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茶产业链新范式!湖北恩施州建成茶产业供应链“数字大脑”,已归集市场主体434家,撮合达成交易额突破1700万元…

万联网 , 毛莉 , 2025-03-14 , 浏览:596

摘要:归集市场主体434家,促成交易额突破1700万元,拼单集采降低生产资料成本5%至8%……这是恩施州硒茶供应链有限责任公司“一台七网”茶产业供应链平台搭建以来的成绩单。

“雨洗青山四季春”的宜茶环境,“最是硒都宜养人”的独特资源,造就了恩施硒茶与众不同的优良特质。恩施州位于神奇的北纬30度名茶纬度上,种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是我国茶树原产地和全国著名的贡茶之乡,也是万里茶道源头之一,这里180多万亩茶园,碧浪翻滚、万顷如海。

2024年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湖北省恩施州硒茶供应链公司(简称:“硒茶供应链公司”)以数字化平台建设为核心抓手,积极服务全州茶产业资源整合,于2024年9月底初步建成恩施州茶产业供应链平台,历经持续升级迭代3版次,目前已形成“一台七网”的整体架构,恩施茶产业正加速融入全省“供应链一张网”。

“一台七网”茶产业供应链平台涵盖供需对接、供应链金融、政策申报、集采拼单等特色功能,通过系统对接与手动录入相结合,已归集州县两级涉茶奖补政策28项,上架精品茶、毛茶、专用肥等商品70余款,发布供需信息20余条,初步实现“从茶园到市场”的全链条数据贯通。截至目前,“一台七网”茶产业供应链平台已归集市场主体434家,撮合达成交易额突破1700万元,拼单集采降低生产资料成本5%~8%,为全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服务赋能:激活产业协同效应

2024年6月21日,恩施州硒茶供应链有限责任公司在硒交中心揭牌成立,标志着该州茶产业供应链平台上线运营。据万联网了解,恩施州硒茶供应链有限责任公司由恩施州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恩施硒资源国际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和恩施鑫硒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共同组建。


作为恩施州服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硒茶供应链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加强与湖北供应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合作,构建一体化运营、集约化发展的产业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将有力推动全州茶产业市场主体降本提质增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该平台依托恩施州茶产业集群优势,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汇集茶产业供应链数据要素,搭建一个集仓储物流、金融服务、商贸交易、科技创新、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产业政策等板块为一体的茶产业供应链数字化服务网,集成产业信息,撮合供需交易,创新金融服务,开展技术创新,促进业态融合,打造产业品牌,推动产供销、内外贸、上下游一体化发展,为茶产业上下游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硒茶供应链公司创新推出“分级授权+免费服务”模式,全力助推全州茶产业全链条降本增效。平台上线以来,已完成线上磋商4单,撮合交易额超1700万元;发起拼单集采4轮次,其中达成茶专用肥采购32吨,成本预估可降低5%~8%,惠及中小茶企20余家;积极与金融机构联动,上线“春茶贷款需求摸底”功能,汇总45家企业融资需求8390万元,助力破解春茶生产资金难题。

在助力本地茶企降本增效的基础上,平台进一步打破地理边界,构建跨区域协同生态。目前,咸宁市发改委已组织当地茶企入驻平台,宜昌港务集团等外地企业已入驻平台并协同提供服务。平台与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实现数据互通,恩施茶产业正加速融入全省“供应链一张网”。

抢抓机遇:拓展全链服务生态

面对茶产业升级新趋势,恩施州硒茶供应链公司加快布局多元化服务生态。在生产资料领域,与庄康生物科技、武汉科诺生物技术等厂商达成合作,保障农资优质低价供应;在仓储物流环节,引入传化物流、“三通一达”、京东物流、中国邮政等头部企业,构建高效配送网络;在跨境贸易方面,积极申请加入阿里巴巴国际站,全力推动恩施硒茶“出海”。
2025年开年以来,恩施州硒茶供应链公司计划将3月定为“平台应用推广攻坚月”,全力冲刺新增注册用户200家以上,着力推动春茶鲜叶采购、用工招录等业务嵌入平台,并持续扩大拼单集采规模。“我们将以平台为纽带,打通种植、加工、销售各环节,让恩施硒茶‘卖得好、运得快、价值高’。”州硒茶供应链公司业务负责人信心满满。

展望未来:打造全国茶产业供应链标杆

依托“建设-运营-赋能-迭代”良性循环,恩施州茶产业供应链平台已形成数字基础设施、产业协同网络、创新生态体系的三维发展格局。
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建”,恩施州硒茶供应链公司正朝着“全国富硒茶供应链枢纽”的目标迈进。下一步,公司将深化与宜茶集团等省内龙头企业合作,探索供应链金融、区块链溯源等创新应用,推动硒茶品牌高端化、产业数字化、贸易全球化。
产业互联网平台无疑是供应链金融应用的最佳场景之一,它所能够带来的产业链优化的收益巨大,具备长远发展价值。恩施硒茶为例,围绕产业集群搭建的茶产业供应链平台提供的高附加值的供应链服务,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还能够推动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国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大产业集群170多个,小产业集群2000多个,基本上每个县都有个特色产业集群。那怎么围绕本地产业集群,建设区域供应链平台,提供高附加值的供应链服务,从而实现合规的保收、增收?

2025年3月27日,欢迎大家参与由万联网在深圳主办,中企云链、深度数科、中诚信征信、高达软件、金网络、工品牛、合合信息、中仓登等合作伙伴支持,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厦门市现代供应链联合会、前海产业智库等单位鼎力支持第十二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其中,资深产业互联网专家黄贵生老师将以“十五五规划背景下国企供应链公司转型升级之路径”这一主题,围绕“十五五规划”、国企供应链合规与高质量发展、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产业集群等关键词展开分享。

同时,现场将重磅发布3份行业读物——《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中国产业供应链服务调查报告2025》,并为“2025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杰出企业”6大榜单的企业颁奖,将为行业树立创新标杆,促进生态合作与资源对接。  

想要参会/赞助/演讲的朋友,记得联系客服李女士:19168536275。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DeepSeek问答:十五五规划下,国企供应链公司要聚焦主责主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该怎么干?
下一篇:地方国企破解产业升级难题的“金钥匙”:“数字化+供应链+金融”
  • 毛莉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
    万联网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是由万联网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一众业内专家大咖共同编撰的,重点分享了15位业内专家对供应链服务业态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并整合了9大特色标杆案例,对供应链从业者极具指导价值。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
    蔡宇江
    国内首份以物联网+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的行业报告。将于2020年9月17日《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重磅发布。
    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2014年青岛港事件后,国内的大宗商品仓储融资进入一个低谷的状态,银行谈“钢”色变,全线退出这一市场。时过境迁,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存货融资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法律和行业规范也逐步完善,面对巨大的市场刚需,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科技型企业联合前瞻性的银行又开始创新并开展存货融资业务,整个业内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继应收账款票据化之后,仓单数字化、生态化又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另一大趋势。
    顺应趋势,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携手对当前国内的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实践情况、标杆案例等进行梳理,率先在业内推出本白皮书,希望为业内同仁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健康、加速发展。 在此特别感谢上海大学储雪俭教授、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张春艳女士的专业指导。同时,对为本白皮书提供案例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有限,本白皮书无法为大家呈现业内所有的案例、经验、方法!万联网将继续秉承助力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持续为中国供应链金融提供多元化的智慧服务,为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不懈努力!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
    2020年9月11日
    了解更多>
  • 供应链金融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经典作品——《供应链金融》全新修订!《供应链金融》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物华图书奖一等奖荣誉,目前该书经典再版,已登陆各大电商平台,是供应链金融业内人士不容错过的精品读物!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