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巨头厦门象屿2024年报扫描:营收3666.7亿元,归母净利润14.2亿;Q4单季净利环比增幅378%,业绩现触底回暖迹象

厦门象屿 , 厦门象屿 , 2025-04-21 , 浏览:622

4月21日晚间,国内大宗供应链龙头企业——厦门象屿(600057.SH)披露2024年年度业绩。财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666.7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4.19亿元。这一业绩表现主要受行业整体承压及减值计提影响,剔除信用减值损失后,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7%,展现出穿越周期的稳健底色。

2024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显著。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反映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的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在2024年全年同比下降了2.2%。挑战与机遇并存,在物流降本以及供应链安全等政策体系推动下,我国物流产业正经历深度转型的关键阶段,同时预示着供应链国际化进程加速及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集中的历史性机遇。

在此背景下,厦门象屿主动优化资产结构,针对部分高风险业务及客户进行减值计提,优化客商结构,为未来业绩轻装上阵奠定了坚实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厦门象屿24Q4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5.29亿元,环比增幅高达377.95%,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公司业绩已显触底回暖迹象。市场分析认为,随着减值压力释放和一季度制造业PMI连续扩张的宏观利好,叠加公司各大板块增长式的利润贡献,厦门象屿2025年一季报有望迎来修复性增长。

国际化布局:打造全球供应链竞争力

国际化方面,厦门象屿以“一带一路”为支点,通过物流先行、资源卡位、产业协同等多重策略构建覆盖东南亚、非洲、南美洲以及全球主要经济区域的立体化运输网络。2024年,厦门象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224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44亿美元,与“金砖”国家、“一带一路”及沿线国家、南美洲及非洲国家合作金额同比增长超50%,出口总额同比增长超60%。

在铝产业链领域,厦门象屿的布局堪称“教科书级”整合,实现了从资源掌控到制造协同的闭环突破:2024年底,公司控股股东以重整方式收购忠旺铝主业资产,包括电解铝年产75万吨、铝挤压年产100万吨和铝压延年产180万吨的产能,并正式成立象屿铝业。厦门象屿则借助与象屿铝业的业务协同,逐步形成了“生产制造+供应链服务”的产业链运营优势。

除中游与电解铝厂深度合作切入产业链运营外,厦门象屿还通过参股三门峡铝业、认购南山铝业国际股权控制上游矿产资源,并以物贸联动为突破口构建起以几内亚为核心的铝土矿进口渠道,进一步打通“海内外矿产-国内冶炼-全球流通”的全链条服务闭环,报告期内,厦门象屿铝土矿经营量突破1000万吨,氧化铝经营量近700万吨,市占率稳居国内前三。


与此同时,厦门象屿的新能源业务展现出更强的增长爆发力。厦门象屿自2018年起开始布局新能源供应链,目前已成功串联上中下游,提供“端到端”全程解决方案,并形成了国际化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能力。

根据业绩报告,2024年厦门象屿新能源供应链期现毛利同比增长超45%,锂矿、碳酸锂经营量同比分别增长160%和400%。2025年2月,厦门象屿旗下子公司厦门象屿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与青山集团合资成立象鼎新能源,深耕非洲新能源市场,将矿产资源与的供应链综合服务能力有效整合,从而打造从资源开发到价值创造的垂直生态。

战略新动能:德龙债权转让与定增落地激活发展引擎

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厦门象屿的策略调整不仅体现在业务端的聚焦与深耕,更通过精准的资本运作实现风险出清与资源集聚。2024年11月,公司公告称控股股东象屿集团将以无折价方式受让其持有的江苏德龙镍业89.74亿元债权,这一操作堪称供应链风险处置的经典范例——既通实现了风险资产的零成本剥离,又为后续产业链整合埋下伏笔。截至2025年1月,象屿集团首笔26.92亿元款项已到账,为其后续供应链业务的拓展储备了充足的流动性。

德龙债权转让是风险出清与财务结构的优化,2025年完成的32.20亿元定增则是公司主动拥抱战略资源的关键一步。此次定增引入招商局集团、山东港口集团两大“重量级”战投,前者以30余国港口布局构建起全球物流网络,后者掌控青岛、日照等北方枢纽港,二者的加入绝非简单的资金注入,而是象屿通过以股权换取商权的轻资产扩张模式,深度绑定了中国港口物流领域的顶级资源。

站在新的起点,德龙债权转让与定增引入战投不仅是一次财务结构的优化,更是公司正式转入价值释放期的发令枪。前者化解历史遗留风险,让大象轻装上阵;后者引入双巨头,为国际化征程配备强劲引擎,这家深耕大宗供应链二十余年的国企,已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浪潮中获得了破局突围的关键动能。

站在新的起点,德龙债权转让与定增引入战投不仅是一次财务结构的优化,更是公司正式转入价值释放期的发令枪。前者化解历史遗留风险,让大象轻装上阵;后者引入双巨头,为国际化征程配备强劲引擎,这家深耕大宗供应链二十余年的国企,已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浪潮中获得了破局突围的关键动能。

展望未来,厦门象屿的战略布局与国家“双碳”目标、资源安全战略高度契合。在铝、新能源等赛道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以及国际化物流网络规模效应显现的驱动下,“资源掌控力+物贸联动+产业链运营”的三重壁垒将加速转化为盈利弹性。

随着新一轮五年战略规划的落地,这家供应链龙头也将以此为契机,加大转型力度和改革创新,在周期波动中持续领跑,擘画可持续发展新蓝图。

INFO.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厦门象屿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数字人民币全球化布局与中国自贸区升级战略: 2025 年跨境数字贸易支付革命全景透视
下一篇:第98家新央企大动作!一口气成立9家能源子公司,加速构建资源循环产业生态圈
  • 厦门象屿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
    万联网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是由万联网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一众业内专家大咖共同编撰的,重点分享了15位业内专家对供应链服务业态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并整合了9大特色标杆案例,对供应链从业者极具指导价值。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
    蔡宇江
    国内首份以物联网+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的行业报告。将于2020年9月17日《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重磅发布。
    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2014年青岛港事件后,国内的大宗商品仓储融资进入一个低谷的状态,银行谈“钢”色变,全线退出这一市场。时过境迁,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存货融资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法律和行业规范也逐步完善,面对巨大的市场刚需,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科技型企业联合前瞻性的银行又开始创新并开展存货融资业务,整个业内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继应收账款票据化之后,仓单数字化、生态化又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另一大趋势。
    顺应趋势,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携手对当前国内的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实践情况、标杆案例等进行梳理,率先在业内推出本白皮书,希望为业内同仁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健康、加速发展。 在此特别感谢上海大学储雪俭教授、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张春艳女士的专业指导。同时,对为本白皮书提供案例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有限,本白皮书无法为大家呈现业内所有的案例、经验、方法!万联网将继续秉承助力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持续为中国供应链金融提供多元化的智慧服务,为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不懈努力!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
    2020年9月11日
    了解更多>
  • 供应链金融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经典作品——《供应链金融》全新修订!《供应链金融》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物华图书奖一等奖荣誉,目前该书经典再版,已登陆各大电商平台,是供应链金融业内人士不容错过的精品读物!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