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内链”到“全球链”:厦门象屿的铝产业链突围战!

厦门象屿 , 厦门象屿 , 2025-03-24 , 浏览:571

摘要:当前,中国铝产业链正经历深刻变革。以行业头部企业厦门象屿为例,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国内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其在铝品类上的布局,实际上是一张覆盖海内外、贯通上下游的产业网络。厦门象屿的终极目标,是成为铝产业链的“超级链接者”:既掌控资源流动的阀门,又深度参与价值创造的核心环节。

在“双碳”目标与产业链重构的两大背景下,中国铝产业链正经历深刻变革,关乎国家的资源安全和产业升级。

2024年,我国贡献了约占全球60%的铝产量,是全球铝产业链的核心参与者,可以说,铝产业是国家重要基础产业,关乎资源安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但我国的铝产业链存在两大痛点:一是铝矿资源储量仅占全球2%,约70%铝土矿依赖海外进口,资源安全面临挑战;二是产业链空间跨度大、链条长,氧化铝、电解铝、下游加工企业分布分散,导致物流成本高企,削弱产业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大宗供应链企业成为破解铝产业链痛点的关键。

以行业头部企业厦门象屿为例,其通过构建“海外铝土矿-港口枢纽-中西部冶炼-东部加工”的多式联运物流网络成功串联起铝产业链上下游,如象屿的河南巩义公铁海循环联运线路贯穿了铝材原材料、生产加工到产成品的全产业链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

不过随着近年来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制造业利润收窄,厦门象屿开始深度介入产业运营,从传统贸易商或服务商,向产业组织者转型,构建起“采-运-产-销”的全链条服务闭环,动作频频且颇见成效。

从象屿集团重整忠旺铝主业资产,到通过参股三门峡铝业(上市公司焦作万方重组标的),再到旗下公司作为基石投资者认购南山铝业首发上市股份——这一系列动作背后,均折射出了象屿从“供应链服务商”向“全产业链运营商”跃迁的战略布局。

重整前“亚洲铝王”忠旺:补全铝上游制造端,向“生产+服务”转型

2024年11月,厦门象屿控股股东象屿集团宣布以36亿元入局忠旺集团重整。

作为前“亚洲铝王”的忠旺集团,虽因债务危机陷入重整,但其铝加工产能包括电解铝75万吨、铝挤压100万吨、铝压延180万吨等仍具备稀缺性,其精深加工板块已形成前瞻性布局,重点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全铝家具等领域。

象屿集团此举目的直指其铝主业资产,通过控股新忠旺,不仅可获取稳定产能,还能将物流网络与生产端直接对接,降低原料采购与成品流通成本,将自身供应链能力与忠旺的制造端深度融合,实现向生产制造领域扩张的战略转型。

更深层的逻辑在于,近年来厦门象屿不再满足于“供应链服务商”的定位,已逐步向上下游延展,切入生产制造环节。通过掌控生产环节,象屿在铝产业链的话语权将获得极大提升,实现“赚服务费”到“控资源”的升级。

参股三门峡铝业:卡位上游资源,强化区域协同

近期,河南电解铝龙头企业焦作万方的一纸重组公告引发关注。

焦作万方3月15日公布其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拟通过发行股份收购三门峡铝业100%股权。预案公布且复牌后,焦作万方收获2个涨停板,足见市场对此次重组事项的看好。

作为国内电解铝领域的中游企业,焦作万方42万吨/年电解铝产能所需氧化铝此前完全依赖外购,而并购的标的公司三门峡铝业拥有900万吨氧化铝权益产能(全国第四、全球第五),未来将直接为焦作万方提供稳定的核心原料供应,实现从电解铝生产向上游资源端的延伸,从而打通氧化铝到电解铝的链条。不仅如此,焦作万方还将获得氧化铝现货市场的定价影响力,借助三门峡铝业在烧碱、金属镓等领域的多元化布局,进一步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

厦门象屿“恰好”是三门峡铝业的参股股东之一(持股3.13%),重组落地后,一方面可直接分享重组所带来的估值提升红利,另一方面,厦门象屿能凭借其自身完善的物流体系,在铝土矿资源调配、区域产能协同以及终端市场拓展等多个方面,与焦作万方、三门峡铝业有更多深度合作。

基石认购南山铝业国际:布局东南亚,锁定海外资源高地

3月17日,东南亚氧化铝龙头南山铝业国际开启招股,其基石投资者名单中出现厦门象屿的身影。根据南山铝业的招股说明书,厦门象屿通过旗下香港拓威贸易豪掷3.89亿港元参与认购。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东南亚正成为全球氧化铝产业扩张的焦点区域。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至2028年东南亚氧化铝市场规模将增长至851.5万吨,复合增速为7.1%,远超全球平均增速1.6%。在印尼政府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印尼无疑会继续担当东南亚氧化铝产业的“火车头”,预计印尼氧化铝产量将由507万吨增至712.5万吨,复合增速达到8.9%。

南山铝业国际作为东南亚唯一具备200万吨年产能的企业,此次募资90%投入民丹岛新项目,预计2026年实现总产能400万吨,相当于“再造一个南山铝业”的产能规模。厦门象屿以基石投资者身份认购,实质上是为未来提供大宗供应链服务提前锁定这一增量资源。特别是在氧化铝价格波动周期中,股权层面的深度绑定相较于传统贸易合作,更能保障供应链企业的议价能力和风险对冲空间。这笔投资也再度验证厦门象屿打通铝产业全链条的决心。

南山铝业国际的成功,本质是中国工业技术、资本与东南亚资源的深度融合——其所采用国内先进的低温拜耳法生产技术,与印尼的税收优惠和资源禀赋共同构成成本护城河。这种模式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产能合作高度契合,厦门象屿认购南山铝业更深层的战略意义,在于借此进入中国铝产业出海的核心链路,成为连接中国制造与东南亚市场的枢纽节点,强化厦门象屿在国际大宗贸易中的话语权。

在过去,厦门象屿在铝品类的供应链业务虽规模庞大,但受制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盈利的稳定性仍然受到影响。但通过向上游资源(焦作万方)、中游制造(新忠旺)、海外基地(南山铝业国际)延伸,未来可有效平滑周期影响——例如,氧化铝自给降低电解铝生产成本,东南亚低价铝土矿增强成本优势。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国内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厦门象屿在铝品类上的布局,实际上是一张覆盖海内外、贯通上下游的产业网络。其终极目标,是成为铝产业链的“超级链接者”:既掌控资源流动的阀门,又深度参与价值创造的核心环节。

当前,中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出海热潮下,越来越多中国企业选择出海拓宽业务市场,这也使得跨境供应链及金融的需求不断增加。此时,金融机构该如何设计跨境供应链金融产品,助力中国企业出海?有哪些落地案例可对标?欢迎大家积极参与万联网于2025年3月27日在深圳举办的第十二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本次分论坛之一将围绕“企业出海背景下跨境供应链及金融”主题,邀请行业权威专家、企业实战大咖、金融机构代表等就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产业供应链发展模式、自贸区跨境金融优势如何助力供应链业态发展、中国企业国际化跨境资金和贸易融资、中国制造企业出海实践和思考、高效数字供应链赋能中国品牌出海、数字化供应链如何驱动跨境电商新增长以及中国企业出海背景下的跨境供应链及金融机遇与挑战等话题展开分享。

另外,作为国内大宗供应链四大巨头之一,象屿一直都是国内一众供应链企业争相学习模仿的典范,其构建的数字供应链服务平台“屿链通”更是搭建了可信数据的桥梁,成了厦门贸易数字化转型的典范。3月27日,厦门象屿股份副总经理助理孙刚将应邀出席第十二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参与上午主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主持的“数字化供应链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圆桌对话,携带着对国企供应链服务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出海的深刻洞察与实战经验,与诸位嘉宾共聚一堂,分享智慧,敬请期待!

欢迎大家来线下交流、碰撞,共谋2025,共谋十五五发展,以进促稳!想要参会/赞助/演讲的朋友,记得联系客服李女士:19168536275哦~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厦门象屿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数字山东 供票高地:聚焦供应链票据生态示范市创建工作推进会,助力数字山东建设 商城数科供票挑大梁
下一篇:票据龙头企业又一秘密武器即将现世,缔造B端支付宝,终结中小企业融资“脱核”依赖!
  • 厦门象屿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
    万联网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是由万联网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一众业内专家大咖共同编撰的,重点分享了15位业内专家对供应链服务业态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并整合了9大特色标杆案例,对供应链从业者极具指导价值。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
    蔡宇江
    国内首份以物联网+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的行业报告。将于2020年9月17日《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重磅发布。
    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2014年青岛港事件后,国内的大宗商品仓储融资进入一个低谷的状态,银行谈“钢”色变,全线退出这一市场。时过境迁,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存货融资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法律和行业规范也逐步完善,面对巨大的市场刚需,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科技型企业联合前瞻性的银行又开始创新并开展存货融资业务,整个业内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继应收账款票据化之后,仓单数字化、生态化又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另一大趋势。
    顺应趋势,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携手对当前国内的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实践情况、标杆案例等进行梳理,率先在业内推出本白皮书,希望为业内同仁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健康、加速发展。 在此特别感谢上海大学储雪俭教授、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张春艳女士的专业指导。同时,对为本白皮书提供案例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有限,本白皮书无法为大家呈现业内所有的案例、经验、方法!万联网将继续秉承助力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持续为中国供应链金融提供多元化的智慧服务,为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不懈努力!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
    2020年9月11日
    了解更多>
  • 供应链金融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经典作品——《供应链金融》全新修订!《供应链金融》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物华图书奖一等奖荣誉,目前该书经典再版,已登陆各大电商平台,是供应链金融业内人士不容错过的精品读物!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