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数据要素市场“新样板”,深数所在数据交易领域先行先试

万联网 , 毛莉 , 2023-06-19 , 浏览:7237

数字经济时代下,数据将成为像石油一样宝贵的资源。如何将数据资产化,实现数据变现?作为全国性数据交易平台深圳数据交易所,在探索适应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示范路径和交易样板方面提供了参考。近日,深数所上市了全国首个“政所直连”公共数据产品,推动公共数据面向金融领域的市场化赋能应用,饮下跨区域数据融合应用、公共数据市场化流通的“头啖汤”。

全国首个“政所直连”公共数据产品上市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性生产要素。企业社保数据如何助力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2023年6月1日,深圳数据交易所(简称“深数所”)携手珠海市香洲区,在数据产品合规审核上架、公共数据资产估值等业务深入合作,成功推动全国首个“政所直连”公共数据产品正式上市,这标志着深圳与珠海这两座粤港澳大湾区核心节点城市,共同担负起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任,在探索跨区域数据融合应用、公共数据市场化流通的道路上携手实现全国首创。

据了解,此次合作,在珠海市金融工作局、珠海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珠海市香洲区携手深数所饮下跨区域“政所直连”公共数据市场化合作“头啖汤”,实现企业社保分析公共数据产品正式上市深数所数据交易平台;深数所与珠海产融平台的多维度合作,将进一步推动双方平台间的技术融合应用,进而实现在珠海产融平台现有技术支撑框架下,推动数据空间、数据安全模型、区块链统一授权追溯、数据信托等技术、模式应用,从而实现公共数据应用“多保险”,并通过平台链通实现“政所直连”“用数于产”“数实融合”。

这次深珠两地公共数据产品互联互通的市场化合作,切实推动了数字产业化和实体经济数字化赋能,也标志着两地在数据产品互联、数据应用平台互通的合作方面取得了里程碑式的发展,为我国“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建设”这一国家级战略方针有效实施,探索首推出一条跨区域“政所直连”的创新道路。

深圳积极探索要素市场建设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下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公共数据在保护个人隐私和确保公共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要求,以模型、核验等产品和服务等形式向社会提供,对不承载个人信息和不影响公共安全的公共数据,推动按用途加大供给使用范围。

我国公共数据占数据总量的比重达70%-80%。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以及数字经济重镇,深圳在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两大主流赛道上处于领跑状态。目前,深圳信息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拥有华为、腾讯、中兴、比亚迪、大疆等众多国际性数字经济知名企业,具备巨大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潜力,数据交易市场前景广阔。同时,深圳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毗邻香港,跨境服务贸易发达,具备开展跨境数据交易的基础。

深圳具备较强的数字经济产业优势,拥有海量公共数据资源及丰富应用场景,政策层面也高度重视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率先推进数据立法并出台多项支持政策,并出台了国内首部地方数据领域基础性、综合性立法《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有了法律制度支撑,深圳可在数据交易和数据要素市场培育上先行先试,在数据确权、资产登记、公共数据运营方面进行探索。

事实上,早在2020年10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印发,首次赋予深圳“研究论证设立数据交易市场或依托现有交易场所开展数据交易”重大改革任务。2021年,《关于支持实施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措施》、《广东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广东省公共数据管理办法》相继出台。2022年1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再次提出“审慎研究设立数据要素交易场所”,并为深圳探索构建数据要素市场提供了顶层思路及指引。

2022年11月15日,深圳数据交易所揭牌交易。在数字经济国家战略发展实践中,深圳数据交易所的设立正是深圳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建设领域进行的一系列积极探索之一。


深数所在数据交易领域先行先试

作为我国数据交易的前沿探索者,深数所“坚持流通支撑要有力”,探索构建以数据交易为中心、向数据治理、数据开发和数据交付延伸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同时加快建设统一授权平台、数据应用实验平台,并依托国际数据空间创新实验室等载体实现全国首个商业化应用落地和跨平台隐私计算互联互通。

深圳数据交易所是目前全国交易规模最大的数据交易平台,其以建设国家级数据交易平台为目标,积极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从合规保障、流通支撑、供需衔接、生态发展四方面,打造覆盖数据交易全链条的服务能力,构建数据要素跨域、跨境流通的全国性交易平台,赋能数据交易多方参与主体,打通数据交易流通堵点。

截至2023年5月,深数所已汇集数据产品超1500个,正式发布包括汽车数据专区、交通数据专区在内的11大数据专区正式于深数所数据交易平台发布;此次深数所与珠海香洲区达成的双向数据产品互联互通合作,不仅是带动跨地域、跨主体间数据融合应用、驱动数据资产价值释放的集中体现,更是带动区域实体经济价值提升,推动平台技术、规则标准互联互通的又一崭新实践。

另外,深圳数据交易所一直积极与联合监管机构共同推动系列合规制度建设,并在深圳市福田区落地“全国首个数据交易动态合规协同监管试点”。

近日,深圳数据交易所还启动了“数据交易信用体系建设”,将为全国各地区提供有益借鉴和实践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国数据交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未来,深圳数据交易所将继续完善数据交易信用体系建设,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形成助力。

数字经济下,“数据”俨然已成为了“新黄金”,如何把数据变成数据资产?如何探索适应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示范路径和交易样板?

6月28日成都,深圳数据交易所产品研究院负责人【李可顺】将为大家分享合规数据产品的打造路径分享,共同解读数据交易与合规。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来源:万联网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立足新定位开创新格局!怡亚通开启新战略:打造“整合型数字化综合商社”
下一篇:推动产业数字化,数据产业化,众陶联数据资产市场化取得里程碑成果
  • 毛莉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
    万联网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是由万联网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一众业内专家大咖共同编撰的,重点分享了15位业内专家对供应链服务业态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并整合了9大特色标杆案例,对供应链从业者极具指导价值。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
    蔡宇江
    国内首份以物联网+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的行业报告。将于2020年9月17日《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重磅发布。
    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2014年青岛港事件后,国内的大宗商品仓储融资进入一个低谷的状态,银行谈“钢”色变,全线退出这一市场。时过境迁,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存货融资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法律和行业规范也逐步完善,面对巨大的市场刚需,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科技型企业联合前瞻性的银行又开始创新并开展存货融资业务,整个业内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继应收账款票据化之后,仓单数字化、生态化又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另一大趋势。
    顺应趋势,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携手对当前国内的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实践情况、标杆案例等进行梳理,率先在业内推出本白皮书,希望为业内同仁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健康、加速发展。 在此特别感谢上海大学储雪俭教授、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张春艳女士的专业指导。同时,对为本白皮书提供案例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有限,本白皮书无法为大家呈现业内所有的案例、经验、方法!万联网将继续秉承助力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持续为中国供应链金融提供多元化的智慧服务,为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不懈努力!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
    2020年9月11日
    了解更多>
  • 供应链金融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经典作品——《供应链金融》全新修订!《供应链金融》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物华图书奖一等奖荣誉,目前该书经典再版,已登陆各大电商平台,是供应链金融业内人士不容错过的精品读物!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