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宗供应链头部企业处于快速增长期,存在一定重塑空间

国海证券 , 国海证券 , 2023-06-25 , 浏览:45320

近日,国海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中国大宗供应链头部企业处于快速增长期,且存在一定重塑空间。据悉,这是国海证券研报首次覆盖大宗供应链行业,并给予“推荐”评级。国内大宗供应链市场天地广阔,看好龙头大宗供应链持续增长的核心逻辑,建议关注厦门国贸(600755.SH)、物产中大(600704.SH)、厦门象屿(600057.SH)、浙商中拓(000906.SZ)等。

▍国海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大宗供应链公司的主要贸易品可分为能源、 金融与农产品三大类。作为价值的发现者, 公司会对部分品类的更为重视,对其产业 链的参与程度也更高,而这些品类具有大规模、高价值、多产品等这几种特征。

从经营模式看,大宗供应链公司的贸易模式大体可分为自营和代理两种,其中关键环节是采购和销售。通俗点来理解,代理买卖和自营贸易分别对应带来企业的服务费收益以及差价收益。但在实际业务中,其实并没有对业务进行严格的划分。

商业模式:大宗商品供应链属于典型的轻资产、低利润、高周转行业。

其盈利模式是在不断的采购和销售中,通过空间、时间和形式三种途径套利,利润水平偏低,净利率大致在0-5%之间。然而,通过快速周转和财务杠杆,依旧能达到不俗的净资产回报,非大宗牛市情况下,ROE能做到15%及以上。

该行业的核心资产是依附于人的购销渠道,以及依附于公司的物流配套和风控体系。这三者具备一定规模效应,但偏弱。因此公司锐意进取同样十分重要,后来者可以在时代机遇下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快速超车。

财务模型:静态看品类、模式,动态看大宗商品周期。

①静态看:公司的主营品类决定其营收规模的上限,品类可以横向拓展,但并非完全无边界,经验来看,规模上限由大到小分别是:能源、矿产、粮食;公司的运营模式决定其回报率的波幅,重资产的公司利润率更高,回报率峰值往往也更高,但波动幅度大;轻资产的公司利润率相对低,但周转效率更高,回报率更为稳健。

②动态看:大宗商品周期波动会小幅影响公司盈利水平,商品价格快速上行期,公司业绩往往表现更好。

看好中国龙头企业业绩保持中高速增长。

①行业扩容:国内大宗供应链公司的发展道路是以中国需求(内贸或者“一带一路”贸易)为绝对基本盘的轻资产供应链公司;作为全球制造工厂,我国为大宗商品供应链公司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目前市场空间体量大致在40-50万亿,且有望在经济增长和一带一路的拉动下不断扩容。

此外,“一带一路”或成为国际贸易的核心驱动,也是各大宗供应链公司着重布局的方向。

②头部胜出:高质量发展要求下,上游集中度逐步提升,需求逐渐多元。因而中小贸易商的简单模式逐步要被市场淘汰,具备提供高质量服务能力的供应链公司脱颖而出。从结果来看,近5年的大宗供应链头部份额是在逐步提升的,而且有望持续的攀升,根据厦门象屿2022年年报,CR4从2018年的2.19%提升至2022年的4.18%,行业龙头的市场份额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CR4指“物产中大、厦门象屿、建发股份、厦门国贸”)

尽管供应链行业的规模效益偏弱,但是头部公司展现出了以下能力:① 配套资产:国内高质量发展目标下,多数初级原材料加工业开始淘汰落后产能,头部集中。头部企业需求更加多元,这对大宗供应链服务提出更高要求,而头部大宗供应链公司更易匹配这种高要求。② 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 大型供应链公司经过长期发展,建立了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他们拥有丰富的案例数据积累,可以提高风控系统的准确性。大型供应链公司的中游配套资产相对完善,更能有效控制货权风险。③较低的资金成本:对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而言,较低的资金成本非常重要。

另外,绿色低碳的全球目标下,新的贸易品类不断涌现,龙头供应链企业具备更充足的经验和渠道去应对变化。同时,行业目前竞争有限,处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阶段,头部公司正通过股权激励不断提高人效。

从供应链延伸至产业链

为了持续深化供应链服务商在产业链上下游的业务空间、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利润率,目前头部大宗供应链服务商根据各家优势,发展了创新性的业务模式。例如:

?厦门象屿:“虚拟工厂模式

厦门象屿依托与大客户合作构建起的渠道优势,针对中型客户,提出全程供应链管理服务(虚拟工厂)模式。象屿集团层面会对个别工厂注入股权,强化控制权,也将工厂实体隔离在上市公司体外。

一般来说,公司选择一些生产制造技术较优、产品市场认可度较高、产业介入较为深入的中小制造业企业,在充分参与工厂计划、采购、库存、金融、分销、物流等各环节的基础上,提供原辅材料采购供应、产品成分销,以及配套的物流、金融、咨询服务,优化制造业企业的采销节奏、改进生产制造工艺。同时,公司会通过入场监管,通过账户共管、货物监管、资产抵质押等方式,形成货物流、资金流的闭环管理,实现风险的有效管理。虚拟工厂项目已经由黑色金属产业拓展至铝、煤炭等产业,截至2022年6月30日,项目数量增至14个。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贡献超600亿元、毛利贡献超13亿元,所有项目均未出现过风险事件。

厦门象屿通过虚拟工厂模式,迅速介入制造业企业的产业链核心环节,通过为工厂提供综合服务,帮助客户降本增效,并为公司贡献服务收益(含物流收益)、金融收益。同时,待制造业企业的经营情况改善后,有望分享其税后留存收益。

?厦门国贸:“一体化”及合资公司模式

厦门国贸通过“一体化”特色模式,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延伸产业链条。“一体化”模式指厦门国贸从全产业链运营的视角提供定制化、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方案。合资公司模式指厦门国贸与实体产业客户合资合作开展业务,一般是和工厂合资开设贸易公司,国贸负责贸易部分,工厂负责生产部分。

原料端,公司整合境内外物资采购需求,为下游锁定原料采购成本、确保货物稳定供给;生产端,公司提供多式联运综合物流服务,通过期货等金融工具,定制化、差异化地解决工厂的原料配比需求;销售端,公司以全球营销网络为支点,实现产品与渠道的有效对接,赋能全产业链提质增效。目前,公司已形成“铁矿—钢铁”、“纺织原料—服装”、“橡胶—轮胎”、“林—浆—纸”、“农牧产品”、“有色矿产—有色金属”等垂直产业链。2021年,公司新增落地东营方圆铜加工等一体化项目10个;2022 年,公司新增一体化项目16 个,在手一体化项目累计实现营业收入 500 亿元,同比增长超过 70%。

“一体化”模式加强了对客户的绑定,同时产业链上下游的需求也更为稳定,并随着新项目的不断繁殖、新产业链的不断拓张和延伸,未来“一体化”模式的占比将会持续加大。另一方面,“一体化”模式没有股权的约束,在工厂经营不善、行业出现大变化的时候,公司退出也相对容易。

除了“一体化”模式外,厦门国贸采用成立合资公司的新兴方式,更大力度深入产业链上下游。2022年,新增合资公司23家,与产业伙伴累计投资金额超26亿元,持续增强产业服务能力,进一步深化在黑色金属、农业、农资、煤焦和化工等行业产业的战略布局。

以下为报告全文:

报告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交运&策略研究团队

INFO.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国海证券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干货!2023年中国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的价值,这份行业研究报告值得一读!
下一篇:(无)
  • 国海证券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
    万联网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是由万联网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一众业内专家大咖共同编撰的,重点分享了15位业内专家对供应链服务业态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并整合了9大特色标杆案例,对供应链从业者极具指导价值。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
    蔡宇江
    国内首份以物联网+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的行业报告。将于2020年9月17日《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重磅发布。
    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2014年青岛港事件后,国内的大宗商品仓储融资进入一个低谷的状态,银行谈“钢”色变,全线退出这一市场。时过境迁,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存货融资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法律和行业规范也逐步完善,面对巨大的市场刚需,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科技型企业联合前瞻性的银行又开始创新并开展存货融资业务,整个业内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继应收账款票据化之后,仓单数字化、生态化又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另一大趋势。
    顺应趋势,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携手对当前国内的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实践情况、标杆案例等进行梳理,率先在业内推出本白皮书,希望为业内同仁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健康、加速发展。 在此特别感谢上海大学储雪俭教授、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张春艳女士的专业指导。同时,对为本白皮书提供案例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有限,本白皮书无法为大家呈现业内所有的案例、经验、方法!万联网将继续秉承助力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持续为中国供应链金融提供多元化的智慧服务,为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不懈努力!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
    2020年9月11日
    了解更多>
  • 供应链金融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经典作品——《供应链金融》全新修订!《供应链金融》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物华图书奖一等奖荣誉,目前该书经典再版,已登陆各大电商平台,是供应链金融业内人士不容错过的精品读物!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