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营买卖业务时,国企供应链公司最易碰到的5大高危雷区与破解之术,守住“钱袋子”!
01、真实案例敲响警钟:850万退税损失背后的“合规陷阱”
(一)案例回顾
2024年,某供应链公司因“名为自营、实为代理”的出口业务被税务稽查,不仅追缴退税款335万元,还因垫付的850万元退税款无法追回陷入诉讼泥潭。法院最终认定,该公司与个人签订的代理协议因“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无效,双方各担50%责任。
这一案例暴露出国企在自营买卖中常见的政策风险:表面合规,实质踩雷。
(二)核心教训
1、政策红线不可越:根据国税发〔2006〕24号文,以自营名义代理出口的业务不得申报退税,一旦被定性为“假自营、真代理”,不仅面临税务处罚,合同效力也将被否定。
2、合同约定≠免责金牌:即便合同中约定“退税风险由委托方承担”,但因业务实质违法,供应链公司仍需承担连带责任。
02、自营买卖五大“高危雷区”与破解之道
(一)风险1:政策合规风险
1、典型场景: 为追求业务量,与个人或资质不全企业合作,通过“购销合同+代理协议”模式虚构自营贸易。 忽略外综服政策(如国家税务总局2017年35号公告),误以代理人身份直接申领退税。
2、防控手段:1)业务模式二选一:要么完全自营(采购、销售、担责一体化),要么严格按外综服政策仅代办退税,退税款直退生产企业。2)定期合规体检:邀请税务、法律专家对业务流程“把脉”,重点关注合同条款与业务实质是否匹配。
(二)风险2:交易对手信用风险
1、血泪案例:1)某国企与供应商签订长期采购协议,后因供应商伪造仓单重复质押,导致货物“一女多嫁”,损失超2亿元。 2)大连机床通过虚构3500台设备采购合同,骗取金融机构6亿元融资,暴露供应链金融中的“虚假贸易”陷阱。
2、防控手段:1)穿透式尽调:不仅查企业资质,更要通过实地走访、上下游交叉验证等方式核实贸易真实性。2)动态信用管理:建立供应商“红黄绿灯”评级体系,对高风险客户要求预付款担保或信用证。
(三)风险3:合同履约风险
1、典型案例:1)某服装企业因采购合同未明确质量条款,供应商以次充好导致大规模退货,品牌声誉受损。2)A公司因合同未约定汇率波动分摊机制,进口原材料成本骤增20%,吞噬全年利润。
2、关键条款设计:1)四必写:质量检验标准、违约责任、不可抗力处理、争议解决方式。2)价格联动机制:大宗商品交易需加入“基准价+浮动区间”条款,对冲市场波动。
(四)风险4:市场波动风险
1、真实教训:1)某电子企业过度依赖单一原材料供应地,因地缘政治导致断供,生产线停摆3个月。2)2023年铜价暴涨50%,未做套期保值的电缆企业亏损超亿元。
2、应对策略:1)多元化采购:至少选择3家以上供应商,分散地域和渠道风险。2)金融工具对冲:对大宗商品采用期货套保,锁定成本;对汇率波动使用远期结售汇。
(五)风险5:内部管理漏洞风险
1、惊心数据:1)某国企因采购权限集中,个别员工收受回扣超千万元,导致采购成本虚高30%。2)“专网通信案”中,10余家上市公司因内控缺失卷入隋田力主导的千亿融资骗局。
2、堵漏三招:1)分权制衡:采购、质检、财务三权分立,杜绝“一人说了算”。2)数字化监控: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合同、物流、资金流“三流合一”,自动预警异常交易。3)廉洁联防:与供应商签订《反商业贿赂协议》,设立内部举报奖励基金。
03、破局之道:从“被动防守”到“主动御险”
(一)业务模式重构
1、对高风险的代理业务“做减法”,聚焦真正可控的自营赛道。
2、探索“供应链+金融+科技”新模式,通过数据赋能降低信息不对称。
(二)风控体系升级
1、建立“事前尽调+事中监控+事后复盘”全流程风控机制,参考银行信贷审批标准。
2、定期开展“压力测试”,模拟极端市场环境下的风险承受能力。
(三)人才梯队建设
1、设立专职风控总监,直接向董事会汇报,打破“业务绑架风控”困局。
2、引入“风险准备金”制度,将风控绩效与团队奖金挂钩。
04、结语:风险不可怕,无知才是最大隐患
国企供应链公司想要在自营买卖中行稳致远,必须认清一个现实:风险不会消失,但可以通过科学管理转化为竞争优势。
从某供应链公司850万学费到专网通信案千亿暴雷,无数案例证明:唯有将风控植入企业基因,才能穿越周期,实现高质量发展。
对于供应链公司而言,不同的业务模式下,如代采代销业务、自营买卖业务、出口业务等,需要注意的风险都不尽相同。里面涉及到的坑也不一样,具体我们该如何做好防范呢?还有强监管下,我们要怎么规避掉进别人设计的融资性贸易的坑里面?合同怎么签?货物怎么控制?......
2月27日-28日,万联网将联合3位风控实战专家,在河南郑州举办第三期国企供应链全面风控与主责主业发展实操课。
3位专家老师将重点围绕:货物直发/原地货转与合规问题、规避融资性贸易问题、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关键实务问题、国企供应链公司怎么重新划定主责主业、怎么选品问题、集团型国企管控供应链子公司问题、业务与风控团队打架问题、全员风控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问题、穿越大宗周期寻求新增长问题(价格模型/新品类/新模式)、大宗、制造业、农业、消费等领域实践案例等展开授课,并通过答疑+研讨形式,手把手带你通过调整风控策略来支撑业务增长。
课上,原怡亚通风控总监&拥有17年供应链风控实务经验的北京德和衡(深圳)律所合伙人张老师,将重点结合4大真实典型诉讼案件,分享融资性贸易、货押、出口代理、代采代销、自营贸易等业务风控的关键实务细节,并且从制度流程、业务拓展、合同签署、日常运营4大维度帮大家做全面的合规体检。
课上,原东煤交易总裁&国内资深产业互联网专家黄老师,将重点带我们回顾煤炭、钢铁30年周期的跌宕起伏,并结合近期江苏德龙破产事件,深度剖析头部供应链公司踩雷原因,以及当前国企供应链公司重新划定主责主业、选择新品类的落地路径。
课上,原世界500强首席风控官&全面风险管理实战专家张老师,将重点分享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升级、全流程动态主体信用管理、团队权责与指标制定、混改投资的投前/投中/投后的风险管理等落地技巧,并结合多年世界500强风控总裁任职经验,分享大型企业的经营风险防范经验。
联系报名:李老师19168536275
课程核心话题:
1、合规监管下,营收压力依然很大,大宗行情又不好,怎么办?如何穿越周期?如何做好价格风险管理?
2、大企业暴雷不断,类似江苏德龙破产,几大供应链公司都踩雷,能给我们哪些警醒与启示?
3、如何重新划定主责主业、选品,如何设计新模式和破局策略突破新业务,从顶层规避系统性风险?大宗、制造业、农业、消费等不同领域的实践案例与经验?
4、集团如何有效管控子公司业务风险?每笔业务都要集团批?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怎么风险隔离?
5、国企借力民企代运营时如何做好风险管理?
6、怎么解决业务和风控的矛盾问题,如何让风控能更多地支持业务的开展?
7、如何将风控融入到各关键岗位去,实现全员风控?
8、业务、风控、财务、运营等各部门的权责和绩效如何设计?如何尽职免责?
9、希望进入不熟悉的行业或者往上下游延伸,怎么做好风控?
10、如何做好事前的分级授信授权模型、业务导入与尽调;如何做好日常运营中的动态监管;如何做好事后的应急预案与商账管理?
11、融资性贸易业务中,一旦出险,自以为拥有的权利也不会得到法院支持,到底如何规避融资性贸易?
12、从事前到事中事后,从制度到业务拓展、合同到运营,哪些漏洞是自己没预料到的?
13、代采代销、自营买卖、出口代理等常见业务的风控难点/误区有哪些?
联系报名:李老师19168536275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