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象屿集团正式进驻!全国大宗供应链巨头TOP5齐聚海南儋州洋浦

洋浦国际 , 供应链金融智库 , 2024-12-16 , 浏览:3059

近日,厦门象屿集团旗下子公司海南象屿投资有限公司已顺利在海南儋州洋浦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标志着大宗供应链巨头象屿集团正式落户。

至此,厦门“三剑客”建发、国贸、象屿齐聚洋浦。加上之前已落地的物产中大和浙商中拓,全国最具实力的大宗商品贸易五巨头都已落地儋州洋浦,这是对儋州洋浦大宗贸易营商环境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建设海南自贸港的强力加持。

此前,《海南自由贸易港口岸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明确,项目建设规划的口岸“十四五”期间匡算投资总额约115亿元。根据相关规划,海南各港区的“二线口岸”需要在2023年年底前具备封关的硬件条件,2024年底前完成封关各项准备,在2025年前顺利启动“全岛封关”。封关之后,海南将成为一个物理上相对独立的区域,可以实现更加独立的经济政策,更加简单的税制,从而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向真正的国际自由贸易港迈进。

海南自贸港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在海南自贸港建设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双项国家战略的支持下,洋浦主要承担了内外贸进出口的重要责任,货物在此进行集散。据统计,截至目前儋州洋浦累计注册规模以上贸易商超370家,年贸易额10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5家。包括中石化香港、中化石油、厦门建发、中国五矿以及中石油国际事业等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大宗商品贸易基地”基本建成,此次象屿集团进驻也正是产业集聚“强磁场”效应的具体体现。

公开资料显示,象屿集团成立于1995年11月28日,业务领域涵盖大宗商品供应链、城市开发运营、综合金融服务、港口航运、创新孵化等,致力于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以供应链为核心的综合性投资控股集团。2024年,象屿集团位居《财富》世界500强第187位、《财富》中国500强第43位、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第26位,荣获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等荣誉,并获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AAA级、联合资信评级AAA级等认证。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深入推进,2025年海南封关后,凡在海南注册的公司都将成为离岸资产,资金兑换将更加自由。这意味着,象屿提前在海南布局投资公司,将能够在未来享受到更加便捷的资金运作和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这不仅有助于象屿集团拓展国际市场,还可以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此外,象屿集团选择落子儋州洋浦,也凸显了儋州洋浦在全国统一大市场新形势下的独特发展优势,特别是政策优势:

首先,儋州洋浦发展贸易产业具有独特的港口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叠加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特有政策、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发展试点和海南EF账户等在儋州洋浦率先施行,为贸易、投资活动提供更多便利、更大助力,这是吸引象屿集团等众多供应链大型企业来到洋浦布局的主要原因。

其次,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双15%”政策、ODI新增境外投资收益回到国内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等,所有政策在2025年后将被写入《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实现立法保护,加速企业运营效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作为最早的全国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四个试点区域之一,儋州洋浦两年来试点落地了“9+4”的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高水平开放政策,涵盖了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QFLP余额管理、跨境资产转让等多个方面,办理试点业务超6000笔,处理金额超220亿美元。这些政策允许企业在跨境资金流动方面享有更高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特别是海南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即EF账户)在今年5月6日上线当日,澳斯卡粮油、海南逸盛石化、海南金海浆纸业、建发(海南)、海南国贸实业、京东集团(儋州)、益海嘉里(海南)、海南日升燃料、海南世德能源、吉电国际贸易等34家儋州洋浦企业成为EF账户的首批开户企业,通过“跨一线”自由划转、“跨二线”同名渗透划转、即时入账等机制,实现更加高效便利的跨境资金结算和管理。

近年来,儋州洋浦始终坚持做大做强传统货物贸易,2023年大宗贸易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5%,货物进出口规模全海南省第一。在千亿级贸易产业规模形成的同时,儋州洋浦也在积极推动离岸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型贸易业态发展,并提出“以贸促产”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夯实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产业根基。

据洋浦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招商经理黄智介绍,下一步,儋州洋浦将继续发挥自贸港政策压力测试的政策先行先试优势,依托已形成的大宗贸易产业集聚效应,叠加海南EF账户和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政策优势,大力发展大宗商品集散交易,推动离岸新型国际贸易发展。实施《全球贸易商计划》,构建贸易一站式商务、政务、数字和金融服务体系,打造服务全球的贸易产业集散地。

来源:洋浦国际、儋州广播电视台,万联网综合整理

info.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洋浦国际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盘点能源赛道王者:国内10大煤炭企业龙头的极简发展史!
下一篇:国企入局煤炭市场必读:煤炭上中下游产业链分析!
  • 供应链金融智库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
    万联网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是由万联网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一众业内专家大咖共同编撰的,重点分享了15位业内专家对供应链服务业态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并整合了9大特色标杆案例,对供应链从业者极具指导价值。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
    蔡宇江
    国内首份以物联网+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的行业报告。将于2020年9月17日《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重磅发布。
    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2014年青岛港事件后,国内的大宗商品仓储融资进入一个低谷的状态,银行谈“钢”色变,全线退出这一市场。时过境迁,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存货融资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法律和行业规范也逐步完善,面对巨大的市场刚需,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科技型企业联合前瞻性的银行又开始创新并开展存货融资业务,整个业内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继应收账款票据化之后,仓单数字化、生态化又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另一大趋势。
    顺应趋势,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携手对当前国内的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实践情况、标杆案例等进行梳理,率先在业内推出本白皮书,希望为业内同仁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健康、加速发展。 在此特别感谢上海大学储雪俭教授、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张春艳女士的专业指导。同时,对为本白皮书提供案例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有限,本白皮书无法为大家呈现业内所有的案例、经验、方法!万联网将继续秉承助力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持续为中国供应链金融提供多元化的智慧服务,为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不懈努力!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
    2020年9月11日
    了解更多>
  • 供应链金融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经典作品——《供应链金融》全新修订!《供应链金融》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物华图书奖一等奖荣誉,目前该书经典再版,已登陆各大电商平台,是供应链金融业内人士不容错过的精品读物!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