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国资委部署:2025年底前国企普遍推行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正研究制订工作指引

国资智库 , 国资智库 , 2024-12-31 , 浏览:1190

12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4年第四次专题推进会。

内容来源 | 国务院国资委网站、中国证券报

国资智库编辑整理

重点提要

鼓励以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为龙头,以市场化方式推动重组整合

  • 要重点围绕“三个集中”,立足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尊重创新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鼓励以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为龙头,以市场化方式推动重组整合,实现“1+1>2”,推动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

要以提升“五个价值”为风向标,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聚焦价值创造:

  • 要用“五个价值”的鲜明导向统筹引领各项改革任务。国务院国资委多次强调的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新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品牌价值等“五个价值”,是价值创造的系统体现,要以提升“五个价值”为风向标,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聚焦价值创造,提升改革效能。

2025年底前国有企业普遍推行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

  • 国务院国资委正在研究制订相关工作指引,加强政策指导

  • 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适用对象是管理人员而非普通员工

  • “末等”不等于“末位”,不能简单划比例,更不能搞“一刀切”

  • “退出”的类型主要是指退出“原岗位”,“退出”的情形主要是指通过强化考核评价,对认定的考核末等或不胜任的管理人员实行常态化“退出”,而不是违法违纪等个别情形或到龄退休、主动辞职等“退出”

  • 退出岗位后,还要加强培训和引导,强化人岗匹配,实现人力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

12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4年第四次专题推进会。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苟坪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并形成的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系统全面、博大精深,是指导我们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的有力武器和珍贵法宝,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供了宝贵的“桥和船”,我们要进一步系统学习、深刻领会,在“学、悟、用”上下更大功夫。

会议强调,要优化改革方法,聚焦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任务,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提升改革举措整体效能;更加注重问题导向,以重点难点突破引领改革纵深推进;更加注重基层探索,充分激发基层改革的内生动力;更加注重狠抓落实,创新优化改革推进落实机制。

会议要求,坚持重实质、重实绩、重实效的鲜明导向,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全力以赴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高起点谋划后续改革工作。

苟坪在会上表示,各地、各中央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70%以上主体任务已经完成;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完成深化提升行动的要求,抓紧研究细化明年重点改革任务举措。苟坪还表示,要着力解决有制度没动作和覆盖广度深度不够的问题,2025年底前国有企业普遍推行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是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明确要求。

聚焦价值创造

通过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动结构优化,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的重要内容。苟坪表示,要重点围绕“三个集中”,立足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尊重创新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鼓励以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为龙头,以市场化方式推动重组整合,实现“1+1>2”,推动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

苟坪说,要用“五个价值”的鲜明导向统筹引领各项改革任务。国务院国资委多次强调的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新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品牌价值等“五个价值”,是价值创造的系统体现,要以提升“五个价值”为风向标,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聚焦价值创造,提升改革效能。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不少央企已加快行动。中国船舶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按计划、分阶段推进重组整合,有序整合集团内新能源、动力机电、试验研究、特种船等业务,实现集约化发展。目前,中国船舶管理的二级单位户数已由“两船”重组时的147户减至84户,预计明年将进一步减至70户左右,优化幅度超过50%以上。

推进管理人员末等调整

推行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的重要一环。苟坪说,要着力解决有制度没动作和覆盖广度深度不够的问题,2025年底前国有企业普遍推行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是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明确要求。

苟坪表示:“目前,制度建设已基本完成,但有的企业近两年来并没有实质性动作,有的集团公司总部没有以上率下,还有的仅在少数子企业开展。有关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要加快推进这项工作。”

“国务院国资委正在研究制订相关工作指引,加强政策指导。”苟坪表示,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适用对象是管理人员而非普通员工;“末等”不等于“末位”,不能简单划比例,更不能搞“一刀切”;“退出”的类型主要是指退出“原岗位”,“退出”的情形主要是指通过强化考核评价,对认定的考核末等或不胜任的管理人员实行常态化“退出”,而不是违法违纪等个别情形或到龄退休、主动辞职等“退出”;退出岗位后,还要加强培训和引导,强化人岗匹配,实现人力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

北京市国资委表示,北京市国企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全面覆盖,通过竞争上岗方式新聘任的管理人员占比达47%,企业合计调整退出1680人。

地方国企改革加速前行

谋定而后动。地方国资国企正全力以赴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地,加速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

“今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关键之年,上海国资国企全力以赴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截至目前,改革主体任务完成75%。”上海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市与中央企业、中央金融机构开展战略合作、资本对接,助力重点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实施。参与中国数联物流、华夏邮轮公司等央企组建,完成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三期等多项出资任务。

北京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北京持续提升资本运作能力水平,近两年新增上市和挂牌企业8家,京能光伏、首创奥特莱斯REITs项目成功发行,REITs发行上市数量和规模均排在全国前列。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国资智库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供应链第一股”怡亚通跨界狂飙!
下一篇:2025年,国企供应链公司入局煤炭行业,得好好搞懂煤炭价格的波动走势!
  • 国资智库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
    万联网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是由万联网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一众业内专家大咖共同编撰的,重点分享了15位业内专家对供应链服务业态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并整合了9大特色标杆案例,对供应链从业者极具指导价值。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
    蔡宇江
    国内首份以物联网+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的行业报告。将于2020年9月17日《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重磅发布。
    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2014年青岛港事件后,国内的大宗商品仓储融资进入一个低谷的状态,银行谈“钢”色变,全线退出这一市场。时过境迁,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存货融资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法律和行业规范也逐步完善,面对巨大的市场刚需,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科技型企业联合前瞻性的银行又开始创新并开展存货融资业务,整个业内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继应收账款票据化之后,仓单数字化、生态化又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另一大趋势。
    顺应趋势,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携手对当前国内的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实践情况、标杆案例等进行梳理,率先在业内推出本白皮书,希望为业内同仁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健康、加速发展。 在此特别感谢上海大学储雪俭教授、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张春艳女士的专业指导。同时,对为本白皮书提供案例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有限,本白皮书无法为大家呈现业内所有的案例、经验、方法!万联网将继续秉承助力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持续为中国供应链金融提供多元化的智慧服务,为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不懈努力!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
    2020年9月11日
    了解更多>
  • 供应链金融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经典作品——《供应链金融》全新修订!《供应链金融》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物华图书奖一等奖荣誉,目前该书经典再版,已登陆各大电商平台,是供应链金融业内人士不容错过的精品读物!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