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联合交易中心:打造国家级交易平台,以交易为核心重塑供应链金融生态链

万联网 , 供应链金融智库 , 2023-04-11 , 浏览:4987

2023年3月30日,由万联网主办,合作伙伴中企云链、京东科技、简单汇、数链科技、CFCA、企汇安、四川商投供应链、赫中企云、亿建联、中信梧桐港、深度数科、随信云链、众企安链、小硕数科、长江国贸、物易云通、工程邦、酒链科技、迅航星等赞助支持,并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等单位支持的CSCFIS 2023第十届中国供应链金融创新高峰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此次峰会聚焦供应链金融创新实践与机遇,围绕“数字·绿色·生态”分享研讨,来自学术、企业、银行的近30位专家及行业翘楚齐聚分享了趋势、发展、政策等超高价值内容,为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共谋良策!


在论坛现场,深圳前海联合交易中心高级副总裁郁昕“打造国家级交易平台——以交易为核心重塑供应链金融生态链”为主题,分享了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契机下,如何打造国家级现货平台,以交易为核心、规则为依托、科技为手段重构供应链金融生态。


据介绍,前海联合交易中心是由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发起并与前海金控合作投资成立的现货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前海联合交易中心于2016年开始筹备,2018年10月正式开业。从成立到现在经历了4年的时间,前海联合交易中心一直秉承着建立国家级现货平台的初心,服务新发展格局,建设全球大宗商品人民币定价中心。


郁昕称,这个“国家级”平台承载三个功能或者说有三个定位:第一是形成资产估值的基准。在做资产估值的时候,有可能会找到一些基准,现货交易所可以发挥现货交易平台功能,打造基于真实贸易、反映实体供求基本面的商品现货价格基准,为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市场化调控工具。第二生成标准化的资产。现货交易所最大的定位是生成标准化的资产,这是与一些衍生品交易所之间很大的区别。依托科技应用和交易所提供的登记、认证、确权服务,我们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前海仓单/运单体系,规范商品现货数字物权标准,为供应链金融提供核心风控基础设施,来帮助解决实体企业融资难题。第三,联通境内外,建设全球大宗商品人民币定价中心。前海联合交易中心是全国第一家完成跨境人民币交易的场所,同时通过与离岸市场互联互通输出人民币现货基准价格的影响力,打造人民币定价权的大宗商品的体系也是国家赋予的大任务。


前海联合交易中心从开业到现在发展相对较快,现货交易规模从一开始的小几十亿已经增长到去年的交易额近800亿,经过五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现货交易额突破万亿,成为全球大宗商品主要的人民币定价中心,发挥中国实体产业基础的优势,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有力支撑。目前,交易中心交易的品种涵盖了氧化铝、铝锭、铝棒、铜杆、电解铜、天然气、水泥、铝卷、大豆等品类;与此同时,还逐步搭建了全国性仓储网络,目前已完成产业主要生产地、消费地及港口的11个厂库提货点及30个交收仓库(库区)的认证,基本实现铝及铜产业链的覆盖。其中,建材和黑色金属产业链非常有特色,前海联合交易中心是全国全球第一家把水泥做成标准数字化仓单去对接银行仓单+融资的。


谈及供应链金融,郁昕认为,这是前海现货交易平台非常大的抓手和商业驱动。从供应链金融的场景来说,它上下游两头的企业都非常强势,中间的企业相对弱势;比如上游需要预付下游垫资,贸易商承担了很多资金的压力,衍生出来的资金需求从应收账款到库存融资到采购融资是端到端的资产画像。


供应链金融面临哪些瓶颈和问题?郁昕表示,首先,配置欠优,从全局角度来说,目前供应链金融的现状未实现资源最优配置,金融机构低成本的资金尚未有效渗透至产业链代采和控货场景。第二,风险隐患,比如产业资金方以贸易方式开展的融资,并未纳入金融监管体系;供应链服务商如仓库、物流,实际承担了重要的资产服务功能,但未被纳入有效监管体系。第三,金融机构出现“资产荒,供应链金融风险表现:70%操作风险+20%市场和流动性风险+10%信用风险;受风险管理短板和分业经营限制,银行等传统经营信用风险的金融机构无法有效提供“端到端”的融资解决方案。第四,产业金融“负担重,原因在于:1)产业资金来源多数为债项,随资产规模不断提升,负债压力随之巨大;2)托盘模式容易造成库存余额高企,影响企业资产经营效率;3)“融资性贸易”始终存在合规风险。


如何解决上述风险问题?郁昕分析称,从现货交易所的角度出发,这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市场基础设施,以交易为核心,数字化为手段,弥补金融机构风控短板,帮助产业金融实现转型,最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郁昕表示,以交易为核心,规则为依托,科技为手段的新生态是未来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趋势。当下,整个产业的传统交易价值链正在发生重构,随后郁昕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说明为什么说以交易为核心:第一场景。地缘政治、中美双方博弈和产业升级等因素,导致很多的产业链从原来大的全球的配置变成了点对点双边的贸易关系,这就是产业链的价值重构;第二产品。出于降本增效的考虑,国内大市场很多的产业链发生变化,需求端发生了变化;产品端需要以产业真实的交易场景为需求出发驱动产品设计,而不是以资金方的惯性舒适区来“包装”扭曲业务模式;第三风险。以前强调的风险是单一主体为维度,未来将是以交易单元为对象开展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模式从“主体授信额度”进化到“XVA”,传统主体信用风险转换为“场景操作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同时我们还要摈弃传统“兜底思维”的陋习。


除了交易之外,还有规则很重要。郁昕在分享中谈到,基于行业共识,形成交易规范;缓释行业风险,对相关服务机构开展监督;仓库作为天然的实物资产的保管方和资产管理人,需要向金融机构收到客观的约束,为下一步形成司法实践、相关行政条例提供基础;另外,科技也是非常核心的手段。供应链金融的核心风险是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数字化的科技手段就是为了将行业风险的“know-how”转化为标准数字产品,向金融机构赋能,帮助大家解决70%的操作风险、20%的市场风险甚至是10%的信用风险。


按照上述思路,郁昕透露,前海联合交易中心正在打造自己的前海仓单,即:基于数字化手段,由市场多方共同参与搭建的大宗商品动产数字化生态,为产业客户和金融机构等用户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服务。依托国家级商品现货交易所,以交易为核心,数字化作为核心手段,帮助大家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最后,郁昕展望了供应链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最好状态:一是在业务层面各方发挥各自的作用和角色,把资金很好地渗透到中游和上游。例如,央企国企等核心企业可利用其在行业中的贸易地位和专业能力,开展订单整合、供应链服务、资产处置等表外业务,有效实现轻资产运营,规避融资性贸易合规风险;金融机构充分发挥资金成本低的优势,与资产服务机构开展密切合作,依托数字化基础设施,开展端到端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二是在基础设施层面一方面依托交易所规则和体系,科技生态帮助规则,最终服务于商业应用。


来源:万联网(*根据论坛现场速记整理,如有疏漏,请指正~)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龙腾云创:“数字化+一体化”服务,助力大宗商品供应链转型升级
下一篇:中企云链刘江:万物皆可链,场景即金融
  • 供应链金融智库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国企供应链公司新质发展行动白皮书2024
    梁超杰 蔡宇江 许书川
    由万联网首席金融顾问梁超杰、万联网创始人蔡宇江联合万联供应链新质发展智库7位专家共同编撰, 了解国企供应链服务本地产业的新模式与落地经验 通过国联股份-冷链多多、秦岭数字、草都、冠之链、全联农科、河钢供应链12个案例,从新资本、新分工、新模型、新园区、新基建、新产融、新财务、新要素、新IT等层面,为国企供应链公司提供更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
    宋华 蔡宇江 黄贵生 许书川
    经济发展需要信心,供应链金融发展下一个十年应如何重拾信心?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提出:首先,要秉持“先产业后金融,深入产业场景、科技场景以及制度环境场景去发展供应链金融,实现数实融合、以融促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要准确把握政策方向与监管精神,要在近年大风险事件中学习提防重大风险,要找到既有贸易又合规的增长方式,基于产业集群的平台要找到资本认可的发展路径,要突破产融无法切实相向而行的屏障,要有数据资产化布局占领未来资产、要善用公共基础设施借势借力发展。白皮书将围绕上述方面,为业界同仁梳理趋势、关键经验及可借鉴标杆,帮助大家重拾信心、行稳致远。
    了解更多>
  • 数字供应链
    宋华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务部市场调控专家库专家,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日本京都大学经营管理大学院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供应链物流管理,特别是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供应链关系、供应链安全与风险管理、供应链柔性等。近年来的主要著作包括《智慧供应链金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物流成本与供应链绩效管理》《服务供应链》等。 数字化浪潮正势不可挡地向前推进,也深刻影响着供应链领域。不同的产业、企业纷纷探索应用大数据等技术改良甚至重塑产业供应链,创造高度智能化、服务化的数字供应链体系,以打破组织内和组织间的壁垒,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高效整合,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同时,通过塑造更具竞争力的运营模式,推动产业的升级与发展,拓展市场空间,创造新的效益。 本书阐述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科学技术对实体经济及产业供应链有何重要影响,数字供应链在三大产业的应用中需要关注哪些关键问题,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构建数字供应链的系统框架,以实现产业供应链运营效率的提升和产业主体之间的协同,等等。书中广泛介绍了中国企业的先进实践与创新,反映了数字供应链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帮助企业系统地掌握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供应链创新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