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谈应收账款电子债权凭证新规对平台、核心企业、资金方等各方的合规影响,有点意思~

万联网 , 产互与供金智库 , 2025-02-08 , 浏览:540

2025年2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高院等六部委、司法机关发布《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 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详见:https://info.10000link.com/newsdetail.aspx?doc=2025020690008

近两年应收账款电子凭证行业所传闻的监管文件最终问世,本征求意见稿搭建了应收账款电子凭证行业监管的总体框架。本次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对供应链金融生态中的核心企业、资金方等参与各方均从不同角度提出明确的监管要求。

以下为各方需重点关注的合规准备方向及具体措施:

一、平台(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

1、强化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

  • 建立完整的贸易背景核查体系,包括基础贸易合同、履约单据(如订单、入库单)、付款审批材料等,杜绝虚开、盲开凭证。

  • 对多级流转进行合理管控,设置层级限制并监测异常拆分转让行为,及时报告风险。

2、资金清分与账户管理

  • 禁止利用自身账户归集资金(禁止“二清”),必须通过持牌金融机构完成资金划转。

  • 调整系统设计,确保清分指令由核心企业直接发出,而非平台代为操作。

3、收费规范与信息披露

  • 服务费需与融资利率严格区分,遵循“质价相符”原则,不得变相增加中小企业成本。

  • 公开收费标准,并与合作方明确协议约定。

4、法律与登记合规

  • 确保所有融资凭证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登记,避免法律争议。

  • 配合上海票据交易所完成信息归集与监测分析,提升业务透明度。

5、过渡期整改与自律管理

  • 在2年过渡期内完成系统整改,加入行业自律组织(如中互金协会),遵循自律备案和风险监测要求。

二、核心企业

1、 账款支付与期限管理

  • 严格遵循付款期限规定(原则上6个月,最长不超过1年),不得利用优势地位延长账期或变相拖欠款项。

  • 及时支付中小企业账款,避免因逾期触发交叉违约条款(如票据、债券违约将影响新凭证开立)。

2、费用分担与成本优化

  • 不得以确权等名义向链上企业收取费用,合理分担融资成本(如采用买方付息模式)。

  • 推动平台定位转向“公共服务”,避免以盈利为核心目标,减少利益冲突。

3、信用风险管控

  • 配合商业银行建立全口径债务监测机制,避免多头授信、过度授信导致的信用扩张风险。

  • 定期评估自身经营状况(如现金流、应付账款比例),防止因信用问题被限制业务开展。

三、资金方(商业银行、保理公司等)

1、授信与风险管理

  • 建立统一授信体系,严格监测核心企业贷款、债券、应付账款等全口径债务,防范过度授信。

  • 对超6个月的账期加强行业合理性审查,审慎开展融资业务。

2、融资审核与产品创新

  • 强化贸易背景真实性核验,防止无真实交易套取资金。

  • 探索“脱核”供应链金融模式,利用“数据信用”“物的信用”支持中小企业信用贷款、仓单质押等多元化产品。

3、合规清算与系统建设

  • 确保资金清分通过持牌机构完成,避免平台账户介入资金流转。

  • 自建供应链信息服务系统仅限于内部使用,不得对外提供运营服务。

四、协同机制与长期策略

1、信息共享与联合监测

  • 参与多部门协同的监管框架(如人民银行、金监总局、最高人民法院等),共享核心企业风险数据。

  • 定期评估合作机构的服务质量与信息安全,防范系统性风险。

2、业务模式转型

  • 平台需从同质化竞争转向差异化服务(如场景化金融、数据信用挖掘),避免低增速时代的市场淘汰。

  • 资金方可探索供应链票据资产证券化试点,拓宽融资渠道。

总结

新规通过强化贸易背景审核、规范账期与收费、统一登记清算等举措,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向合规化转型。各方需在过渡期内完成系统性整改,并通过协同合作优化供应链金融生态,最终实现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产业链稳定发展的政策目标。

注:此文为AI生成,系DeepSeek问答系列,相关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不代表万联网立场。

-End-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国资委最新定调!2025年国资央企将在三大领域加大投资
下一篇:供应链大小巨头日子都不好过!建发股份2024年净利润预降超70%,浙商中拓预告净利润扣非转亏,瑞茂通净利预降超7成…
  • 产互与供金智库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
    蔡宇江
    国内首份以物联网+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的行业报告。将于2020年9月17日《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重磅发布。
    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2014年青岛港事件后,国内的大宗商品仓储融资进入一个低谷的状态,银行谈“钢”色变,全线退出这一市场。时过境迁,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存货融资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法律和行业规范也逐步完善,面对巨大的市场刚需,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科技型企业联合前瞻性的银行又开始创新并开展存货融资业务,整个业内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继应收账款票据化之后,仓单数字化、生态化又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另一大趋势。
    顺应趋势,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携手对当前国内的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实践情况、标杆案例等进行梳理,率先在业内推出本白皮书,希望为业内同仁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健康、加速发展。 在此特别感谢上海大学储雪俭教授、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张春艳女士的专业指导。同时,对为本白皮书提供案例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有限,本白皮书无法为大家呈现业内所有的案例、经验、方法!万联网将继续秉承助力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持续为中国供应链金融提供多元化的智慧服务,为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不懈努力!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
    2020年9月11日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供应链金融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经典作品——《供应链金融》全新修订!《供应链金融》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物华图书奖一等奖荣誉,目前该书经典再版,已登陆各大电商平台,是供应链金融业内人士不容错过的精品读物!
    了解更多>
  • 中国物流金融创新实践白皮书(2019)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系统阐述了物流金融发展的态势和趋势、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和金融科技在物流金融中的应用。通过16个优秀企业案例介绍了金融科技企业、互联网+物流平台企业、第三方物流公司、供应链管理公司和银行等不同行业“物流金融”的创新做法。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