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与供应链金融

老吴道 , 吴鹏翎? , 2024-01-17 , 浏览:5530

就目前而言,对于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并无权威的、清晰的定义,导致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对这几者概念和包括的内涵、相互关系与区别也是懵懵懂懂不甚明了,在很多时候为了说“大词”而说大词,包括本人在内。为此,经过一段时间的资料收集、阅读和领会,并从自身的从业经验和感悟出发,试图在此理清概念和界限,为大家提供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些事物,以更方便在日常工作中加以使用。
一、单户企业内部应用系统(本地部署传统软件和SaaS平台)
首先,想从财务软件、进销存、ERP等本地化部署和SaaS形态这两种我为之命名的“单户企业内部应用系统”说起。
众所周知,国内的信息化最早是从财务电算化开始,逐渐演变、扩展为“财务软件”、“进销存软件”,再到MRP(物料需求计划)、ERP(企业资源计划)等,后来更是五花八门,比如,HR、SCM、CRM等等不一而足。但无论聚焦于哪一个领域,基本上都是立足单个企业(包括单体企业和集团企业)的内部,不涉及上下游或企业之间的应用协同或数据共享。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上云,成为了时髦和趋势,SaaS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这几年更是风生水起。SaaS,是“软件即服务”的英文首字母的简称,是一种新的云化部署应用形态,简单说,任何一种应用都可以采用SaaS形态为企业提供服务,比如,SaaS版的财务软件、SaaS版的HR系统...,在软件行业中,纯粹提供SaaS版企业应用系统的公司,一般都自诩为“互联网企业”,代表着云计算、新势力,那些提供本地化部署的企业应用软件商,就是“传统软件商”。那么,SaaS与传统软件的区别是什么?简单说,
(1)部署方式的不同。传统软件通常部署于客户内部自身的软硬件环境上,也就是通常说的“本地化部署”,而SaaS,云化部署,是由SaaS厂家提供软硬件环境和应用系统的部署后,用户登陆即可使用。
(2)个性化和标准化。很多时候,本地化部署的传统软件,不可避免的会被客户要求进行个性化开发。而SaaS系统,从提供商的“宏愿”和“志向”来说,希望是完全标准化,“我的系统代表着最佳业务实践”,用户不要提个性化,个性化意味着“管理的落后”、“不规范”...,当然,现实情况往往不是这样,SaaS厂商在“标准化”和“项目化、个性化”之间严重徘徊。
以上仅为大致对比,业界还有更多更精辟的区别描述,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但由上表述,我们其实已经可以看出,无论是本地化部署的传统软件、还是云化部署的SaaS,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特征:单户使用、数据隔离。比如,本地化部署的财务软件自然不用说,就是本企业内部使用,数据不可能与其它企业共享,而SaaS财务系统,虽然是所有的用户都登录到同一个网站上,但,也是本企业使用,不同企业之间的数据在SaaS平台上完全隔离,不会出现A用户的数据跑到B用户那里。
花这么长的篇幅阐述以上内容,想说明的,属于“单户企业内部应用系统”的这类SaaS平台,不是产业互联网平台!
二、什么是产业互联网平台?
本人的粗浅理解是,产业互联网平台应该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协同:
需要不同企业之间在平台上进行业务动作的协同。“不同企业”包括:上下游企业与核企之间、不同的核企之间、生态伙伴与核企、链属企业之间。协同是产业互联网重要的特征,任何一个应用或平台,如果无协同,就不能称之为“产业互联网”!
(2)数据共享:由协同自然产生了数据的互联互通,但,如果数据不能进行共享,也不能叫产业互联网,共享包括:对核企开放数据、对生态开放数据、对平台运营方开放数据...。
(3)赋能:赋能,也是一个大词,在这里我简单理解为:平台提供的功能得有用、有价值,上下游企业上平台,能更好帮助他们进行采购、销售、做好内部的管理并实现降本增效目标
根据一段时间的收集和汇总,本人试图罗列产业互联网的形态,仅供大家参考:
1、由核心企业组织的产业互联网
这类产业互联网以核心企业作为组织方、建设方和运营方,为自身的业务协同服务,从市场需求开始,到设计、采购、生产、销售...,为核心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持。
目前,作为最炙手可热的跨境电商独角兽,SHEIN,创造的极致的柔性供应链,成为了最广为人知的“产业互联网”,一件成衣从设计研发、下单生产、裁剪包装到物流发货,SHEIN最快仅需7天时间。中国不缺供应链资源,但能垂直至某个领域,把上下游海量供应商以有条不紊、高效运转的模式充分衔接,并输出自己的标准,这是SHEIN长久深耕的结果,也是其柔性供应链令人叹服的地方。
再延展来说,目前国内头部或卓有成效的供应链管理公司、物流公司,均可以说,建立了链接上下游企业或用户,为自身的业务协同提供极致效率的产业互联网平台。
2、第三方供销侧产业互联网平台
引述业内大咖郑建贤在其《工业互联网是如何跟供应链金融扯上关系的?》一文的表述:“业内将国联股份、上海钢联、怡和达这样的B2B平台称作产业互联网平台”,除此之外,本人也愿意将:B2B综合或垂直电商平台、B2B超市、区域性的供需交易中心,比如:拍明芯城、药师帮、锅圈、震坤行、华强电子网、嘉立创、云汉芯城、找X网、蚂蚁工场(工业零部件一站式进货平台),也归类到其中。
这类产业互联网平台的特点是,为第三方建设并运营的,为供方和需方的采购和销售提供了展示、价格谈判、线上交易、订单协同、物流管控,甚至供应链金融服务等能力,实现了数据共享、压降了渠道层级,提升了采购和销售效率,对产业链企业经营和业绩提升极具价值。
另外,还有一类非常值得一提的“销售协同”平台:贝壳网,该平台在不同的房地产中介公司的销售端实现真实房源共享、分段协同销售,比如,获客、现场看房、合同签订..等不同阶段的贡献比例进行业绩和提成分享,是一个很成功的产业协同平台。
3、第三方设计、发票和函证协同平台
海智在线,是国内工业领域的中间品交易平台。该平台的业务,用大白话来概括就是,平台提供在线非标工业品的设计软件功能,用户在平台上完成部件的设计图纸后,由平台智能匹配并推荐生产厂家,双方合意后,即可开始签订合同、生产并完成交付。
币码网络的E函证,也非常有特点。该平台应用区块链、API、电子签名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企业往来账款询证函从会计师事务所发起至被询证单位返回函证结果全过程电子化在线管理,覆盖制函、授权、发函、回函、函证结果自动统计等全过程、集中化管理。
币码网络在取得“电子函证”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基础上,目前逐渐发力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订单”、“到货”、“工程进度确认”、“确权”、“上下游往来对账”等场景下的协同应用,一方面成为产业链协同的数字化平台,另外一方面也为银行、核心企业和保理公司提供供应链金融融资业务第三方独立、公正的区块链存证基础设施。
4、云工厂、协同制造及区域性产业集群互联网平台
引述黄奇帆在《谁掌控了全球性产业互联网平台,谁就是全球性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服务中心》的描述:“根据消费者的偏好实现小批量定制、大规模生产、全产业链贯通、全球化配送,在这样的平台上集聚了几百家提供生产性服务业的研发设计、金融保险、物流运输等企业,几千家的制造业企业,以及上万家各种原材料供应商,这些企业之间用数字系统进行了全面贯通,依托这样一个产业互联网平台,这些企业形成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全产业链紧密协作的产业集群”。
个人愚见,这类平台,从根本上说,是产业互联网的终极形态。
三、什么是工业互联网?
本人将工业互联网粗浅理解为:以物联网为基础的,通过传感器采集现场环境、设备、车辆、物料等各类运行参数,并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以判断生产和运行状态,用于指导生产制造调优、生产指令执行、设备自动化控制、维护、故障预警与判断,通过SaaS模式为单个企业提供智能行业解决方案。
按本人愚见,这类平台不能称之为“产业互联网”平台,因为,目前该类平台(比如,徐工汉云、航天云网、卡奥斯等)一般是通过SaaS模式对单户企业进行赋能,但无企业间的协同、无数据共享!

不过,如果将此类应用与“云工厂”进行结合,“生产企业不断的采集自身的生产和库存数据上传到工业互联网,自动实现产业链中所有智能设备的链接,在实现上下游之间订单、库存、产能数据云端共享的同时,系统的实现上下游库存的最小化、交付的快捷化以及产能利用的最大化”(引自郑建贤《工业互联网是如何跟供应链金融扯上关系的?》),由此缔造的“云工厂”类产业互联网将更为自动化和智能化。
四、这三类平台对供应链金融的价值又如何?
回到供应链金融领域,“单户企业内部应用系统”、“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对供应链金融价值如何?本人的意见是:
1、产业互联网价值最高:该类平台的上下游协同、数据共享、交易和支付闭环,为验证贸易真实性提供较为有效的证据,也为形成“交易信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2、“单户企业内部应用系统”和“工业互联网”价值一般:无协同、平台上的数据“自说自话”,很难为交易信用提供有效支撑。

来源: 微信公众号老吴道(作者:吴鹏翎)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老吴道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深度探讨仓单质押融资风险点及对应解决办法
下一篇:车辆抵质押场景下风险分析及解决方案
  • 吴鹏翎?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
    宋华 蔡宇江 黄贵生 许书川
    经济发展需要信心,供应链金融发展下一个十年应如何重拾信心?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提出:首先,要秉持“先产业后金融,深入产业场景、科技场景以及制度环境场景去发展供应链金融,实现数实融合、以融促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要准确把握政策方向与监管精神,要在近年大风险事件中学习提防重大风险,要找到既有贸易又合规的增长方式,基于产业集群的平台要找到资本认可的发展路径,要突破产融无法切实相向而行的屏障,要有数据资产化布局占领未来资产、要善用公共基础设施借势借力发展。白皮书将围绕上述方面,为业界同仁梳理趋势、关键经验及可借鉴标杆,帮助大家重拾信心、行稳致远。
    了解更多>
  • 国企供应链公司新质发展行动白皮书2024
    梁超杰 蔡宇江 许书川
    由万联网首席金融顾问梁超杰、万联网创始人蔡宇江联合万联供应链新质发展智库7位专家共同编撰, 了解国企供应链服务本地产业的新模式与落地经验 通过国联股份-冷链多多、秦岭数字、草都、冠之链、全联农科、河钢供应链12个案例,从新资本、新分工、新模型、新园区、新基建、新产融、新财务、新要素、新IT等层面,为国企供应链公司提供更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数字供应链
    宋华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务部市场调控专家库专家,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日本京都大学经营管理大学院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供应链物流管理,特别是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供应链关系、供应链安全与风险管理、供应链柔性等。近年来的主要著作包括《智慧供应链金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物流成本与供应链绩效管理》《服务供应链》等。 数字化浪潮正势不可挡地向前推进,也深刻影响着供应链领域。不同的产业、企业纷纷探索应用大数据等技术改良甚至重塑产业供应链,创造高度智能化、服务化的数字供应链体系,以打破组织内和组织间的壁垒,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高效整合,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同时,通过塑造更具竞争力的运营模式,推动产业的升级与发展,拓展市场空间,创造新的效益。 本书阐述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科学技术对实体经济及产业供应链有何重要影响,数字供应链在三大产业的应用中需要关注哪些关键问题,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构建数字供应链的系统框架,以实现产业供应链运营效率的提升和产业主体之间的协同,等等。书中广泛介绍了中国企业的先进实践与创新,反映了数字供应链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帮助企业系统地掌握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供应链创新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