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大傅强教授:抓住当地增长机遇,本土化运营才是出海的关键

哈佛商业评论 , 哈佛商业评论 , 2023-10-12 , 浏览:7156

前言

近年来,中国企业出海成为风潮。如何看待中国企业出海的机遇和挑战?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出海吗?最适合的出海行业是什么?成功出海的关键是什么?

《哈佛商业评论》采访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策略与政策系教授,中文EMBA学术主任傅强教授。傅教授将从宏观经济、出海赛道、出海关键等角度,给到中国企业家以及管理者出海落地的建议。

傅强 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教授

中文EMBA项目学术主任

傅强教授于199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并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被评为新国大商学院EMBA最佳教师现任中文EMBA项目学术主任。傅强教授曾两次当选新加坡最具影响力40岁以下商科教授,为众多金融机构与大型企业高管授课、咨询,或担任董事、监事等职务

《哈佛商业评论》:近年来中国企业出海成为风潮。您如何看待中国企业出海的机遇和挑战?

傅强:我本人对中国企业出海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身在新加坡,我也观察到了很多中国企业到海外寻求自身发展,努力实现全球抱负的过程。

过去,中国企业主要通过出口这种产品输出的方式,参与到国际市场中。但如今,从品牌到技术生态、商业模式、甚至是管理方法论,中国企业都能进行输出,对世界做出贡献。

这背后成功的原因,我认为是天时地利人和,既有外部因素,也有自身因素。

首先,新冠疫情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企业出海起到了催化作用。过去欧美的消费传统模式是线下,电商在那里的渗透率在很大程度上低于中国。但疫情把消费者购物转移到了线上。对中国品牌而言,就得到了能更加充分展示的机会和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例如,Zara在过去一直以门店和渠道的优势著称。但现在有了SHEIN这种线上为主的品牌,Zara的线下优势一下就被抹掉了。

互联网的兴起及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是中国企业成功出海一个重要的推手。过去,企业很难直接直接触达和了解消费者,但现在有了平台,有了独立站、建立起了渠道,信息问题就得到了有效解决。

另外,全球目前的经济增速不断下行,各国都面临生活成本危机问题。我认为这对中国企业来说也是一种利好,因为消费者对价格会更敏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全世界都需要拼多多。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完备供应链、庞大产能和高效生产流程的市场,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来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以此获得重要的战略资源优势。依然拿SHEIN来举例,它的成功离不开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带来的重要依托,让其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节约成本。再结合现有的数字化营销手段,就更让它的发展如虎添翼。此外,中国企业拥有国内丰富多样的科技场景业务及大量的交易数据,这让它们能够充分试错,也经得起比较。

说到出海的风险,有很多老生常谈的话题,比如合规风险,法律风险和文化差异等等。但大家都知道的事就不能算作风险。我们要面对的真正风险,可能是世界对中国企业和中国品牌的一些偏见。比如有一家中国做服装的跨境电商企业,在网上遭到恶评。很多人呼吁大家不要去买这个品牌,原因竟然只是因为它是一家基于中国的企业,而有人觉得是中国企业就有“奴隶劳动”的嫌疑。

这就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中国企业必须要学会去正视这种现实,既不能回避,也不能一味对抗。要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企业必须学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去沟通,建立良好的国际声誉,提高自己的透明度。在这方面,的确需要企业下更多功夫。

《哈佛商业评论》: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出海吗?成功出海的关键是什么?

傅强: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看待出海这件事,以引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首先,国界只是我们附加给自己的认知限制,企业的发展本身不应该受到国界的约束。企业的使命是什么?就是寻求增长,寻求扩张。因此,哪里有增长,企业就要去哪里。不管到哪里,最重要的都是获取发展的机会。

试想一下,一个广东企业到山西打市场和到美国打市场,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如果我们把自己看做广东人,那么到山西就是出海;如果我们把自己看成一个中国人,那么到山西就不算出海,到美国才是;但如果我们把自己看作一个地球人,那么到山西和到美国,其实没有任何的区别。

其次,企业具体应该到哪里去发展,应该是其通过根据自身需要和能力理性判断后做出的选择。不管到哪里办企业,目标都是创造出成功的产品,能够在当地立住脚,让当地人接受。这就要求企业要对当地市场有精准的洞察,对当地社会有深刻体验:去山西就要了解山西人,去美国就要了解美国人。抓住当地的增长机遇,将企业在当地的市场中做好,这才是出海的关键。

《哈佛商业评论》:您最看好的出海行业是什么?您如何看中国企业出海的未来?

傅强:我最看好的是消费类企业。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品牌能在海外站住脚,抓住当地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在技术层面上,我们现在有了SARS,解决了渠道的问题。另外,中国年轻一代企业家具有全球的视野和发展野心,也变得越来越自信,这都是过去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厚积薄发的成果。

中国消费类企业,具备强大的供应链优势,打下了很好的出海基础;同时,它也能通过创新,在海外市场中创造独特的文化价值此外,中国企业家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非常乐于躬身入局打入本地社会,因此许多中国企业的本地化做得很好。这一点是很多持傲慢态度的欧美企业做不到的。

改革开放的40年,中国创造了一个经济奇迹。我相信目前的中国企业出海,在这些因素的加持下,也将创造一个新的经济奇迹。未来我们的中国企业和品牌,可以做到“墙内开花,在墙外一样香”,我对此充满信心。

来源:《哈佛商业评论》

# 出海预告 #

出海热仍在持续,但真正成功出海落地的企业并不多。中国企业如何立足新加坡,拓展东南亚与供应链市场发展机会?出海中有哪些要注意的点?有什么成功落地经验分享?

11月30-12月9日 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

万联网,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商业分析与运营学院 IORA、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新加坡中心 ZIBS SG Institute,推出“东南亚出海与国际化高端研学项目”,通过1天国际化供应链论坛、3天企业出海与国际化高端培训、5天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巴淡岛营商环境考察,帮助企业解决出海战略布局、落地实践、拓展当地资源三大关键问题。傅强教授也将作为重磅级嘉宾深度参与本次海外研学项目活动,与大家探讨企业出海发展路径~

欢迎各位对品牌出海、拓展东南亚市场、将生产转移到东南亚、链接东南亚资源的供应链公司、在新加坡设双总部或亚太运营中心、新加坡投资移民或子女海外教育感兴趣的朋友,加入我们~

INFO.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哈佛商业评论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国际化发展视角下,中国著名企业东南亚本土化实践有哪些经验分享?
下一篇:郑炜:最佳实践和框架体系: 数字化助力大宗供应链转型升级
  • 哈佛商业评论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
    万联网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是由万联网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一众业内专家大咖共同编撰的,重点分享了15位业内专家对供应链服务业态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并整合了9大特色标杆案例,对供应链从业者极具指导价值。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
    蔡宇江
    国内首份以物联网+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的行业报告。将于2020年9月17日《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重磅发布。
    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2014年青岛港事件后,国内的大宗商品仓储融资进入一个低谷的状态,银行谈“钢”色变,全线退出这一市场。时过境迁,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存货融资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法律和行业规范也逐步完善,面对巨大的市场刚需,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科技型企业联合前瞻性的银行又开始创新并开展存货融资业务,整个业内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继应收账款票据化之后,仓单数字化、生态化又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另一大趋势。
    顺应趋势,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携手对当前国内的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实践情况、标杆案例等进行梳理,率先在业内推出本白皮书,希望为业内同仁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健康、加速发展。 在此特别感谢上海大学储雪俭教授、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张春艳女士的专业指导。同时,对为本白皮书提供案例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有限,本白皮书无法为大家呈现业内所有的案例、经验、方法!万联网将继续秉承助力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持续为中国供应链金融提供多元化的智慧服务,为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不懈努力!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
    2020年9月11日
    了解更多>
  • 供应链金融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经典作品——《供应链金融》全新修订!《供应链金融》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物华图书奖一等奖荣誉,目前该书经典再版,已登陆各大电商平台,是供应链金融业内人士不容错过的精品读物!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