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汇资本年内业务规模破1000亿元!供应链票据市场加速发展,2025年票据承兑发生额有望实现10%以上增长

万联网 , 供应链金融智库 , 2024-12-27 , 浏览:1995

近日,通汇资本供应链票据平台宣布,截至2024年12月12日,通汇资本供应链票据平台超1650亿元,其中2024年度的业务规模达到1000亿元大关。

落地了全国首单供票资产证券化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山东通汇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山东高速集团发起设立,注册资本13亿元,具备AA+主体信用评级。

2021年底,通汇资本成功引入诚泰租赁(上海)有限公司及广东华铁通达高铁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形成“产业+金融+上市公司”的市场化股权结构。

2021年10月,经人民银行核准,通汇资本获得上海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直连接入资格,成为全国唯一地方国资产业背景、山东省首个获此资格的机构。2022年6月,通汇资本对公数字支付科技平台正式上线。

2023年,通汇数科平台全年新增服务企业5978家,新增业务523.99亿,累计入驻企业7500余家,上线约1年半时间,业务总额达到了近640亿元。

在推广供应链票据的过程中,通汇资本及旗下通汇数科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以“对公数字支付平台”定位供应链票据平台,先声夺人;以“场景创新”带动供应链票据模式探索,通汇资本先后落地供应链银票、供应链财司票、担保公司保证增信等新业务场景,2023年内,通汇资本完成了全国首单供票资产证券化产品,成为“新一代系统”上线后首个完成供应链全品种、全模式创新的平台。

供应链票据加速发展

今年以来,上海票据交易所等基础设施方积极推动供应链票据创新发展。2024年9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开展供应链票据资产证券化创新试点的通知》,联合上海票据交易所创新推动供应链票据资产证券化试点,探索拓宽票据直接融资新渠道,增强票据融资便利性。

同年11月,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供应链票据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操作指引》,进一步明确供应链票据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操作流程。监管机构加大供应链票据支持举措,例如,上海金融监管局等七部门印发《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建设供应链金融示范区行动方案》鼓励在确保真实贸易背景的前提下,促进供应链票据等各类票据规范使用。

此外,2024年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印发《2023年湖北省供应链核心企业供应链票据融资增信奖补实施细则》,仅上半年,湖北省供应链票据融资金额同比增长75.81%,12家省级供应链企业共搭建9个供应链平台,累计注册用户超过14万,成交额达到1494亿元,涵盖建工、制造、零售等多个产业。

与此同时,部分供应链票据平台业务取得重大突破,随着供应链票据在产业场景下支付功能逐渐显现,简单汇服务的中小客群实现了数倍增长,供应链票据到期清分流程逐步通畅,2024年5月简单汇供应链票据规模突破1000亿元。同年5月,通汇资本供应链票据也宣布突破1000亿大关,截至12月12日,通汇资本供应链票据平台规模超1650亿元,2024年新的业务规模突破1000亿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中国诚通旗下诚通产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准接入上海票交所,成为今年获准接入上海票交所的第6、7家供应链票据平台。截至目前,共有31家供应链票据平台获准接入上海票交所。

数据显示,2023年末,供应链票据业务总量突破4400亿元,23年全年业务总量突破2234亿元,承兑全年发生额仅650.60亿元。其中,通汇资本和供票都已破1000亿,加起来2000亿,两家占了50%,合计其他20多家才做了2000亿左右。电子凭证的年均签发规模早已突破4万。

中国票据市场2025年展望

展望2025年,票据专家、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院长肖小和表示,尽管当前经济短期承压,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一系列政策刺激下,2025年我国经济发展将持续向好,为票据市场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总体来看,2025年我国票据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业务结构将有所调整。从一级市场来看,伴随着实体经济复苏,票据仍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解决支付、结算、融资需求,维持日常生产经营的主要金融工具,2025年票据承兑发生额有望实现10%以上的增长,这也将进一步带动票据贴现量的提升,二级市场交易也将更加活跃。从票据种类来看,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票据市场与资本市场渠道进一步打通,供应链票据也将迎来快速发展。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国内港航首家:山东港口成功接入上海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引领港航金融再谱新篇
下一篇:国企必看:深度拆解煤炭供应链融资模式—代采、托盘、联营模式
  • 供应链金融智库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
    万联网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是由万联网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一众业内专家大咖共同编撰的,重点分享了15位业内专家对供应链服务业态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并整合了9大特色标杆案例,对供应链从业者极具指导价值。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
    蔡宇江
    国内首份以物联网+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的行业报告。将于2020年9月17日《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重磅发布。
    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2014年青岛港事件后,国内的大宗商品仓储融资进入一个低谷的状态,银行谈“钢”色变,全线退出这一市场。时过境迁,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存货融资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法律和行业规范也逐步完善,面对巨大的市场刚需,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科技型企业联合前瞻性的银行又开始创新并开展存货融资业务,整个业内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继应收账款票据化之后,仓单数字化、生态化又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另一大趋势。
    顺应趋势,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携手对当前国内的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实践情况、标杆案例等进行梳理,率先在业内推出本白皮书,希望为业内同仁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健康、加速发展。 在此特别感谢上海大学储雪俭教授、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张春艳女士的专业指导。同时,对为本白皮书提供案例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有限,本白皮书无法为大家呈现业内所有的案例、经验、方法!万联网将继续秉承助力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持续为中国供应链金融提供多元化的智慧服务,为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不懈努力!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
    2020年9月11日
    了解更多>
  • 供应链金融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经典作品——《供应链金融》全新修订!《供应链金融》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物华图书奖一等奖荣誉,目前该书经典再版,已登陆各大电商平台,是供应链金融业内人士不容错过的精品读物!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