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云链孙黎明:数据,化工企业供应链重塑的核心

66云链 , 孙黎明 , 2024-12-03 , 浏览:5603

作者简介:孙黎明,66云链总经理,曾担任中化能源战略规划部总经理、中化扬州石化码头仓储副总经理、中化能源科技副总经理,有20年石化供应链经营管理经验。

当前,全球化工行业正面临一系列复杂的挑战,包括:产能过剩、供应链脆弱性加剧、脱碳战略的落实以及激烈的价格竞争等。尽管行业不断提出信息化、数字化、AI、ESG、绿色供应链、供应链韧性等概念和目标,但我们往往在实践中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数据!所有这些概念背后的核心支撑正是数据,而如何获取有价值的数据,并利用好数据,才是化解行业挑战的关键。

数据的核心价值与挑战

那么,什么是“数据”?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真正有价值的数据具有以下特点:实时性、在线性、连接性、开放性与共享性。正如王坚在其著作《在线》中所述,我们讨论的“数据”,指的是能够实时在线传输和更新的动态数据,而非静态或滞后的信息。然而,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符合上述标准的数字化应用,其实并不多

为何数据如此重要?因为无论是ESG、供应链弹性问题,还是AI应用,数据都是其基础。尤其在化工行业,若数据的维度不够丰富,AI的应用将难以深入行业的实际需求。在讨论供应链的可持续性、弹性以及应对复杂环境时,真正的挑战也在于如何通过数据连接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然而,通过与众多头部企业的交流,我发现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大多数企业都无法实时掌握其全球货物的仓储、配送情况。不仅是国内仓储物流的实时数据不太理想,海外的第三方仓库也基本不能提供实时的数据服务。

供应链犹如一串珍珠项链,真正的核心在于如何通过数据将这些“珍珠”紧密连接。然而,当前的最大挑战就是——数据孤岛! 

数据驱动的化工供应链重塑路径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我们必须采取数据驱动的路径,来重塑化工供应链。以下是几个关键的切入点:

1. 获取供应链数据,数据越共享价值越大

供应链中的数据大致可分为上游数据、下游数据和物流数据。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中,许多核心企业会建立“围墙”,要求供应链上的其他参与方登录其专有的VPN来传递数据。然而,这种做法存在明显的问题。如何让数据在不同企业间流动,尤其是在上游和下游各方均具备强大能力的情况下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引入供应链服务公司作为桥梁,帮助不同企业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并创造更多价值


66云链构建的能源化工供应链可信数字底座

核心企业应意识到,开放数据、赋能上下游才是制胜之道。传统模式里,核心企业通常不会给上游供应商开证明,证明“他确实在给你供货”,因为核心企业不“确权”。但如果核心企业把自己的数据共享给上游供应商,就有银行愿意给你的上游供应商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通过开放数据,核心企业不仅能增强对上下游的粘性,还能为上下游创造巨大的价值,从而促进整个供应链的良性循环

2. 衡量数字化效果的标准——增量价值

在评估供应链数字化效果时,企业不能仅仅从自身角度评估是否创造了价值,更应站在整个供应链生态的角度,评估是否为所有合作伙伴创造了增量价值。如果数字化带来的增值是以牺牲供应商或合作伙伴利益为代价的,那么数据的可持续性将面临巨大挑战。

3.打造以生态为核心的供应链

首先,数据必须开放。过去,企业为了保护数据安全,往往通过VPN等封闭式系统管理数据。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会导致数据变成“死水”,无法为整个供应链生态注入活力。企业应当通过云平台等开放性平台构建供应链服务系统,以实现数据的高效流动和共享。

其次,共赢的理念至关重要。以京博石化为例,他们通过开放思维和共享模式,与生态伙伴建立了更为灵活和稳固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一个更加健康的供应链生态系统。

4.数字化和组织、绩效的关系

数字化不仅仅是技术工具的变革,更是组织结构、绩效评估和岗位职责的全面变革。如果忽视这一点,数字化转型就可能陷入失败。非常遗憾的是,现实中往往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和应对。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象屿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邓启东:向“新”提质赋能实体产业,“链”上发力助推“双循环”!
下一篇:近40大供应链风控实操要点,做风控的你知道多少个?
  • 孙黎明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
    万联网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是由万联网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一众业内专家大咖共同编撰的,重点分享了15位业内专家对供应链服务业态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并整合了9大特色标杆案例,对供应链从业者极具指导价值。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
    蔡宇江
    国内首份以物联网+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的行业报告。将于2020年9月17日《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重磅发布。
    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2014年青岛港事件后,国内的大宗商品仓储融资进入一个低谷的状态,银行谈“钢”色变,全线退出这一市场。时过境迁,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存货融资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法律和行业规范也逐步完善,面对巨大的市场刚需,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科技型企业联合前瞻性的银行又开始创新并开展存货融资业务,整个业内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继应收账款票据化之后,仓单数字化、生态化又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另一大趋势。
    顺应趋势,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携手对当前国内的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实践情况、标杆案例等进行梳理,率先在业内推出本白皮书,希望为业内同仁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健康、加速发展。 在此特别感谢上海大学储雪俭教授、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张春艳女士的专业指导。同时,对为本白皮书提供案例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有限,本白皮书无法为大家呈现业内所有的案例、经验、方法!万联网将继续秉承助力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持续为中国供应链金融提供多元化的智慧服务,为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不懈努力!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
    2020年9月11日
    了解更多>
  • 供应链金融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经典作品——《供应链金融》全新修订!《供应链金融》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物华图书奖一等奖荣誉,目前该书经典再版,已登陆各大电商平台,是供应链金融业内人士不容错过的精品读物!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