品牌化的趋势进行了解读,分享了亚马逊全球开店在帮助新锐品牌“补链强链”、推动提升中国跨境电商卖家运营能力过程中的体会。李翔则着重从跨境业务实践中的本土与海外团队协同工作、以及跨境业务与数据合规的角度,就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开展跨境电商给出了建议,并展望了飞书在品牌出海领域的更多服务延伸。

本次论坛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深圳校区,中欧供应链创新研究院,中欧校友会广州分会联合主办。协办单位包括广东省电子商务协会,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联合会,广州市青年创业联合会,海珠区民营企业商会,浦发银行广州分行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

来源:中欧供应链创新研究院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中欧供应链创新研究院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11.8长沙丨万联邀您与数位产业供应链专家大咖、企业高管,一同参加供应链产融创新对接交流会!
下一篇:大宗下行期,国企批量“暴雷”,形势不容乐观!出路在于做好全面风险管理!
  • 中欧供应链创新研究院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
    万联网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是由万联网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一众业内专家大咖共同编撰的,重点分享了15位业内专家对供应链服务业态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并整合了9大特色标杆案例,对供应链从业者极具指导价值。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
    蔡宇江
    国内首份以物联网+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的行业报告。将于2020年9月17日《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重磅发布。
    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2014年青岛港事件后,国内的大宗商品仓储融资进入一个低谷的状态,银行谈“钢”色变,全线退出这一市场。时过境迁,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存货融资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法律和行业规范也逐步完善,面对巨大的市场刚需,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科技型企业联合前瞻性的银行又开始创新并开展存货融资业务,整个业内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继应收账款票据化之后,仓单数字化、生态化又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另一大趋势。
    顺应趋势,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携手对当前国内的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实践情况、标杆案例等进行梳理,率先在业内推出本白皮书,希望为业内同仁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健康、加速发展。 在此特别感谢上海大学储雪俭教授、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张春艳女士的专业指导。同时,对为本白皮书提供案例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有限,本白皮书无法为大家呈现业内所有的案例、经验、方法!万联网将继续秉承助力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持续为中国供应链金融提供多元化的智慧服务,为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不懈努力!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
    2020年9月11日
    了解更多>
  • 供应链金融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经典作品——《供应链金融》全新修订!《供应链金融》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物华图书奖一等奖荣誉,目前该书经典再版,已登陆各大电商平台,是供应链金融业内人士不容错过的精品读物!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